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耿文通

鎖定
耿文通,男,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理論物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中文名
耿文通
出生日期
1970年6月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性    別
技術職稱
教授
所在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招生專業
材料物理與化學
研究方向
計算凝聚態物理

耿文通研究方向

1、計算凝聚態物理
2、計算材料物理

耿文通主要成就

199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理論物理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2年、199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獲學士、碩士學位;1998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8-2005年,先後在美國西北大學、德國Fritz-Haber研究所等國際著名研究機構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6年2月,到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每年招收博士生(含碩-博連讀生)1-2名。 以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量子力學第一原理計算為手段,研究新材料的力學、電學、磁學、及輸運性質。
發表SCI論文30餘篇。其中Science 1篇 Comment 、Physical Review B 17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篇 、Materials Transactions 綜述1篇。論文被他人引用300餘次。應邀為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s Letter A等國際著名雜誌審稿。
在探索偏聚的雜質與合金元素對晶界脆化作用的微觀機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發現小的原子尺寸、與鎳成鍵的離子性使得偏聚到晶界上的氫原子減弱了鎳的晶粒之間的結合。從能量的角度,在電子層次上揭示了氫脆現象的微觀機制,對於尋找克服氫脆效應的途徑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依據描述晶界脆性的Rice-Wang熱力學模型,建立了一個基於量子力學第一原理總能計算的唯象理論。該理論以替代位偏聚原子和基體材料各自的物性以及由第一原理計算得出的偏聚前的晶界的幾何構型為參數,可以相當準確地給出替代位偏聚原子在晶界和自由表面的自由能差值,從而預言偏聚雜質對晶界脆化的影響。把偏聚原子對晶界脆化影響的彈性貢獻和化學成鍵貢獻成功分離解決了一個該領域的重要問題,使人們對晶界脆化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
在理論預測的指導下,人們可以通過摻雜用有益的偏聚去抑制或抵消有害的偏聚,得到高強度合金材料。較早利用第一原理計算研究稀磁半導體的電學和磁學性質。發現摻入III-V、II-IV-V2等半導體材料中的錳原子之間較強的鐵磁性耦合是通過空穴傳遞的。對磁性和晶格常數的依賴關係的系統研究啓發了後繼研究者通過選擇適當的襯底調製磁性薄膜的晶格常數,從而達到提高居里温度的目的。
對室温鐵磁半導體摻鈷氧化鈦的計算研究中,發現鈷原子在替代位和間隙位的兩種佔位以及鈷原子的聚集傾向,這種聚集使得鈷原子間的鐵磁性耦合可以不通過載流子來傳遞。提出與從傳統材料得到的常識不同,超交換相互作用也有可能導致居里温度超過室温的鐵磁性。計算結果為進一步的實驗所證實。該項工作對磁學基本理論和磁性材料設計都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在過渡金屬表面幾何結構與電磁性質、金屬納米線的結構性質、分子器件的輸運性質等方面也開展了在國際上具有相當影響的獨創性研究。
主講《統計物理》、《材料的表面與界面》等本科生、研究生課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