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考霸

鎖定
考霸指那些頻繁參加某種或多種考試且成績優異的人,該詞被列為教育部2007年8月公佈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
中文名
考霸
外文名
The test tyrants
性    質
漢語新詞
釋    義
參加多種考試且成績優異的人

考霸考霸介紹

【注】即頻繁某一或多種參加考試的人。 [1] 

考霸詞語由來

考霸 考霸
四川南充考生張非從2003年起3次參加高考,先後被北大、清華錄取,又因迷戀網絡導致多門課程成績不合格而被兩度退學。2007年高考,他再次以高分考入清華。許多媒體稱他為“考霸”。學校有關負責人希望,不要用“考霸”稱呼他,給他一個寬鬆的環境。其母祝明燦説:“大家只關注我兒子智商高,考分高,其他的很少關注。他不會與人相處,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幾乎為零。他會真正快樂嗎?”
無獨有偶,新疆尼勒克26歲的考生安治幫又一次以663分成為尼勒克縣的理科狀元。同樣信心滿滿的他只填報了北大和清華兩所高校,卻不幸未被錄取。和張非類似的是,8年內,他已經有過三次高校的生活,這是他第四次高考了。
這兩名被無數考生羨慕的“尖子生”數度往返與中學與大學之間,原因都是一樣:沉迷網絡,孤僻自閉。
考霸 考霸

考霸事件分析

考霸
考霸 考霸
“考霸”張非清華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先後被北大、清華錄取又因網癮被兩度退學的四川南充考生張非再次到清華報到。學校有關負責人希望,不要用“考霸”稱呼他,希望能夠給他一個寬鬆的環境。四川南充有一考生張非從2003年起3次參加高考,先後被北大、清華錄取,但他又因迷戀網絡導致多門課程成績不合格而被兩度退學。他再次以高分考入清華。許多媒體稱他為“考霸”。
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鄧衞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張非參加高考的資格和條件都符合國家有關高考的要求,他的高考成績也達到了清華大學在當地的分數線,錄取他是正常的過程。
鄧衞説,據瞭解,張非上次考入清華後因沉迷網絡成績下降很快,雖然老師曾幫助過他,但因多門課程成績不合格而按照校規辦理了退學手續。相信他再次踏入清華園後會徹底戒除網癮,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順利地完成學業。
22日,記者在環境工程系的新生名錄中沒有找到張非的名字,而只有“張空谷”。根據報到現場記錄,記者來到宿舍管理處,根據“張空谷”的名字一一查詢,終於找到了他所在的宿舍。張非告訴記者:“我不會再打遊戲了。我大學四年都不會買電腦。我要暫時遠離網絡,上網控制得越少越好。”
公務員“考霸”
考霸 考霸
據《上海青年報》報道,法學研究生李玫(化名)一年間轉戰全國十省市趕考公務員,只因她認定最佳出路就是當公務員,“讀法學,總歸是想進公務員公檢法系統的,而且又是金飯碗,待遇地位都特別受人尊敬。” 對於輾轉全國參加公務員考試的這一現象,相關部門和專家都明確表態:不理智,不鼓勵。相關部門與專家確實可以歸納出無數條理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那麼,為何像李玫這樣高智商的高才生甘願成為公務員“考霸”?在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前提下,在就業歧視仍十分猖狂的條件下,大學生們的就業信心指數已下降到低點。相比之下,公務員考試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途徑,加之公務員擁有受人尊敬的待遇地位,諸多大學生熱衷於考公務員也無可厚非。但由熱衷於考公務員到成為公務員“考霸”則是一個裂變過程、質變過程,讓考公務員成為一些人的唯一就業途徑,不僅暴露出大學生就業觀的偏差,更寓示出“選擇性就業”漸成“海市蜃樓”。
公務員“考霸”是當代“范進”。一年間轉戰全國十省市趕考公務員,與范進有神似之處。范進考舉,揭露了科舉制度這把血淋淋的刀,我們可以毫不留情地抨擊。針對出現公務員“考霸”現象,又豈能簡單地只挑考生的“毛病”?雖如此熱衷“范進考舉”者尚不多,但已有這個苗頭與跡象,要警覺,要防範。

