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翻簧竹雕

鎖定
翻簧竹雕因雕刻在毛竹內壁的簧面上而得名。是浙江黃岩的地方傳統工藝品,始創於清同治九年,已有百餘年曆史。其工藝是將毛竹去青取簧,經過煮、曬、壓平後、膠合或鑲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後磨光,雕刻成各種山水、人物、花鳥圖案,再配上其它裝飾材料,製成各種工藝品。
中文名
翻簧竹雕
原    料
毛竹內壁
地    區
浙江黃岩
性    質
地方傳統工藝品

目錄

翻簧竹雕特色

黃岩翻簧竹雕 黃岩翻簧竹雕
翻簧竹雕產品色澤光潤,類似象牙。浮雕和淺雕是翻簧的主要表現手法,線條粗中有細,疏密結合,特別精緻。翻簧竹雕在國內堪稱一絕,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一九二九年杭州西湖博覽會和一九三三年南京全國工藝品展覽會上,黃岩翻簧竹雕分別獲銀獎、特等獎。六十年代初期是黃岩竹雕鼎盛時期,國內工藝美術界把黃岩翻簧竹雕、青田石雕、東陽、黃楊木雕並稱“浙江三大雕”。翻簧遠銷歐美等十多個國家,在美國世界博覽會上深受國際友人的讚譽。一九六四年五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慕名特來黃岩,參觀黃岩翻簧竹雕,並給予極高的評價:“黃岩翻簧竹雕採用國畫手法,把繪畫技巧與雕刻手法融為一體,有畫面、有題款、有圖章,構成一幅幅有詩情畫意的工藝品。‘真不愧’浙江三大雕之一。”
收藏家有詩云,“縱橫削竹取精華,嫩黃雅緻媲象牙。應物傳神精雕琢,勝如琥珀雅俗誇”的讚譽。

翻簧竹雕起源

黃岩翻簧竹刻
黃岩翻簧竹刻的起源約始於清同治年間,從現有資料查考,是浙江翻簧竹刻最早製作產地,由民間竹刻藝人陳堯臣所創。黃岩西鄉盛產竹子,鄉村從事竹、木製品藝人甚多。清代同治年間,東山蔡陽村一位技藝高超的竹篾師傅製作竹籃、竹盤、竹盒特別精巧,產品出售之前都先送到陳堯臣的作坊,請他在竹製品上雕刻圖案,從而售價大增。陳堯臣從中受啓發,便和那位師傅合作,將竹簧從毛竹中劈出取出來,製成手掌形的掌扇,上雕以人物山水,並將掌扇稱為“雅扇”,以示與蒲扇、紙扇、芭蕉扇不同,一時銷路頗好。同時,陳堯臣兼作竹刻對聯生意,很受歡迎。當時黃岩知縣孫熹書法不錯,兼有大書家趙之謙為幕僚,求者若雲,孫應接不暇之際,常令趙為之代筆,孫熹見陳堯臣雕技甚高,便延請至衙內雕刻竹對聯,每日付給120大鈿。這種對聯文雅古樸,很受人喜愛。當年趙之謙書寫、陳堯臣雕刻的書法竹對聯至今尚能在黃岩見到。當時,黃岩城關相繼出現了兩家翻簧竹刻店,一家是陳堯臣父子經營的師竹館,另一家店號為鄭益昌。1929年,黃岩翻簧竹刻對聯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獲銀質獎。1933年,在南京全國工藝品展覽中獲特別獎。後翻簧銷路不旺,師竹館勉強維持,鄭益昌幾經波折後倒閉。至40年代末,黃岩翻簧竹刻藝人不到10人。 [1] 
奉化的翻簧竹雕
奉化的翻簧竹雕在清代中葉就有。其來源有兩説:一説來自黃岩,一説來自四川(據生於1905年前後丁傳缽的師父黃孝鈞説。)清末民初之時有藝人俞嘯霞雕成果盒《蝦屏》(一説《蟹屏》)參加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獲獎。此間,奉化大橋西岸有一綽號叫"金黑炭"的,擅雕魚蟹,技藝很高,有"金家金黑炭、雕雕老毛蟹"之諺(蟹、方言讀Hǎi)。20世紀30年代初,縣城有"挹素齋"專業店等四家,在奉化孤兒院和貧民習業所開設竹帛課進行生產,產品銷往上海和美國等地。1941年縣城淪於日寇後停頓,至1948年僅存挹素齋一家。1953年縣成立竹業合作小組;1956年成立翻簧竹器生產合作社,此時有江西、寧波市勞改農場、鄞縣雲龍等地派入前來學習技術;1960年成立縣翻簧竹器廠,專業生產,產品銷往海外和全國各地。1990年前後,停產倒閉,此後即告中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