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翠崗紅旗

(1951年張駿祥執導的電影)

鎖定
《翠崗紅旗》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張駿祥執導的革命題材劇情片,由於藍張伐主演,於1951年3月8日上映。
該片講述1934年紅軍長征後,留在江西蘇區的紅軍家屬向五兒堅貞不屈,歷經磨難,終於與丈夫團圓的故 [1] 
中文名
翠崗紅旗
類    型
劇情、革命
出品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江西寧都翠微峯
導    演
張駿祥
編    劇
杜談
主    演
於藍
張伐
片    長
98 分鐘
上映時間
1951年3月8日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黑白

翠崗紅旗劇情簡介

海報 海報
1933年,江西蘇區江營擴大紅軍力量,青年農民江猛子率先報名參軍。他的新婚妻子向五兒鼓勵他頑強戰鬥、英勇殺敵。
翌年,猛子隨軍長征北上。大地主、“鏟共團”團長蕭鎮魁捲土重來,猛子的父親、鄉蘇維埃主席江春旺、妹妹林仔均遭殺害。五兒迫於無奈,改名換姓逃亡他鄉,在一個荒涼的土地廟裏,生下兒子小鴻。次日,由於孩子的哭聲,她被蕭鎮魁的爪牙發現,迫不得已去地主封之固家當奶媽。一日,封之固得到走狗的密 報,準備黑夜上山進剿游擊隊。五兒及時將這一消息傳遞給游擊隊,使匪軍遭到挫敗。
1949年,人民解放軍迅速南下。蕭鎮魁逃上翠崗山,妄圖憑藉險峻山勢,負隅頑抗。五兒母子等羣眾也被裹脅上山。江營一帶解放後,解放軍瞭解到這一情況,便留下一個師負責剿匪,而師長正是當年的江猛子。五兒得悉解放軍已來到山下,不勝欣喜,將自己的身世向小鴻傾吐,並叫小鴻悄悄下山去找解放軍。小鴻來到解放軍師部要求參軍,父子得以相認。小鴻提供了進攻翠崗山的路徑,並擔任部隊的嚮導,終於一舉全殲敵軍。鬱鬱葱葱的翠崗山上,鮮豔的紅旗迎風招展 [1] 

翠崗紅旗演職員表

翠崗紅旗演員表

    • 汪漪 飾 江林仔
    • 譚雲 飾 江三娘
    • 王承真 飾 封傳剛
    • 柳傑 飾 封太太
    • 温錫瑩 飾 李大隊長
    • 王公序 飾 封少爺
    • 邱渙 飾 封少爺(七歲)
    • 汪應龍 飾 小鴻(七歲)
    • 邱石平 飾 報信人
    • 王愷 飾 譯報員
    • 胡其明 飾 勤務兵
    • 孫永平 飾 通訊員

翠崗紅旗職員表

製作人 嶽路
導演 張駿祥
副導演(助理) 馬瑜
編劇 杜談
攝影 馮四知、裘葛、胡和道(攝影助理)、唐時保(攝影助理)
配樂 王雲階
剪輯 金學琴、吳之英(剪輯助理)
道具 莊凱廬
美術設計 王昌誠、楊令德
造型設計 王愷、王漢庸
服裝設計 陸伯勤
燈光 陳榮卿
錄音 林秉生、王行舟、劉廣階(錄音助理)、李偉修(錄音助理)
劇務 陸立之(劇務組長)、徐少文
場記 陳默
佈景師 張漢臣(裝置設計)、施文起(陳設)、黃炳希(繪景)、王文才(製作)
展開
場務
邵榮棠
配音
薛志昌
指揮
曹鵬
伴奏
上影管絃樂隊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翠崗紅旗角色介紹

  • 向五兒
    演員 於藍

    普通的農村婦女,勤勞、賢淑、淳厚。蘇維埃政權使她有美滿的家庭,為保衞勝利果實,她毅然支持丈夫參加紅軍。丈夫隨軍北上抗日後,她作為紅軍家屬受殘酷迫害。她遠走他鄉,忍辱負重,撫養兒子,堅信紅軍一定會勝利。在被蕭鎮魁捉住後,她表現出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精神。

  • 江猛子
    演員 張伐

    “老紅區”普通的青年農民,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取得勝利後擴軍時,參加了紅軍,此後,經歷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培養出高度的政治修養和堅定的戰鬥品格。

  • 蕭鎮魁
    演員 陳天國

    國民黨“鏟共團”的團長,與江猛子、向五兒一家有血海深仇,殺害了向五兒的父親、江猛子的父親和妹妹。解放戰爭期間,人民解放軍南下,他劫掠了大批物資,裹脅許多百姓,逃上翠崗山,夢想負隅頑抗。

