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耿長鎖

鎖定
耿長鎖(1900年一1985年),衡水饒陽縣五公村人。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他帶頭響應黨中央和毛主席關於“組織起來”的號召,動員、組織三户貧農成立了土地合作組,被譽為“冀中花開第一枝”。1951年發展為“耿長鎖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為全國農業合作化的一面旗幟。他先後擔任五公村黨支部書記、初級社長、高級社長、五公人民公社社長、饒陽縣委副書記、衡水地區革委會副主任、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省政協副主席等領導職務。 [4] 
中文名
耿長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出生地
河北饒陽縣五公村

耿長鎖人物生平

耿長鎖(1900年~1985年),河北饒陽縣五公村人。民國33年(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擔任五公村工會主任。 [1] 
民國32年(1943年),饒陽發生旱災,加之日軍“掃蕩”,抗日軍民生活異常艱苦。中共饒陽縣委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組織起來”的號召,提出“組織起來,生產度荒”的口號,耿長鎖帶頭響應,組織4户貧苦農民辦起土地合夥組。他們歷盡艱辛,辦組第一年就奪得好收成,不僅鞏固、擴大了合夥組,也為全縣樹立了榜樣。
1950年1月28日,《河北日報》以“耿長鎖領導的農業合作小組”為題,介紹了他們實行互助合作的經驗。從此,該組揚名全國,成為合作化的一面旗幟。由於他辦事公道,管理有方,農業合作小組越來越大,1951年春改為“耿長鎖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年,他被政務院命名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1952年,耿長鎖作為中國農民訪蘇代表團成員訪問蘇聯。此後,除在大隊、公社和縣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外,還於1967年任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7年任河北省政協副主席:1954年、1959年、1964年分別當選為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1969年、1973年、1977年分別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十、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 
1985年,耿長鎖病逝,享年85歲。 [1] 

耿長鎖主要事蹟

耿長鎖是在冀中抗日根據地最先響應毛主席“組織起來”的號召,成立互助組織的。1943年冀中平原遭受嚴重旱災,收穫無幾,加之日本侵略軍經常清剿“掃蕩”,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生活異常艱難。 [3] 
危難之際,中共饒陽縣委響應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關於“組織起來”的號召,提出“組織起來,生產度荒”的口號。耿長鎖帶頭響應,他動員、組織五公村盧墨林、李硯田、喬萬象三户貧農成立了土地合夥組,全組共22人,40畝地。耿長鎖當上了帶頭人,土地合夥組的新鮮名字,遭到頑固地主和落後保守勢力的冷嘲熱諷。面對攻擊和咒罵,耿長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辦好土地合夥組。成立之初,土地合夥組窮得叮噹響,耕地沒有牛沒有耬,只有3把舊鎬。在沒有牲口大車和農具不全的情況下,耿長鎖鼓勵組員們人窮志不窮,只要擰成一股繩,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他帶領土地合夥組成員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歇人不歇鎬、提水用轆轤、澆地用瓦罐,一點一點種上莊稼。為了增加收入,土地合夥組利用農閒之機,開展紡經子、打麻繩的副業。日軍經常進村“掃蕩”,組員們輪流放哨站崗。每逢集市,耿長鎖就走街串巷,推車賣繩,換成糧食回來分給組員。第一年,耿長鎖憑着革命的“啃硬骨頭”精神,採取快收、快打的辦法,獲得了五公村歷史上的大豐收,小麥畝產100多公斤,花生畝產200多公斤,畝產量超過一般中農户。豐收的消息震動了五公村,貧苦農民看到子組織起來的力量,找到了由窮變富的道路,更多的人加入土地合夥組。五公村逐步成為冀中平原上的紅色堡壘村,耿長鎖組織的土地合夥組也被譽為“冀中花開第一枝”。 [3] 
土地合夥組後改名為“農業合夥組”,走上了穩步健康發展的大道。新中國成立後,耿長鎖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帶領農業合夥組逐步過渡到初級社、高級社,一步步走上了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五公村成為全國合作化的一面旗幟。 [3] 
在耿長鎖的帶領下,五公村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村發展成為一個繁榮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許多驕人的業績。他們率先解決了温飽問題,又在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53年,國營河北省第一農業機械拖拉機站在五公村成立,配有拖拉機3台。五公村在全省農業機械化方面率先邁出第一步。在此後的歲月裏,耿長鎖帶領社員們戰荒丘、改鹽鹼、打水井、種果樹、辦副業、辦工廠,使得五公村日益富裕起來。 [3]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耿長鎖帶領幹部和羣眾衝破了“左”的思想束縛,不斷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積極實踐,大膽改革,邁開新的步伐。從1983年開始,在農、林、牧、副各業實行了“雙層經營,聯產承包,包乾分配”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既發揮了集體原有力量,又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1983年全村小麥單產達388.5千克,比實行責任制前的1982年增加57千克,總產增加12.5萬千克。在改革中,在耿長鎖的帶領下,五公村大搞商品生產,深化社會化服務,不但糧食年年增產豐收,農村經濟也出現了新的騰飛,截止到1985年全村工商企業發展到87攤,在1343名勞力中,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1040人,佔勞力的78%,年純收入80萬元,比1980年增長了2.4倍。全年各業總收入260萬元,人均達970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集體財產由原來的200萬元,增加到280萬元,做到了集體個體齊發展。 [2] 

耿長鎖相關作品

1954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在五公村攝製了紀錄片《走向康莊大道》。隨着片子的播出,耿長鎖成為那個時代農業戰線的傑出代表,五公村也伴隨着他的名字紅遍大江南北。 [3] 
200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耿長鎖傳》,由耿長鎖生前好友原《共產黨員》雜誌主編楊殿通、原饒陽縣委宣傳部報道組長肖獻法、河北省作協一級作家張紹良,3位老同志不顧年邁體弱,多次深入五公村調查走訪,蒐集到耿長鎖大量生動感人的事蹟,並以紀實文學的手法寫就。 [5] 
參考資料
  • 1.    河北省衡水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衡水市志 下,方誌出版社,2002.11,第1363頁
  • 2.    《當代中國的農業合作制》編輯室編,當代中國典型農業合作社史選編 上,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09,第136頁
  • 3.    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作,中國共產黨河北100年人物故事,河北人民出版社,2021.05,第181頁
  • 4.    衡水市委宣傳部主編,衡水名片,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07,第19頁
  • 5.    肖獻法:《耿長鎖傳》,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