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耳語者

(2014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耳語者》是2014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 奧蘭多·費吉斯。
中文名
耳語者
作    者
[英] 奧蘭多•費吉斯
原作品
The Whisperers: Private Life in Stalin's Russia [3] 
譯    者
毛俊傑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9月1日
頁    數
768 頁
定    價
10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5495-5808-7
副標題
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 [3] 
叢書系列
理想國譯叢 [3] 

耳語者內容簡介

《耳語者》封面 《耳語者》封面
斯大林時代(1924—1953)既是一個全面控制時代的開端,也是它的高潮時刻。經過改造的蘇維埃人,既恐懼政治權力,又對它無比崇拜。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成了“耳語者”——或藏身於角落竊竊私語、互訴衷腸,或暗中迎合,成為向當局告密的舉報人。許多關於蘇聯的歷史著作都聚焦於恐怖的外在現象——古拉格、逮捕、判刑、囚禁甚至殺害,卻幾乎沒有人關注普通的蘇聯人過着一種怎樣的私人生活,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是什麼。
《耳語者》所關注的正是最為廣泛的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和內在心靈,是第一部深入探索斯大林時期個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歷史著作。儘管在書中幾乎每一頁都能感受到斯大林的存在,但是《耳語者》並不講述斯大林本人,講的是,斯大林主義如何滲入普通人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際關係。本書也並不試圖解説恐怖的起源,或描述古拉格的興衰;只想解釋警察國家如何在蘇維埃社會紮根,讓數百萬普通百姓捲入恐怖制度,或是沉默旁觀者,或為積極合作者。正如俄羅斯歷史學家米哈伊爾· 格夫特所説,斯大林制度的真正力量和持久遺產,既不在於國家結構,也不在於領袖崇拜,而在於“潛入我們內心的斯大林主義”。
而對於這一切,我們絕不陌生。 [1] 

耳語者作品目錄

【導讀:沉默的記憶】/ 許知遠
【家族樹】
【斯大林時期蘇聯相關地圖】
【引言】
第一章:1917 年的孩子(1917—1928)
第二章:大轉變(1928—1932)
第三章:對幸福的追求(1932—1936) 第四章:大恐怖(1937—1938)
第五章:大恐怖的餘波(1938—1941)
第六章:“等着我吧”(1941—1945)
第七章:普通的斯大林主義者(1945—1953) 第八章:歸來(1953—1956)
第九章:記憶(1956—2006)
【後記及致謝】
【註釋】
【資料來源】
【譯名對照表】 [1] 

耳語者作品影響

2014年,該書入選新浪2014年度中國好書榜。 [2] 

耳語者作者簡介

奧蘭多·費吉斯(Orlando Figes,1959— ),英國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博士,現為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歷史學教授。他的一系列解讀沙俄及蘇聯歷史的著作——《耳語者》、《娜塔莎之舞》等,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是當今英語世界俄羅斯研究的一流大家。作品曾獲沃爾夫森獎、NCR圖書獎等,入圍薩繆爾·約翰遜獎、達夫·庫珀獎等,並已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出版。

耳語者譯者簡介

譯者毛俊傑,1952年生於上海,1978年入復旦分校中文系,1981年後定居紐約,譯作有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傑克·凱魯亞克《吉拉德的幻象》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