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聚源鎮

鎖定
聚源鎮是都江堰市河東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的“重鎮”。聚源鎮幅員面積32.74平方千米。聚源鎮現有各類企業70餘家,其中以建材、光學鏡片和木地板為支柱產業。2000年聚源鎮實現工業產值2.8億元,完成税收800餘萬元,是全市綜合經濟實力“五強鎮”之一。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調整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4號):撤銷崇義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聚源鎮管轄,聚源鎮人民政府駐鑫苑街二巷60號。 [1] 
中文名
聚源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地理位置
成都市西北部
面    積
32.74 km² [2] 
政府駐地
聚源鎮鑫苑街二巷60號
電話區號
028
郵政區碼
611837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30439人(2017) [2] 
著名景點
楊妃池
導江遺址
機    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火車站
成灌高鐵聚源站
車牌代碼
川A

聚源鎮鄉鎮概況

聚源鎮人口30439人(2017)。聚源鎮交通方便,氣候宜人。全鎮境內有國道213線、成灌高速公路和省道灌温路穿境而過,東距成都市僅40公里,西距都江堰市區僅8公里,是成汶高速公路的必經之地,也是阿壩州的主要生活品供給地。聚源鎮全年平均氣温在15.7℃,年降水量適中,年均為1234毫米,平均日照1050小時,全年無霜期260天。全鎮有四條河流穿境而過,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鎮境內已形成"三橫"(市區三環路、都汶高速公路過境段、聚興路);"四縱"(成灌高速公路,213國道、灌温路過境和天府大道)的公路格局,鎮域內公路總長度26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16公里。黨委、政府和全鎮人民共同努力,使聚源鎮有了很大的發展,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全省小集鎮建設試點鎮。按照試點規劃,聚源集鎮是鎮或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農產品集散、加工為主的都江堰市衞星城鎮。聚源集鎮的發展規模是:1994年-2000年人口規模3500人,用地規模0.606平方公里,2000年-2010年人口規模7000人,規劃佔地1.55平方公里 [3] 

聚源鎮歷史沿革

唐代、宋代為古導江縣治地,古導江縣治在今導江村。“聚源”的得名,因該處位於走馬河、徐堰河分水口,為源流聚匯之處;這裏地勢低窪,泉水聚集,源流不斷,故名。” [4] 
咸豐年間設聚源心一局,聚源場集市原在導江鋪,[元代]於鋪西1km處新建集市,取名新場,民國2年(1913)正式改為聚源場 [5] 
三國蜀漢永年即在聚源鎮境置都安縣,唐朝改為盤龍縣、灌寧縣、導江縣。境內有建於唐代的川西著名“四大叢林”之一的迎祥寺遺址,附近有佔地1畝多的落妃池。傳説,楊玉環孩幼時喜愛在池邊玩耍,不慎落入此池中,後人便將此池取名為“落妃池”。位於聚土路左側,走馬河右側佔地30餘畝的畫家、藝術家之村已先後有羅中立、尼瑪澤仁、李煥民、徐匡、伍明萬、劉威、阿鴿、齊加達瓦、戴加林、肖繼東、吳曉蓉等國內處知名藝術家入住,國際著名雕塑家郭選昌的雕塑生產廠也在聚源鎮境內 [3]  。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崇義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聚源鎮管轄,聚源鎮人民政府駐鑫苑街二巷60號。 [1] 
聚源鎮 聚源鎮

聚源鎮行政區劃

聚源鎮轄3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聚源鎮人民政府駐鑫苑街二巷60號。 [8] 
一、居民委員會(3)
510181103001 聚興社區
510181103002 崇義社區
510181103003 羊橋社區
二、村民委員會(16)
510181103205 導江村
510181103218 普星村
510181103220 泉水村
510181103221 迎祥村
510181103222 三壩村
510181103224 大合村
510181103225 飛橋村
510181103226 界牌村
510181103227 桂橋村
510181103228 大橋村
510181103229 海雲村
510181103230 笆橋村
510181103231 雙土村
510181103232 江安村
510181103233 新華村
510181103234 花田村

聚源鎮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按照“經濟提速增效、富民強鎮升位,奮力推進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戰略,創新思維,與時俱進,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改善投資環境;以建設千畝工業園為重點,增強工業經濟實力:以城鎮化建設為重點,加快工貿、休閒、旅遊型城鎮建設步伐: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紀要》為重點,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依法治鎮的重點,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為重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轉變機關工作作風為重點,提高辦事效率,全面推進聚源鎮跨越式發展。

聚源鎮經濟目標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5%;全口徑財政收入15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3%;工商税收840.5萬元,其中:國税600.5萬元,地税2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目標:3965元;農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

聚源鎮工作措施

一是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全線貫通天府大道,修建工業區加密道,規劃建設好導江古城搬遷小區;配合搞好成灌、都汶高速公路開口、213線整治工作;三是狠抓小城鎮規劃,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高標準規劃小城鎮,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建設聚源新區;四是大力招商引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五是全力建設好"導江古城";六是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七是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依法治鎮,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八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風氣根本好轉;九是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聚源鎮城鄉一體化

(一)成立了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進程領導小組(聚委發[2004]22號)由黨委書記馬棟平任組長,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曉,副鎮長潘先偉為副組長,黨委副書記黃坤、黨委副書記周開文、副鎮長高雪,副鎮長艾光明、副鎮長蔣俊秋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副鎮長潘先韋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聚源鎮黨委政府定了《關於推進制城鄉一體化運程工作實施意見》(聚委發[2004]號)。
確定了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聚源鎮的總體目標,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載體,以建設生態旅遊文化名鎮為目標,着力統籌城鄉規劃,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力促農村居民身份向城市居民身份轉變,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一體化。
總體要求,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現,擴大開放,狠抓招商引資,增加工業總量。深化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搞好"三個集中"即人口向城鎮集中,土地向業主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不斷增強城鄉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提高城鎮化水平。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制度保障一體化。
明確了發展目標,從2004年到2007年,聚源鎮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元,年增300元以上;小城鎮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人口達15000人,城市化率達46%。

聚源鎮基礎設施

1988年撤鄉建鎮,並列為都江堰市河東重鎮。有機械、金屬加工、化工、建築、食品等企業34個,年產值7,000多萬元。有幼兒園、中心小學、聚源中學以及都江堰職業中學;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級中學【成都七中聚源高級中學】;醫療衞生、文化娛樂設施基本配套 [3] 
聚源鎮 聚源鎮

聚源鎮經濟發展

聚源鎮特色農產品:水稻油菜 [3]  。已形成光學原件、電力、水泥及其製品,硫酸、磷酸、磨料、木地板、石英砂的產業。全鎮電辦資源豐富,有7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21000千瓦。鎮域內公路總長度26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16公里。1999年已實現村村通電話,建有移動和聯通移動電話基站,訊號覆蓋全鎮。有國內外知名有16位藝術家之村。

聚源鎮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名單。 [6] 
2021年6月,都江堰市聚源鎮黨委被授予“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7] 

聚源鎮周邊學校

都江堰市職業中學,八一聚源高級中學,08年”5.12“地震後,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由原來都江堰市區位置搬至聚源鎮,即此,聚源鎮又增加了一所高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