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考古年代學

鎖定
archaeological chronology 考古學研究中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求證或檢測古代遺蹟和遺物年代的科學。考古學中的年代包括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前者指不同的考古學文化和遺存在時間上相對早晚關係,但具體早(或晚)多少年並不清楚,如仰韶文化早於龍山文化。後者則以確切的紀年給出時間順序,如某某文化距今多少年。確定考古發現物的年代,是考古學研究的基礎環節。
中文名
考古年代學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chronology
年    代
相對年代和絕對年代
類    別
科學

考古年代學相對年代

考古地層學
它是確定相對年代的最直接證據及科學地獲取考古資料的基礎。其原理來自地質學中的層位學。即因人類活動(如居住)而形成的不同時期的文化層和遺蹟單位(如房址),是按時間先後,自下而上依次堆積而成的,故下部層位中的出土物要早於上部層位中的出土物。在考古發掘中,依據層位,收集出土物,便不會造成年代的混亂。
考古類型學
它是判斷相對年代的另一種方法。它借鑑生物學中的分類原理,在考古學中又稱為標型學或器物形態學。它按照外部形態研究考古遺蹟遺物的演化順序 。其方法是 將遺蹟和遺物按用途 、製法和形制歸類,根據形態的差異程度,排列出各自的發展序列,確定出土物的相對年代關係 。對不同文化的遺蹟 、遺 物類型進行比較,還可以判定文化之間的承繼或相互影響關係。考古類型學是科學地歸納、分析考古資料的方法論。
考古分期
是運用地層學和類型學,對考古文化遺存進行發展階段劃分的考古研究方法。作法是,在地層劃分的基礎上,對早晚不同的典型出土物進行類型排比,如不同層位的主要遺蹟遺物顯示出階段性變化 ,便可將這 些層位的遺存劃分為不同的“期”。通常以早、中、晚或序數對各期加以區分 ,如早期 、中期、晚期,一期、二期、三期。考古分期具有不同的層次,可對某一遺址分期,對某一墓地分期,也可對某一考古學文化分期,對某一類器物分期。

考古年代學絕對年代

兩個途徑
確定絕對年代有兩個途徑。一是對於歷史時代的考古學,主要依賴文獻記載,或具有明確紀年的考古實物資料 ,如器物上的紀年銘文及墓誌 、碑碣 、簡牘、帛書等。一是對於無任何文字記載的史前考古,需要藉助一系列的自然科學方法檢 測出絕對年代 。方法如碳 -14 斷代、樹木年輪斷代 、熱 釋光 斷代 ,鉀-氬法斷代 、古地磁斷代裂變徑跡法斷代、氨基酸外消旋法斷代、黑曜岩水合法斷代、鈾系法斷代、電子自旋共振斷代等。其中有的也適用於歷史考古學領域。
運用最廣的方法
①碳-14斷代。又稱放射性碳素斷代。其原理是,地球生物均汲取碳水化合物為養料,一般體內含有濃度與大氣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 。生物體死亡後 ,體內積澱的碳-14便以每隔約5730±40年減少一半的速度遞減。只要測出有機物(如木炭、骨骼、貝殼)中殘存的碳-14比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 ,從而得到有機物所在地層和遺蹟單位的年代 。因大氣中碳-14濃度實際上是起伏的,所測年代與真實年代會有差距,需經樹輪年代對比校正才能使用。通常説的距今多少年,按國際通例,統一以公元1950年為起點。該方法適用範圍在5萬年以內 。它幾乎不受任何地理條件、氣候和文化因素的影響,有利於作廣泛的比較研究。其出現被譽為“考古年代學的一場革命”。20世紀70年代末又發明了串級加速器高能質譜技術,它比常規的碳-14方法耗費時間短,所需樣品少,是碳-14斷代研究的新發展。
②熱釋光斷代。利用絕緣結晶固體的熱釋光現象進行斷代,主要適用於考古出土的陶器和其他用火燒過的粘土樣品。所得到的年代是標本停止焙燒的年代。測定的年代範圍可達數十萬年。
③古地磁斷代。包括考古地磁斷代和沉積磁性斷代。前者利用某些古代遺物的熱剩磁性進行斷代,可用於經火燒過的窯、爐灶、磚、瓦、陶瓷等的檢測。後者利用地層沉積磁性隨地磁極性倒轉而倒轉的現象測年,可據沉積岩石中剩餘磁性所反映的地磁場方向推出年代,用於舊石器時代遺址的斷代 。
④鉀-氬法斷代。利用岩石中鉀40衰變成氬40的原理進行斷代。在考古上主要用於測定年代久遠的舊石器遺址和古人類化石的年代。
⑤樹木年輪斷代。利用樹木年輪的生成規律測定年代的技術。樹木年輪的寬窄與氣候有關;旱年窄而温暖多雨年份寬。故在同一氣候區內,樹木年輪有相近的變化 。如把確 知 砍伐年代的樹木的年輪變化,在座標紙上繪成曲線,再依次同生長期部分交錯的樹木的年輪變化曲線相連接,便可得出一個地區樹木年輪演變的主序列,並一直上溯至史前時代。將同一地區考古發現的木頭標本,與此年輪序列相對照,即可判知標本的年代。此方法精確度很高,發明於20世紀 。通常在考古學中用來校正碳-14斷代法測出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