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老因

鎖定
老因,別名苦竹葉,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根狀莖、嫩葉。形態特徵 灌木型竹類,常用植物藥。
味苦,性寒!
中文名
老因
別    名
苦竹葉
來    源
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根狀莖、嫩葉
性    味
味苦,性寒

老因一級分類

老因 老因
常用植物藥

老因二級分類

分類 老因
年份 hlauv im
別名 苦竹葉
來源 禾本科植物苦竹的根狀莖、嫩葉。
形態特徵 灌木型竹類;地下莖為復軸型;稈直立,高達4米,圓筒形,直徑15毫米,節間長15~40釐米,幼時被白粉;籜環上長有褐色籜鞘殘留物,稈環不明顯突起;籜鞘細長三角形,外部黃色或有細小紫色斑點及棕色或白色小刺毛,邊密生金黃色纖毛;籜耳細小,有直立棕色繸毛;籜舌截平,邊密生纖毛;籜葉細長披外形。主稈每節2~4葉,葉片披針形,長8~20釐米,寬10~28毫米,頂端漸尖,邊有小鋸齒。花枝基部為苞片所包,其上着生總狀花序,由3~10個小穗組成,小穗有花8~12朵;穎3~5枚,外稃頂端鋭尖,內稃脊與頂端均有纖毛,鱗被3枚。筍期5~6月,花期4~5月。
生態分佈 生於向陽山坡或山谷。產於廣西龍州、金秀、陽朔等縣市;分佈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份。
採集加工 根莖即地下莖、葉全年可採,曬乾備用或鮮用,竹筍夏季採。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熱解毒,消渴利尿,利竅明目,殺蟲。竹瀝,清火、化痰,明目利竅。竹筍,清熱利濕、明目。
傳統應用 根,治肺熱胸脹。葉,治口舌生瘡、尿少色黃、目赤腫痛、中風、癲癇、高熱煩渴、破傷風、小兒重舌、乙腦、流腦、產後抽搐。竹茹,治煩熱嘔吐、呃逆、痰熱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妊娠惡阻胎動不安小兒高熱牙齦出血。竹筍,治失眠、酒精中毒、腳氣、牙疳、中風失音。
用法用量 葉6~12克,水煎服;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開水調敷。根、莖500克,加水750毫升,煎取500毫升,日分3次服。竹瀝30~60毫升,開水適量沖服。竹茹5~9克,水煎服。
老因 老因
方例 1.小兒驚風 老因(苦竹)瀝30毫升,開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