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肖家屯村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裏鋪鄉下轄村)

鎖定
肖家屯村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方向3公里處,全村耕地面積945畝,林地500畝。肖家屯交通便利,村前不到一公里即是黃島西行最近的一條路。 據傳,明洪武年間,翟姓從靈山衞遷此立村,取名翟家屯。清宣統三年(1911年)改名肖家屯。 肖家屯村歷史上以農為主,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肖家屯村有塘壩三座,大口井一眼,是風河寶山段的源頭之一,環境優美,是投資高效農業和林地開發的好地方。 [1] 
中文名
肖家屯村
所屬地區
山西省大同市
面    積
578.5畝
人口數量
225人

肖家屯村自然環境

肖家屯村村域地貌

屬沖積平原,俗稱鹽鹼灘。整個地形由北向南稍有傾斜。總土地中,有耕地4581.5畝,佔73.4%;鹽鹼荒地578.5畝,佔9.3%;荒草地323.7畝,佔5.2%;林地62.8畝,佔1%;水域289.7畝,佔4.6%;道路佔地180.8畝,佔2.9%。

肖家屯村水 文

地質分區屬平川區鬆散巖類孔隙水區中衝擊平原弱中等富水亞區。地勢低窪,地層主要是湖相沉積的細粒物質,地下水逕流不暢,埋深較淺,一般不超過2米。潛水蒸發強烈,水化學成份濃縮作用顯著,地下水礦化度1.0~2.3克/升。化學成份複雜,為氯化物重碳酸鹽類。據九十年代監測,村內3口井中有1眼500毫升含砷量高達0.12。地表鹹水層埋深小於15米。據村中19眼井孔揭露,含水層主要巖性為粗砂、中細砂,主要開採層位2~40米,湧水量15立方米/時左右,為半鹹水區。

肖家屯村土 壤

母質為沖積物。土壤屬潮土土類,蘇打鹽化潮土和蘇打鹽土亞類。據1984年普查,有機質含量村南、村北0.6%~0.8%,東、西局部小於0.6%;全氮含量均小於0.05%;速效鉀含量50~100ppm;速效磷含量大部10~20ppm,東南部為5~10ppm。土壤PH值9~11。

肖家屯村人 口

全村共有345户,1168人,其中男617人,男女性別比111.9。當年出生率13.69‰,死亡率4.28‰,人口自然增長率9.41‰。

肖家屯村產業情況

肖家屯村種植業

有谷、糜、黍、黃落子、莜麥、高粱、馬鈴薯、豆類及胡麻、白麻。耕地4582畝,糧田2760畝,其中水地小麥佔20%,玉米佔54%,穀子佔1%。糧食總產107萬公斤,施用氮、磷及多元複合肥418噸,畝均151公斤。

肖家屯村養殖業

傳統以豬為主,產仔豬聞名。存欄大牲畜558頭,豬857頭,年產肉類14.24萬公斤。

肖家屯村林 業

楊、柳為主,兼有少量杏、榆、松。1949年有成片林30畝,零星楊157株,柳233株,榆4株,松8株。新中國後,多在路旁、田埂植優種楊樹。七十年代發展農田林網。1997年林地擴大到59畝。有4條渠、10條路植15460株優種楊,農田林網有2000株。

肖家屯村水 利

地表為鹼性水,含砷、氟偏高。傳統人畜用井水,澆田引柳林河水。1949年人畜用水井9眼,水澆地1000畝(洪水)。新中國集體化生產後,逐年挖排鹼渠道改良土壤,村東、村南、村西各1條,共長4850米。1970年後,修機電灌站3處,裝水泵3台。同時又打井18眼農灌。1980年水澆地3400畝。八十年代後,配以防滲渠道,國家投資打井、種麥、改灘。1990年取水量可達22.0166萬立方米,其中河水9.29萬立方米,地下水12.7266萬立方米。1997年,全村有機井34眼,配套29眼,裝機總量272.5千瓦。固定渠道42.8公里,其中防滲渠道13.8公里。水澆地3350畝。全年地下水開採量67.4萬噸,其中人畜用水4.7萬噸。

肖家屯村農機具

有汽車2輛,小四輪拖拉機21輛,農用三輪車11輛,二大皮車200餘輛,大皮車16輛。機械總動力505千瓦,年用電14萬千瓦時。

肖家屯村工副業

有個體摩托修理部3處,拖拉機、自行車修理部各1處,米麪加工作坊2處,豆腐房2處,熟肉加工1處,季節性糕點加工1處。全村工副業生產者55人。

肖家屯村商貿業

設供銷社分銷店1處,售貨員1人。有3户個體小賣部,1户生肉鋪,1户豬飼料銷售部,1處生產資料門市部。長年外出販豬、販糧等30餘人。全村從事商貿活動者53人。

肖家屯村村貌建設

村民居址地勢平坦,海拔1006米至1007米。至遲明正德十年(1515)已有土堡。至清末,公共建築有五道廟、東嶽廟、真武廟、觀音廟、玄天廟、大廟、樂樓各1處。1949年有民居土房867間,瓦房193間。院落多為四合院或三合院,正房多“一堂兩屋”或“三明兩暗”,為土木結構,五檁起脊居多,少數為三檁“蹶式”,牆體多草皮或土坯。新中國集體化後,不斷建有大隊辦公室、庫房、畜圈、飼養室、加工房、學校等集體房舍,到1980年有120餘間,其中磚木瓦房30多間。八十年代,特別是九十年代後,新房舍漸趨磚木結構瓦房,院落向獨家院發展。只建南、北房,正房住人,南房簡陋放閒物或為畜棚圈。1997年村民居址佔地207畝。
是村傳統村際土路有7條,可通大車。新中國七十年代後,拓寬、取直變為通汽車公路。五十年代通郵政。1961年架通有線電話線路,七十年代初通有線廣播專線。1985年前後電話、廣播中斷。1997年僅通郵政,後來有私人電話。

