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羣眾辦報

鎖定
羣眾辦報,是指共產黨提出並實行的依靠人民羣眾辦報的工作方針,是中共羣眾路線在報紙工作中的體現。同全黨辦報方針相聯繫,兩者合稱“兩辦方針”。1948年4月2日,毛澤東接見《晉綏日報》的編輯人員時指出:“我們的報紙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羣眾來辦,靠全黨來辦,而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 [2]  。”這一傳統在“文化大革命”時遭到嚴重破壞,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得到恢復和發展。羣眾辦報的基本內容有:(1)辦好黨的報紙,必須依靠羣眾;(2)通過通訊員隊伍,把各方面的羣眾團結在報紙編輯部的周圍,為報紙寫稿,提供情況和新聞線索,幫助報社改進工作。 [1] 
中文名
羣眾辦報
提出者
毛澤東
意    義
辦好各類新聞媒體的重要組織保證
核    心
黨的羣眾路線
基本內容
5點
重    點
走羣眾路線

羣眾辦報思想沿革

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全黨辦報、羣眾辦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關於新聞事業羣眾性原則的具體體現,是我黨在領導新聞工作實踐中長期形成的工作方針和優良傳統,是辦好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的重要組織保證,是毛澤東新聞思想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新聞界從理論到實踐都必須認真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毛澤東同志關於羣眾辦報思想的核心,就是黨的羣眾路線。他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人,當然也是新聞的主人。從根本上説,我們的新聞事業都是為廣大人民羣眾辦的,都是反映廣大人民羣眾的生存狀態、情感世界和他們的根本利益的,都是應當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羣眾服務的。所以,我們在辦新聞的過程中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在發動羣眾的基礎上,組織羣眾積極參與,並緊緊依靠羣眾,才能將這項工作搞好。
毛澤東同志羣眾辦報的思想,還包括在新聞工作中必須集中羣眾的智慧,依靠羣眾的力量,反映羣眾的呼聲,解決羣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羣眾辦報基本內容

全黨辦報、羣眾辦報的基本內容有以下5 個方面:①黨的報紙,是黨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辦好報紙,要依靠全黨,依靠人民羣眾。②各級黨委加強對報紙的領導,幫助報紙編輯部瞭解黨的方針、政策,瞭解黨委的意圖,瞭解實際情況,瞭解羣眾的思想動態。③在黨的領導下,發動羣眾參加報紙工作,使專業的報紙工作人員和羣眾緊密結合。④組織通訊員隊伍,把各方面的積極分子、先進人物、專家、學者以及廣大讀者,團結在報紙編輯部的周圍,為報紙寫稿,提供情況和新聞線索,幫助報社改進工作。⑤編輯部重視讀者來信來訪工作,瞭解實際情況, 傾聽羣眾的呼聲,掌握羣眾的脈搏,回答羣眾提出的問題,使報紙和羣眾息息相通。

羣眾辦報具體含義

所謂羣眾辦報,既指以羣眾為辦報主體的進行新聞採集,報刊編輯、印刷、出版等活動,也指有報紙創辦權限的單位廣泛發動羣眾參與報紙創辦、完善的一系列新聞活動。

羣眾辦報深刻內涵

1、“羣眾辦報”是以羣眾利益,也就是以受眾利益為出發點的新聞傳播理論。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私利。他所領導的新聞媒介,作為黨的事業的一部分也不存在自己的私利。作為受眾的人民大眾的利益就是黨的新聞媒介的利益,所以黨的新聞媒介的任務在於“使羣眾認識自己的利益,並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鬥”。
2、為了更好地引導羣眾實現自己的利益,作為新聞媒體的工作者就要研究受眾,毛澤東提出向羣眾學習、甘當羣眾小學生的觀點,作為新聞工作“羣眾辦報”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
3、在報刊內容和辦報風格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新聞工作者要順應廣大人民羣眾知識水準和閲讀習慣,注意形成生動活潑的文風,同時提出辦報的內容應以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實際為主。
4、報紙工作本身也要走羣眾路線,面向羣眾,發揮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羣眾辦報現實狀況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我們的各級各類新聞媒體應自覺地將這些做法和經驗進行認真的回顧和總結,並使之發揚光大。對於那些與全黨辦報、羣眾辦報思想不和諧之處則應儘快予以糾正,以使我們的新聞工作者真正能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寫出更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的新聞作品來。
羣眾辦報報業興。報紙真要辦得羣眾喜歡看,就必須吸引羣眾參與辦報,報紙才能越辦越好。因為只有報紙上有羣眾自己的聲音和羣眾自己的活動,多一些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報道,羣眾才喜歡看,報紙也才能生存和發展。説的是羣眾的事,羣眾自己在報上説,羣眾當然特別關心。羣眾喜歡看,發行量就大,報紙就有好前景。
專家和羣眾是一對矛盾,但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矛盾的對立可以統一。專家辦報還是要的,重要活動的採訪,還是要派記者,重要文章的撰寫,還是要行家動手。但是社會上有許多實際的生活問題,必須有羣眾的參與,才能把問題弄清楚,寫出高質量的報道。實踐出真知,從這一點來説,羣眾高於專家。報紙要吸引羣眾參與辦報,就要正確處理專家和羣眾的關係,包括版面安排和文章的署名,都要有羣眾觀點,多突出羣眾(包括對通訊員來稿的處理和署名)少突出自己。這裏長期沒有解決好的一個問題,就是記者佔通訊員的便宜,形式很多,不必多談。這個問題若長期不解決,會影響羣眾參與辦報的積極性。
辦報要走羣眾路線,可謂大勢所趨。黨中央提出傳媒都要做到“三貼近”。這是新聞工作與時俱進的必走之路。現在媒體的發展,種類繁多,都在向着“三貼近”的方向競爭。你宣傳的東西,脱離實際,脱離羣眾,不痛不癢,空對空,誰看誰聽?網絡的發展,走在羣眾參與媒體的最前面,電視台、廣播電台,許多節目,利用網絡的“短信”。讓羣眾直接參與進來發表意見,巳越來越多。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傳播快的今天,誰能得民心,誰就有市場。
要發動羣眾參與辦報,辦報要走羣眾路線。因為只有這樣,報紙才能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羣眾。羣眾喜歡看。

羣眾辦報重要意義

毛澤東羣眾辦報思想對當前的市場經濟形勢下的新聞傳播活動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在當前傳媒市場正在形成,存在激烈競爭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堅持毛澤東的以羣眾利益為本的思想。只有堅持了羣眾的利益,堅持和代表廣大受眾的根本利益,媒介才可贏得廣大人民羣眾的理解、信任和擁護,立於不敗之地。
在現實的市場經濟形勢下的新聞傳媒格局中,新聞媒體只有堅持“羣眾辦報”的思想,在新聞實踐中認真貫徹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可能實現新聞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新聞傳播只有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無條件地以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為宗旨,維護人民的利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講求宣傳藝術,提高引導水平,不斷增強新聞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擴大受眾的覆蓋面,增強受眾的認同感,才可能實現“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的受眾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資料
  • 1.    童兵.新聞傳播學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5
  •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 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8: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