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

鎖定
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Peter the Great Saint-Petersbur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簡稱“SPbPU”,原名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又名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 [5]  ,是位於俄羅斯的一所理工科大學。學校成立於1899年,是前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是俄羅斯頂尖的理工類高等院校,同時也是俄羅斯較的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具有良好聲譽的俄羅斯大學。
中文名
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
外文名
Peter the Great Saint-Petersbur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簡    稱
SPbPU [5] 
創辦時間
1899年2月19日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學校特色
國家研究型大學
主管部門
俄羅斯聯邦教育部
現任領導
安·伊·魯茨科伊
專職院士數
82名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電氣工程、核能技術、建築工程等
院系設置
18個
地    址
俄羅斯聖彼得堡自治市(俄語: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英語:Saint Petersburg)
認    證
獲得中國教育部認證
教    授
400名
副教授
1500名
諾貝爾獎獲得者
尼·尼·謝苗諾夫(化學,1956年)、彼·列·卡皮察(物理,1978年)、若·伊·阿爾費羅夫(物理,2000年)
學生總數
32111人
外籍教師
220人
前    身
前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學校簡介

學校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理工科為主的綜合大學。始建於1899年,當時名為"彼得大帝皇家工學院”,“前蘇聯”時期(五、六十年代)改稱為叫“加里寧工程學院”。在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學校被多次重新命名,並於1992年改名為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xнный политеx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於2015年2月12日,更名為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политеx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 。
門捷列夫 門捷列夫
2021QS全球大學排名中,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位居第401名,比上次排名有所提高。
學校實行多層次的教育大綱:學士-碩士-博士和專家-博士,設有建築工程系、電力工程系動力工程系、機械工程系、物理和機械工程系、材料技術和研究系、經濟和管理系、技術自動控制系、無線電物理科學和工程系、物理科學和工程系、醫學物理和生物工程系、人文系、無線電電子工程系等18個系(70多個專業)。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擁有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及通訊院士25名,俄羅斯工程院、教育院等行業科學院院士57名。400名教授、博士,1500名副教授、副博士。諾貝爾獎獲得者謝苗諾夫、卡皮查和阿爾費洛夫都在學校學習或工作過。門捷列夫親自參加了大學的組建工作,其畢業文憑被世界所有國家所接受和承認,包括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有超過33000名學生,他們接受各種教育計劃的學習,其中包括近7,000名國際學生。
學校在俄羅斯教育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直接受管於俄羅斯高等教育國家委員會,並且享有學術自治。其畢業文憑被世界所有國家所接受和承認,包括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 [1]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校史沿革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 [12]
1899年2月19日,沙俄政府決定在聖彼得堡建立一所理工學院。1902年10月2日,學院舉行掛牌成立典禮。理工學院建校目標為培養工程與經濟專業人才,首批院系涵蓋電氣工程、冶金學、船舶建造以及經濟學。
德·伊·門捷列夫、阿·尼·克雷洛夫、阿·斯·波波夫、德·康·車爾諾夫等多位學者都曾參與到學校的建設當中,更成為了首批教授和系主任,樹立了不同的科研學派。
1918年6月,理工學院更名為“第一理工學院”。
學校科研工作者為國家各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1920年,在俄羅斯電氣化發展的背景下,學校承擔了“西北地區電氣化設計開發” 項目中一部分最為複雜的工作。
在20世紀20-30年代,學校科學家對能源和冶金的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層研究與規劃。
在20世紀30年代,學校參與了國家工業化目標的決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學院照常開展了學生培養與科研工作。當時堅持工作的專家和學者在設計與發展軍事裝備的過程中取得成果,包括航空設計師奧·康·安東諾夫、尼·尼·波里卡爾波夫,以及二戰坦克設計師米哈依爾·科什金。
1946年10月,理工學院改為高等教育部直屬,獲得了獨立開展教學計劃的權利。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 [12]
自1950年起,學校開始培養外籍學生。1965年面向外籍學生開設了預科系。
1968年,開創了俄羅斯工業機器人發展歷史的特殊設計局在學校成立。中央機器人技術與工程控制論科學研究與規劃設計院現為俄羅斯最大的科研中心之一,由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維·阿·羅博達主持工作。
學校科研團隊參與了地球上第一顆人造衞星的設計與發射工作,並將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東方號”送進了太空。
20世紀70年代,學院科研團隊在水能、動力機械製造、通用物理與核子物理等領域取得成果,其中以尤·謝·瓦西里耶夫、羅·阿·蘇里斯、維·葉·戈蘭特、列·涅伊曼、格·尼·亞歷山德羅夫為代表的科學家做出貢獻。
曾在學校工作或學習的科學家中,一共有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尼·尼·謝苗諾夫(化學,1956年)、彼·列·卡皮察(物理,1978年)以及若·伊·阿爾費羅夫(物理,2000年)。
1975年,學校成為全蘇唯一一所獲國際認可並被國際大學聯盟吸納的技術類高校。
自20世紀80年代起,學校科研人員就開始了對現代科學的研究,如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生態學及環境保護。
1999年2月19日,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迎來了建校百年紀念日。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 [12]
自2000年以來,聖彼得堡理工大學開始發展新學科。
2003年,開設法律系、管理與信息科技系。
2005年,開設外語系。
2007年,聖彼得堡理工大學獲得國家教育專項資金對創新型教育規劃的撥款。
2010年,聖彼得堡理工大學獲得“國家研究型大學”學術地位。
2013年聖彼得堡理工大學通過評選,成為俄羅斯教科部5-100-2020項目的十五所高校之一。項目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保證至少有五所俄羅斯高校進入QS世界高校排名前100位。 理工大學穩定地進入了QS世界大學-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榜,目前排名為401-410位。
在2017年金磚五國和發展中國家大學泰晤士報高校排名中,理工大學位於107名,俄羅斯高校第11位。
2016年理工大學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成立辦事處的俄羅斯高校,2016年4月21日在上海浦東新區舉行了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辦事處的成立典禮。
2017年4月19日理工大學在西班牙馬德里開設了信息中心。 [12]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合作交流

學校已建成了20多個國際項目,多年來一直積極支持國際科技組織的各項工作,尤其是在水利、焊接、理論和應用力學、自動化管理、能量與電子網絡等研究方面都在世界同一領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所大學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科技專家和技術帶頭人,國內不少科學和技術的專家都曾在學校留學,在這批中國留蘇前輩中有為數不少的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大學校長、研究院所的管理和技術領導以及大型企業領導等等,為中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校的畢業文憑被世界所有國家承認,包括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所以學校有許多攻讀碩士和博士的外國學生,包括中國的研究生。
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還是中國清華大學的對口學校,兩校有交換學生。
學校與江蘇師範大學合作設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江蘇聖理工學院-中俄學院(江蘇師範大學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聯合工程學院)。 [2] 
學校的合作交流夥伴還有:浙江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長沙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蘭州交通大學,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聖彼得堡總領事館等。 [3-4]  [6-11]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學校地址

聖彼得堡理工大學街28號(ул.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ая, дом 28,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Россия)

聖彼得堡國立理工大學校區交通

乘坐地鐵到理工大學站(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ая)下車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