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羽裂短腸蕨

鎖定
羽裂短腸蕨(Diplazium pinnatifidopinnatum (Hook.) T. Moore),蹄蓋蕨科植物。常綠中型熱帶林下植物。狀莖直立,黑褐色,密生黑褐色、堅韌的肉質粗長根,先端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深褐色,邊緣有小齒;葉簇生。
中文名
羽裂短腸蕨
拉丁學名
Diplazium pinnatifidopinnatum (Hook.) T. Moore [1]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蹄蓋蕨科
短腸蕨屬
羽裂短腸蕨
分佈區域
海南、雲南東南部至南部。緬甸、越南及印度東北部
二名法
Allantodia pinnatifido-pi

羽裂短腸蕨形態特徵

羽裂短腸蕨線稿圖 羽裂短腸蕨線稿圖
常綠中型熱帶林下植物。根狀莖直立,黑褐色,直徑約1釐米,密生黑褐色、堅韌的肉質粗長根,先端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約4毫米,深褐色,邊緣有小齒;葉簇生。 [2] 

羽裂短腸蕨葉子形態

能育葉長達80釐米;葉柄長達40釐米,直徑約3毫米,基部褐色,疏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光滑,綠禾稈色,上面有淺縱溝;葉片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達40釐米,寬達20釐米,急縮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一回羽狀,先端急縮,部分淺羽裂,其下深羽裂至全裂;側生羽片達10對,互生,斜展,鐮狀披針形,長達15釐米,寬達3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截形,對稱,邊緣有闊淺鋸齒,最下3-4對的柄長約2毫米,向上的漸無柄。葉脈僅可見,羽狀,每組有小脈3-4對,單一,極斜向上。葉堅紙質,幹後上面多呈深灰綠色,下面淺灰綠色,兩面均無毛;葉軸禾稈色,或淺綠禾稈色,光滑,上面有淺縱溝。

羽裂短腸蕨孢子形態

孢子囊羣線形,長達8毫米,每組小脈上通常有2對,在基部上出1脈常雙生,其餘單生,自小脈基部或近基部向上斜展,不達羽片邊緣;囊羣蓋線形,淺褐色,膜質,全緣,宿存。孢子豆形,周壁較薄,具明顯而均勻的大網狀紋飾。

羽裂短腸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800米的熱帶林下陰處。

羽裂短腸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海南(儋縣沙堡山)、雲南東南部至南部(河口、金平、勐臘、景洪)。緬甸、越南及印度東北部(阿薩姆)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印度東北部(阿薩姆Mishme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