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耿勳碑

鎖定
《耿勳碑》是刊刻於東漢熹平三年(174年)四月二十日的一方摩崖石刻,全稱“漢武都太守耿君表”,又稱“天井山摩崖”“耿勳表”“武都太守耿勳碑”等,無撰書人姓名,屬隸書書法作品,現位於甘肅成縣天成山棧道中。 [1-2] 
《耿勳碑》為德政碑,額題“漢武都太守耿君表”1行8字,字徑約11釐米。正文22行,滿行22字,字徑6釐米,主要記述耿勳任武都太守時的惠政等,書法體質古樸,結字舒闊,運筆穩健。 [1]  [3] 
中文名
耿勳碑
創作年代
東漢
全    稱
漢武都太守耿君表
別    稱
天井山摩崖、耿勳表、武都太守耿勳碑等
書法類型
隸書
現藏地
甘肅成縣天成山棧道中

耿勳碑碑刻內容

釋文
(碑額)漢武都太守耿君表
漢武都大守、右扶風茂𨹧耿君諱勳,字伯瑋。其先本自〔鉅〕┘鹿,世有令名,為漢建功,俾侯三國。〔卿〕守將帥,〔爵〕位相承,㠯┘迄亐君。君敦詩説禮,家仍典〔軍〕。〔壓〕難和戎,虣虎慷慨,㠯〔得〕┘奉貢上計,廷陳恵康安〔遏〕之謀。上納其謨,拜郎、上黨府丞,┘掌令。考績有成,苻乃胙。熹平二年三月六日即官,奉宣┘〔詔〕書,哀閔垂恩,〔猛〕不殘義,寬不宥奸,喜不縱慝,感不戮仁。┘賞恭罰否,畀□夷荒。其於統〔系〕,寵存贈亡,篤之至也。歲在┘癸丑,厥〔運淫〕雨,傷害稼穡。率圡暜〔議〕,開倉振澹。身冒炎赫┘火星之熱,至屬縣,巡行〔窮〕匱。陟降山谷,經營〔拔〕涉,草止露┘宿,捄活饜餐千有餘人。出奉錢市□□作衣,賜給貧乏。發┘荒田耕種,賦□𡪍獨王佳小男楊孝等三百〔餘〕户。減省〔貪〕┘吏二百八十人。勸課趍時,百姓樂業。老者得終其壽,幼者┘得㠯全育。《甘棠》之愛,不是過矣。又開故道銅官,〔鑄〕作錢〔器〕。┘興利無極,外羌且□等,怖威悔𢙣,重□乞降。脩治狹道,分┘子效力,役大小民,得眾兆之歡心,可謂卬之若明神者已。┘夫美〔政〕不紀,人無述焉。國人僉嘆,刊勒斯石,表示無窮。其辭┘曰:┘泰崋惟嶽,神曜吐精。育茲令德,既喆且明。寔謂耿君,天〔胙〕┘𩕃榮。司牧蒞政,布化惟成。柔嘉惟則,穆如風清。勤恤民隱,┘拯阨捄傾。匪皇啓處,東撫西征。赤子遭慈,㠯活㠯生。山靈┘挺寶,匈災乃平。愷悌父母,民賴㠯寧。┘
熹平三年四月廿日壬戌,西部道橋椽下辨李造。┘ [1]  [5] 
附註
①六日即官:《隸釋》作“癸酉到官”,或認為是後世重剜所改。但從拓本上石紋的損泐情況來看,此四字的筆畫上未見有剜刻的痕跡,未必就是剜刻過的。 [2] 
②勸課:《隸釋》作“勸勉”,或認為是後世重剜所改。
③役大小民:《隸釋》作“□□如農”,或認為是後世重剜所改。 [1]  [5] 
(説明:釋文據拓片;□,表示一個無法確認的字;〔〕,據《隸釋》等所補文字;加粗,表示碑作異體;┘,表示分行。)