肖家屯村學 校

學校佔地2346平方米,校舍24間432平方米。教師6名,學生166名。

肖家屯村醫 療

赤腳醫生1名,個體行醫人員1人。

肖家屯村村風民俗

傳統尚耕作,重鹼業。村民四季不閒,勤勞、吃苦,且能言善語,有收養童養媳之風。以糜、黍和馬鈴薯為主食,早、晚喝“黃落子”糊糊。習俗多從陽高縣,方言口語亦然。新中國以玉米麪為主食。八十年代後,以麪粉、大米為主食。舊俗簡化,陋俗不聞。

肖家屯村村政舉要

明朝,為百户駐地。清乾隆十八年(1753)設1甲,下分8牌;有甲長1人,牌頭8人。清末設甲,有甲長理村事。已有香燈禮、明會組織活動。中華民國8年(1919)是村為卅裏鋪屬村之一,為副村,設副村長1人;村內設 4閭 ,閭長4人。14年(1925)為主村,設村公所;村長1人,村警1人,閭長4人。後來 ,傳入大佛教。民國18年(1929)旱災,傳入天主教。26年(1937)10月後設立偽村公所,村長1人。29年(1940)改設甲,偽甲長1人,偽閭長4人。34年(1945)10月,共產黨建立村公所,設農會、婦救會、武委會等組織,有村長、糧秣、治安員等。實行減租減息,清算鬥爭。11月,建立共產黨支部,有黨員9人,支部書記馬彥。35年(1946)10月,國民黨重新設立村公所,組織紅槍會分隊,會員30人。36年(1947)傳入一貫道組織,設堂1個。37年(1948)1月,國民黨搞“三自傳訓”、“一夜成功”,捕共產黨員和羣眾10多人,經保釋放。1949年,開展土地改革,劃分階級成份,地主5户,富農12户,上中農4户,貧農105户,餘為中農。一貫道徒發展到85人,其中女58人,堂主1人。天主教17人,香燈禮39人,明會58人。新中國1950年春頒發土地證。冬季,登記並取締一貫道、大佛教、香燈禮、明會等組織。1951年鎮反中鎮壓反動地主1人。1953年常年互助組1個,7户農民參加;臨時互助組1個,3户農民參加。1954年1月,為全縣首批轉初級社村莊之一。1956年轉為高級社,設社務主任1人,社長、社共產黨支部書記等幹部22人。內設4個耕作小隊。1958年改為生產大隊,設大隊管理委員會,下轄生產小隊4個,有大隊長1人,小隊長4人。還有黨、團、婦女、民兵組織。是年大鍊鋼鐵、深翻土地。又成立集體食堂5個,到1959年食堂為2個,社員全部入夥吃飯,直到1961年春復以户自炊。1960年部分社員開小片荒地,多者畝餘。1961年公社派幹部駐村,搞奪“五權”鬥爭,社會秩序好轉。1962年落實飼料地政策,户留3分地自種;共自種地225畝。1963年變大隊核算為4個小隊核算。同年進行清庫等“三清”工作。1964年9月,縣派工作隊駐大隊,開展“四清”運動。嚴肅查處大小隊幹部違法違紀行為,清退“三定”款約0.2萬元。增設貧下中農協會,設貧協主席1人;重新評議階級成份,劃地主、富農25户,給5人戴“分子”帽子。1966年6月“四清”運動結束。秋季,“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部分學生、青年社員批鬥戴帽分子,併成立紅衞兵。1967年紅衞兵分成兩派,鬥爭嚴重。大隊推廣大寨評工記分辦法。社員們學習毛主席著作單行本“老三篇”等。1968年大隊管委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大隊長稱大隊主任。其餘大隊組織不變。同年,幹部組織社員學習批判黨、國家領導人劉少奇、鄧小平等的文章。1969年冬,備戰備荒,到次年,以民兵為主打地道。民兵連配備槍60餘支。1971年又進行整黨工作。環境革命化中,街巷牆壁制小板報,書寫毛主席語錄百餘條。1972年社員學習批判林彪的文章。1976年7月唐山地震後院內搭棚防震。9月,悼念毛主席逝世。1977年社員學習批判“四人幫”的文章。1978年恢復大隊管理委員會、大隊長稱謂,其餘組織不變。1979年給5個戴帽“分子”摘“帽子”。1980年冬,下鄉幹部組織社員反覆學習中央75號文件精神,研究包產到户的具體措施。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47户社員承包口糧田171畝,以人承包責任田1059畝,勞力包責任田2370畝,年繳承包合同金4.6萬元。農具、大畜、羊亦作價歸社員。1984年,生產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設村委會主任;大隊其餘組織不變,小隊自然消失。1988年7月12日下午,同小辛莊、范家莊、蘭玉堡同時被冰雹襲擊,玉米、小麥等受災嚴重。1990年8月20日,受大風吹迫,小麥多倒伏。1995年秋,澇災,房屋滲漏,馬鈴薯漚爛。1997年有村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會計等7人,共產黨員25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