考霸社會影響

考霸社會輿論

考霸 考霸
應該看到,在社會的轉型期,尚沒有完全消彌權力在向關係社會、熟人社會的滲透,年輕人僅憑自己的力量找一份滿意的工作,有一筆足夠為成家立業積蓄實力的薪金是多麼不易啊!象小李這樣單槍匹馬,輾轉於公務員考場的女子決不是對自己缺乏信心,而是充滿必勝的信心,必要的投入更是精於算計的成本,其信念與勇氣足以感動上帝。然而,我們不妨假想一下,如果小李有一個行走於官場或商界的“好爸爸”、有一個社會背景顯赫和實力相當雄厚的家庭,她還會成為媒體關注的“考霸”嗎?《中國青年報》載,南京師範大學蔣鈺佩老師通過對2005年江蘇省8所高校的600多名文、理、工科畢業生的就業調查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父母的社會關係在找工作中很重要,通過父母的社會關係找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佔到調查總數的27.2%。而認為父母社會關係不重要的學生僅佔13.6%。當“好爸爸”成了不少年輕人的“就業金橋”之時,在這樣的環境裏出現一個“考霸”——靠自己實力屢敗屢戰的年輕求職女子,我們有什麼理由責怪她盲目報考,“缺乏成本觀念”?她所耗費的成本難道完全應該由她個人埋單嗎?
也許有人會説,她為什麼不能選擇自主創業,非得過公務員這個承載“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不可?但自主創業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不是憑雄心壯志就能趟出一片新天地來。自主創業一樣需要制度的鼓勵和政府引導、社會扶助。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創業教育的實踐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具備創新和創業能力的人才大學生創業比例在發達國家一般佔20%—30%,而我國還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年輕人自主創業會遭遇遠比疲於奔命趕考場還要多得多的尷尬,甚至“撞南牆”、賠本錢,一蹶不振。因而,政府和社會應倍加呵護年輕人的創業激情,啓動制度和舉措鼓勵年輕人自主創業,拓寬就業渠道,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主動引導他們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如果自主創業的環境變得非常寬鬆,風險降到最低,那麼,還會有人堅信公務員職業是隻旱澇保收的“金飯碗”而蜂擁而至嗎?還會出現小李這樣的不計成本,奔波於各大城市考場的“考霸”嗎?
“考霸”現象雖屬個案,卻像一面鏡子,照出就業難的現狀和困惑,照出對年輕人創業能力培養的缺失,更照出了政府和社會在鼓勵扶持求職者自主創業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從這個角度看,面對“勞飛燕”般的“考霸”,我們應該感到更多的愧疚才是。

考霸社會反思

隨着高考招生的展開,地方報刊就會報道:某某再度考入北大(清華),還有的是第三次.並冠以“考霸”。可喜可賀,但也令人鬱悶。究其原因:該生進入高校後,沉迷網絡,學分不達標,勸其退學。故而才催生了“考霸”。 反思一:無可非議,“考霸”類人物,絕對是高智商,進入高校後成了弱智,難道高校就沒有責任?一個學生整夜沉浸於網吧,學校的管理???有一位同樣命運的家長,給南京某高校院長寫信説,我整日背朝青天,面朝黃土,在地裏辛辛苦苦耕耘,一年收入一萬左右,卻全部用來供兒子讀書,無怨無悔.懇請院長給一次機會.面對如其偉大的父親,學校能説什麼呢?……學生沉迷網絡,僅僅學校管理,顯得力量單薄。學校四周網吧林列,這就需要社會來管理。
反思二:陪讀現象,有些家長溺愛子女,卻又望子成龍,小學陪讀,中學陪讀,難道上大學還要去陪讀?中學階段為了備戰高考,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下,廢寢忘食,當進入環境寬鬆的大學,缺少自制能力的人就會象一匹脱繮的野馬。……我不贊成‘藏富式教育’,但也不能對子女百依百順,否則‘富不過三代’現象就會出現。對子女教育要因勢利導,抓住機會。考霸張非決心利用假期戒掉網癮.這就是好現象.
反思三:考霸們能再次被同一所名校錄取,從表面看該校寬宏大量,其實不然,這種幸運是高考制度給的.高考招生是根據報考人數,堅持從高分到低分落取的原則.有不少聲音提出:要改革高考制度,誠然,高考招生中的弊病是該改,比如,國家名校已成為地方性學校,清華,北大招收北京考生比其它地區多,復旦已成了'阿啦'學校,這種情況就得改.恢復高考制度三十年來,高校為我國培養了大批人才,863計劃中許多高科技項目是由高校完成,功不可沒.這也是國家重視教育的結果.高考改革的倡導令人擔憂,推薦上大學、自主招生會是什麼樣?我國是一個人情至上的國度,到那時的名校也許會成高幹子女的學校,富翁的學校.……
參考資料
  • 1.    考霸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