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翔宇中學

鎖定
瀋陽市翔宇中學成立於1999年,是一所民辦全日制寄宿學校。學校位於沈北新區蒲河新城,依山傍水,風光旖旎。學校秉承發展教育、造福民眾的教育思想和“完美自我、善待他人、服務社會”為辦學宗旨,以“創建優美校園、追求一流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為辦學目標,經十餘年勵精圖治,以管理精細、學風濃郁、設施一流、質量上乘、服務優質、特色鮮明享譽遼瀋大地。
學校位於瀋陽市沈北新區蒲河新城,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8.7萬平方米,依山傍水,環境幽雅,是讀書、強身、明志的理想之地。
中文名
瀋陽市翔宇中學
外文名
Shenyang Xiangyu middle school
簡    稱
翔宇中學
創辦時間
1999年
校    訓
文明 誠信 超越 創新
所屬地區
遼寧省
類    別
私立
類    型
完全中學
屬    性
遼寧省示範性高中
主要院系
小學,初中,高中
現任校長
任守彬

翔宇中學學校宗旨

一切為了學生 為了一切學生 為了學生的一切

翔宇中學學校概況

學校以育人為本、特色定位、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為辦學目標,以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學校管理、一流的師資力量、一流的教育質量,努力打造遼瀋地區民辦品牌學校為辦學目標,以“讓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為每一位學生鋪就成功之路”為辦學宗旨,通過專家治校、名師執教,努力培養“志存高遠、素質全面、人格高尚、興趣廣泛”的優秀人才。

翔宇中學校容校貌

四棟教學樓可容納110多個教學班,班班為多媒體演播教室。擁有12個物、化、生物實驗室。配備了高標準的語音室、計算機室、舞蹈教室、琴房、畫室等專業教室。圖書館藏書15萬冊,5800平方米藝體館,400米全塑膠跑道,標準的人造草坪足球場,為特長生髮展提供了平台,豐富了學生們的業餘生活。
祥雲樓(高三) 祥雲樓(高三)
陸海樓(高一) 陸海樓(高一)
潘江樓(高二) 潘江樓(高二)

翔宇中學教學特色

1.學習山東杜郎口中學、安丘四中、江蘇洋思中學等先進學校的成功的教學經驗,結合我校實際,在教學中實施“三分教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科評價。積極倡導自主性學習。
2.開設速讀速記課。以全新的、科學的方法鍛鍊學生左、右腦不同形式的記憶能力,從而提高效率,鞏固所學知識。利用互聯網引進北師大“核心爆破英語”項目,學生在兩個月內記憶單詞可達3000,突破學生單詞記憶難的大關。聘請外教強化聽力、口語,使英語學習變得更加輕鬆有效。
3.強化藝體特長教育。專門設置藝體教學部,聘請專業教練並與專業院校合作辦學,對藝體特長生進行專業強化訓練和文化課輔導。

翔宇中學師資力量

學校現已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全面、以“身正、識高、敬業、愛生”為準則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280多人,其中一線任課教師19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授1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71名,省市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38名。中年教師佔教師總數的50%。
經過全體教師、學生不懈的努力,我校連續五年的高考成績位居同類學校前列,每年的高考升學率都在95%以上,本科率、重點率逐年攀升;藝體生的升學率為100%,重點大學率超過80%,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翔宇中學學校榮譽

2000年5月 瀋陽市民辦中學示範學校
2000年12月 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
2003年7月 省民辦學校辦學工會工作先進單位
2005年3月 遼寧省民辦教育優秀學校
2005年6月 遼寧省十佳信譽知名學校
2005年2月 2005年度瀋陽市民辦星級學校
2005年2月 遼寧(瀋陽)尊貴品牌學校
2005年10月 瀋陽市民辦教育優秀學校
2006年1月 晉升為瀋陽市重點高中
2006年3月 瀋陽市教育系統安全教育與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
2006年12月 晉升為遼寧省示範性高中
2006年12月 全國教育展示互動系統全國教育信息示範基地
2006年12月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教學試驗基地
2007年3月 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學校
2007年3月 瀋陽市創建“平安校園”工作先進單位
2007年5月 瀋陽市第四屆青少兒才藝大賽優秀組織工作獎
2007年9月 駐沈北新區院校貢獻獎
2007年11月 遼寧省民辦教育優秀學校
2007年12月 瀋陽市衞生模範單位
2007年12月 瀋陽市體育特色學校
2008年1月 “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手持式網絡學習系統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實驗學校
2008年6月 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出國留學人才選拔基地

翔宇中學校歌校訓

翔宇中學 翔宇中學
校訓: 文明 誠信 超越 創新
校風: 樹人 立德 和諧 卓越
教風: 嚴謹 務實 厚德 敬業
學風: 篤學 善思 求理 知漁
考風: 嚴肅 縝密 準確 自主
導風: 精細 民主 廉潔 奉獻
辦學理念: 完美自我 善待他人 服務社會
辦學宗旨: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