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聶希蔚

鎖定
聶希蔚,字秀山,男,漢族,1938年9月生於山東省高密市姜莊鎮聶西村。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泥塑(聶家莊泥塑)代表性傳承人。是聶家莊泥塑的第二十代傳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並被聘為濟南市民俗藝術館泥塑藝術研究所副所長。 [1] 
中文名
聶希蔚
別    名
字秀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省高密市姜莊鎮
出生日期
1938年9月
職    業
聶家莊泥塑藝人
代表作品
叫虎
十二金釵
仕女
羅漢等
性    別
非遺傳承
泥塑(聶家莊泥塑)代表性傳承人

聶希蔚人物經歷

聶希蔚出生於泥塑世家,自幼受家庭氛圍薰陶而酷愛泥塑,10歲就開始隨父親製作泥塑,至今已有五十餘年。從1977年起,就曾連年受省、市獎。自1985年開始,在全國有了較大的影響。 [2]  1977年,聶希蔚北高密市文化館主持搶救民間藝術工作的焦巖峯選中,加入了聶家莊泥塑研究中心。 [3]  1988年被收入《中國民間工藝大辭典》,併到九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展出,還被宋慶齡基金會收藏,作為禮品饋贈外國貴賓。 [2] 
工作照
工作照(5張)
聶家莊泥塑曾在 1978 年8 月昌濰地區工藝品展覽會上榮獲一等獎, 1979 年4 月在山東省美術創新評比會上獲二等獎。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各級政府對民間藝術的發掘,對聶家莊泥塑的宣傳力度也不斷加大,他的作品和事蹟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美術雜誌、中國旅遊、山東畫報大眾日報、濰坊日報等報刊及中央、省、市電視台予以報道,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人們的好評。 [4] 
進入21世紀之後,民間文化再次升温,在村裏泥塑手藝首屈一指的聶希蔚,也再次成為各級文化部門和媒體的焦點,他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報紙、雜誌、電視和網站裏,他的生活也因此更加忙碌。除了記者,搞民俗搞美術的專家、學生,也時常到訪。 [5] 

聶希蔚獲獎記錄

聶希蔚創作的“聶家莊泥塑”曾在1978年8月昌濰地區工藝品展覽會上榮獲一等獎;1979年4月在省美術創新評比會上獲二等獎; [2] 
1994年10月,聶希蔚作品《特號叫虎》獲國家文化部“中國一絕”稱號證書。 [3] 
2006年元月,聶希蔚被濟南市民俗藝術館聘為“濟南市民俗藝術館泥塑研究所副所長”。 [2] 
2007年元月,聶希蔚泥塑作品代表聶家莊泥塑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2007年5月,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聶希蔚為”山東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5] 
2007年6月,山東省文化廳命名聶希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聶家莊泥塑代表性傳承人”。 [7] 
2007年6月,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共同授予聶希蔚“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榮譽稱號。 [8] 
2008年,《泥虎》獲首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齊魯民間手工藝精品博覽會特別獎。 [9] 
2009年3月,聶希蔚被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聘為“中國傳媒大學民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10] 
2009年5月,作品《叫虎》在“首屆中國北方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獲“金獎”。 [3] 
2011年元月,聶希蔚被授予“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 [9] 
2011年5月,聶希蔚被評為“高密市勞動模範”。 [10] 
2012年10月,被濰坊市市委宣傳部等部門評為“首批濰坊民間藝術大師”。 [11] 
2012年12月20日,文化部公佈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共8人入選,高密市申報的泥塑(聶家莊泥塑)成功入選傳統美術非遺項目,姜莊鎮聶家莊泥塑第二十代傳承人聶希蔚成為濰坊市第六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12] 

聶希蔚主要作品

在藝術造型上,聶希蔚製作的泥塑古樸誇張,粗獷豪放,構圖完整,注重寫意神似。泥塑色彩追求鮮明醒目而又柔和動人,用色少而精,以桃紅和大綠兩種基本顏色為主,把動物和人的神情襯托得恰到好處,又不失濃郁的民間情調,在全國泥塑中別具一格。聶希蔚告訴記者,以高密本地泥土為原料製成的泥娃娃造型樸實、色彩豔麗,具有很好的寓意。製作時首、尾分為兩部分,中間用皮革或牛皮紙連接,內裝鋼絲彈簧、哨子,用手搖動則會發出鳴叫聲,演化為會動、會叫、會鬥趣的叫虎、叫獅、叫猴、叫雞等聲、形、色、動兼備的藝術品,品種達150餘個。其中“叫虎”,豎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掛桃紅大花,額塗硃筆大“王”,既威風凜凜,又嬌豔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嘯聲發出,實屬國內泥塑中罕有之佳品。 [13] 
1、十八羅漢
2、吉祥娃娃系列
3、鎮宅虎
《特號叫虎》整體抽象、寫意,追求舍形取神的效果。單從形體上比普通叫虎大了近十倍, “特號”即為“特大號”之意,突現了虎虎生威的氣勢。 [14] 
4、其他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