  • 封之固
    演員 白穆

    蕭鎮魁的爪牙,在地方上仗勢欺人,無惡不做,張拉壯丁,威逼勒索,使青年們在鄉里無法生存,紛紛逃到山中參加游擊隊。向五兒從家鄉逃出後,為撫養兒子,不得不忍氣吞聲,在他家做奶媽。

  • 小鴻
    演員 孫羽

    江猛子和向五兒的兒子。從出世起就沒有見過親生父親。在地主封之固家長大,從小過着牛馬不如的生活,飽受地主欺壓。他長大後,向五兒對他訴説了苦難家史。為報仇,他下山投奔解放軍,終於與已改名為江永宏的父親相認。

角色介紹參考資 [8-10] 

翠崗紅旗音樂原聲

影片插曲
曲名
片中出現時間段
《我們的生活我們愛》
01:00-01:57
《紅軍歌》
02:20-02:55
音樂原聲參考資 [7] 

翠崗紅旗幕後花絮

  • 該片是新中國成立後拍攝的第一部反映解放軍剿匪作戰的影 [5] 
  • 該片參加第六屆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時,評委會要選該片為最佳影片,但由於中國電影代表團主要領導之一有“左”的思想,極力反對,結果改為攝影獎。周總理得知後在公開場合對上述做法進行了點名批 [5] (另有一説為評委對該片的導演和攝影創作均作肯定,二者不可兼得,中方考慮到《新兒女英雄傳》導演史東山已獲得導演特別榮譽獎,決定選擇攝影獎,張駿祥因此與導演獎失之交臂 [6]  。)

翠崗紅旗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51年
第六屆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4] 
攝影獎
馮四知
獲獎
1956年
1949-1955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故事片二等獎
《翠崗紅旗》
[3] 

翠崗紅旗幕後製作

故事原型
翠崗紅旗劇照
翠崗紅旗劇照(3張)
該片的原型取自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東路部隊第48軍第144師解放寧都後,圍殲寧都西北翠微峯敵人的戰鬥。新中國成立後,文藝工作者將144師的戰例編寫成劇本,最終拍攝成電影《翠崗紅旗 [5] 
籌備工作
導演張駿祥雖然拍片經驗豐富,但考慮到自己不熟悉作品的時代和歷史背景,所以,在籌備影片期間,他先到江西調查訪問,對於當地蘇維埃時期、國民黨統治時期、抗戰時期不同的景物情況,例如紅軍的符號、標識、編制,各級組織及軍民關係,少先隊、赤衞隊狀況等等,都進行了詳細了 [5] 
主演於藍則儘可能多地訪問和接觸紅軍家屬以及倖存的幹部、黨員,瞭解當年沒能隨紅軍北上而留在蘇區的人民羣眾是怎樣克服各種苦難生存下來的。在短短一個月裏,她採訪了從省委書記到普通羣眾約三四十 [5] 

翠崗紅旗影片評價

在當時頗為集中湧現的以革命鬥爭為題材的影片中,《翠崗紅旗》堪稱別具一格。它的主人公不是像劉胡蘭、趙一曼那樣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而是向五兒這麼一個在革命處於低潮時仍保持氣節的紅軍家屬,所着力表現的也不是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血肉拼殺,而是刻畫了向五兒在逆境中堅定等待毫無音訊的丈夫、將幼兒撫養為革命後代的生活側面。這正是該片的成功與獨到之處。這在當時此類題材影片極易失之表面與概念的狀態下殊顯難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攝影富有激情、詩意與創造性,在用光、構圖等方面都比較講究,下了很大的工 [4]  。(《大眾電影》評)

翠崗紅旗影片爭議

該片上映後曾一度得到好評,但也招致頗為尖鋭的批評,主要批評意見認為影片在紅軍北上後,沒有表現出黨對人民羣眾的領導,過多展示了敵人的殘暴,沒有寫出“老蘇區的人民的鬥爭”,沒有表現出人民羣眾對革命者和紅軍家屬的支持,尤其是詰難主人公向五兒缺乏“典型性”,是個“等待勝利的女性形象”,而不是“富有鬥爭性格的英雄”。這些教條式的評論在上海各報刊發表之後,引起了周恩來的注意,他專門指出:《翠崗紅旗》這部影片使人很受感動。他還對該片主演於藍轉達了毛主席對該片的稱讚。這一講話精神傳出後,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電影文學組就該片專門召開了一次討論會,邵荃麟、周立波、艾蕪、王朝聞、鍾惦棐、陳荒煤等人出席併發言,指出描寫黨的領導應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歷史條件和具體情況而定,不能説每一部作品都要求有黨的領導人物出現;典型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向五兒在敵人殘暴的壓迫下始終沒有低頭,一直盼望着紅軍回來,不是消極等待勝利,是為革命做了工作的,可以成為老區人民的典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