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虎洞

(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文物)

鎖定
老虎洞是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文物。
中文名
老虎洞
地理位置
故宮博物院
老虎洞 老虎洞
在紫禁城內有一個老虎洞。據專家考證,古人稱設置在堤形道路下的橫向拱形涵洞為老虎洞,它是古代土木工程的一個術語。如今保存最完好的老虎洞在故宮博物院。
老虎洞 老虎洞
故宮中的老虎洞,在乾清宮月台前丹陛御道之下,是一條貫穿東西的通道。它高1.8米,寬1.1米,長10米,石砌,門為方形,洞內為拱形,兩側有門。該丹陛御道高於乾清宮前廣場地面約2.5米。當初,開闢這條老虎洞的用意是在供宮女、太監等人員通行,也可供施工人員運送工程材料之用。萬一雨天積水,還可用於泄水,以保持丹陛御道的水量均勻排泄,避免構成水災。明代的天啓皇帝,見到老虎洞很神秘,曾經同太監、宮女鑽進老虎洞玩捉迷藏遊戲。海淀區海淀鎮有一條老虎洞衚衕。《海淀地名典故》中稱其為“因街西口原有兩尊石虎而得名。”此言疑有不確。因為這裏原為暢春園遺址,得名亦因其殿宇月台丹陛御道下有一條拱形涵洞。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放火燒燬圓明園、暢春園,這一帶的殿宇皆被焚燬,空留老虎洞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