耿勳碑創作背景

據刻文記載,耿勳於東漢熹平二年(173年)三月出任武都太守,是李翕的繼任者。 [3]  到任後,耿勳在取得安撫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發展農業生產和開銅礦鑄錢富民等成效的同時,仍和前任太守李翕一樣,重視交通道路的營修。天井山脈東段同峽谷中的棧道,因年久失修,多有事故發生,對行人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民深受其害,也成為阻礙當地經濟發展的禍患。於是耿勳帶從吏實地察看後,派遣西部道橋掾李祗主持整修棧閣道的工程,於東漢熹平三年(174年)四月竣工。吏民感恩,在天井山南側崖壁上刻文頌其德,於四月二十日完成刻石,所刻即《耿勳碑》。 [4] 
對於撰書者,高天佑曾對《耿勳碑》與《西狹頌》的文本進行比較,發現二者總體構思和文風特點都存在着非同一般的相似性,從而推斷二者的撰文者同為仇靖。二者的書法風格也存在某些相似性,“武”字、“都”字、“大”字、“守”字、“穆”字、“如”字、“清”字、“風”字、“李”字、“百”字、“姓”字、“山”字、“過”字、“是”字等在結字、運筆方面都有暗合之處。因此,《耿勳碑》的書丹者抑或是仇靖。 [3] 

耿勳碑藝術鑑賞

風格
《耿勳碑》書法古茂樸實,用筆沉着有力,線條圓渾古拙而不呆滯,結體偏長而不拘謹,與《西狹頌》極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西狹頌》更趨端莊凝重,而《耿勳碑》有着強烈的動盪感,字裏行間時時流露出一種如孩提般稚拙天真的趣味。如第一行“其”字下部兩點稍稍錯位,左高右低,靜中有動。第十二行“勸”字與“課”字的相互錯位;平實工穩的“時”字和向左上擴充的“百”字形成對比;“趨”字的中間虛空,使“走”與“芻”無形中形成了兩條線面,緊緊拉住整體往左邊傾倒的“課”字,彌補了“課”字濃厚氣氛的空白,而相互的依賴,使“趨”字更顯空靈,也使“課”字的最後一筆更顯出輕鬆、恢諧、自然的妙趣;“樂”字穩重平衡,用筆起伏自如,特別是中間一長橫畫,從起筆到落筆,微微的起伏變化,充分體現了動靜結合的特點。 [2]  [6] 

耿勳碑作品評價

南宋小學家婁機:字與《郙閣頌》相類。(《漢隸字源·碑目·武都太守耿勳碑》) [7]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碑字徑一寸五分,雖與《郙閣》大小相埒,而疎泐之中仍具勁逸之勢,又時時有參差大小,不甚整齊者,似因石理漸長所致。(《兩漢金石記·卷十三·漢武都太守耿勳碑》) [8-9]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與《西狹頌》《郙閣頌》相似,而稍帶奇氣。(《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一·漢·武都太守耿勳碑》) [10] 
近代書法家康有為:《婁壽碑》與《禮器》《張遷》豐茂相似,《張壽》與《孔彪》渾古亦相似,《耿勳》與《郙閣》古茂亦相類。(《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 [11] 

耿勳碑歷史傳承

《耿勳碑》在南宋乾道年間(1165年-1173年)被發現於甘肅成縣,宋代洪适《隸續》中有著錄,所錄釋文與明、清間拓本有些不同,有人認為是由於宋代以後文字被人剜刻過所致。 [1]  [2]  1962年,被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成縣人民政府設立標誌並加設了保護措施。2001年6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增設了保護性觀碑亭等設施。 [12] 
耿勳碑簡介 耿勳碑簡介
參考資料
  • 1.    毛遠明 編著.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第一冊)[M].北京:線裝書局.2008年12月第1版:368-371.
  • 2.    宗鳴安 著.碑帖收藏與研究[M].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184-186.
  • 3.    中華藝術探源|被遺忘的東漢《耿勳表》,醇古之風瀰漫  .澎湃新聞.2017-03-25[引用日期2021-02-08]
  • 4.    雷依羣,徐衞民 主編.秦漢研究(第三輯)[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08月第1版:57.
  • 5.    劉曉禾.《漢武都太守耿君表》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7:23-36.
  • 6.    劉正成 主編.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上)[M].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110-111.
  • 7.    (宋)婁機 著;楊家駱 主編.中國學術類編·漢隸字源[M].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04月再版:675.
  • 8.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編.石刻史料新編(十)[M].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初版:7387-7388.
  • 9.    劉天琪 主編.中華大典·藝術典·書法藝術分典(書跡總部)[M].長沙:嶽麓書社,2017年11月第1版:800.
  • 10.    謝承仁 主編.楊守敬集(第八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04月第1版:547.
  • 11.    (清)康有為 著;崔爾平 校注.廣藝舟雙楫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88.
  • 12.    魏仲煜 主編.摩崖釋義[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7年07月第1版: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