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葉桉

鎖定
美葉桉(學名:Corymbia calophylla (Lindl.) K.D.Hill & L.A.S.Johnson)是桃金娘科、傘房桉屬植物。常綠喬木,通常長到30-40米高,偶爾會達到60米,但在貧瘠的土地上,最終會變成不超過5米高的多莖灌木。樹幹直徑可達150釐米。 [17]  形成一個木質塊莖。樹皮至小枝粗糙,呈棋盤狀,褐色至灰褐色。幼葉具葉柄,寬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在第一片葉子上呈盾形。成葉互生,葉柄長1.5-3.5釐米;葉片卵形至寬披針形至披針形。花序頂生複合,花序梗長1.5-3.5釐米,每一傘形花序有花7朵,花梗長0.6-3.7釐米。成熟花蕾梨形。花白色,很少粉紅色。蒴果有花梗(花梗長0.7-4釐米),瓶形,果瓣3(很少4),深封閉。種子無光澤至半光澤,黑色,長10-15毫米,種臍腹面。 [16] 
原產於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西部和西南部。 [17]  生長於山坡和平原上高大開闊的森林,適宜在貧瘠的土壤上生長,但在紅土覆蓋的山脊之間的沖積土壤上生長得更好;海拔高達300米。 [17] 
從樹幹中獲得了kino樹脂。Kino樹脂含有豐富的單寧,可藥用;曬黑; 以及用於保存和染色天然纖維。當在鐵鍋中煮沸時,它們會產生一種濃稠的深色液體,可用作墨水。可以從葉子中提取精油做商用。木材,主要用於擋風板、構件、箱子製造、工具手柄、體育用品、柵欄柱、樁等,作為木片木材很有價值。 [17]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近危(NT)。 [18] 
(概述圖參考來源: [22] 
中文名
美葉桉
拉丁學名
Corymbia calophylla (Lindl.) K.D.Hill & L.A.S.Johnso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傘房桉屬
美葉桉
命名者及年代
(Lindl.) K.D.Hill & L.A.S.Johnson,1995 [1] 
保護級別
近危(IUCN)
英文名
Marri

美葉桉植物學史

1831年,羅伯特·布朗(Robert Brown)在《倫敦皇家地理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上首次發表了“Eucalyptus calophylla”這個名字,但沒有對它進行描述,它被認為是一個無名名詞(nomen nudum)。 [2]  布朗(Brown)使用了一種生長在邱園的標本,將其歸入桃金娘科。他沒有給出具體種加詞calophylla的原因,但費迪南德·馮·穆勒(Ferdinand von Mueller)在1879年指出,布朗“給這棵樹起這個特定的名字似乎有雙重原因,因為它的葉子比許多其他桉樹的葉子更美麗,而且葉子的脈序讓人想起了Guttiferae植物目中的熱帶紅厚殼屬植物。” [3]  [4]  特定的種加詞calophylla來源於希臘calo(美麗)和phyllon(葉子)。 [16] 
1841年,約翰·林德利(John Lindley)在《愛德華茲植物名錄》上發表了對Eucalyptus calophylla的首次正式描述。 [5]  “莫洛伊夫人”(Port Augusta)在“奧古斯塔港”收集了該種植物的種子,並將其送往後來成為種子商人的“傑斯·曼格斯船長”。 [6] 
1884年,穆勒根據樹皮的特徵,將該物種與一系列“血木”(bloodwoods)放在一起。 [3]  約瑟夫·梅登(Joseph Maiden)在1920年出版的書中對桉樹屬植物進行了批判性修訂,支持這種安排。 [7] 
1995年,肯·希爾(Ken Hill)和勞裏·約翰遜(Lawrie Johnson)將其更名為Corymbia calophylla [3]  [8-9]  2009年,卡洛斯·帕拉奧(Carlos Parra-O)及其同事發表了一篇關於核rDNA(ETS+ITS)和形態學特徵的綜合分析,以闡明傘房桉屬內的關係。研究發現,美葉桉與另外兩種西澳大利亞物種紅花桉(Corymbia ficifolia (F. Muell.) K. D. Hill et L. A. S. Johnson)和高山傘房桉(Corymbia haematoxylon (Maiden) K.D.Hill & L.A.S.Johnson)形成了一個自然羣。他們將該羣分類為傘房桉亞屬內的Calophyllae部分。 [10-11] 
常見的名字包括marri和Port Gregory gum, [12]  長期以來的用法是紅膠(Red gum),因為樹幹上經常會滲出紅色的樹液。1835年,天鵝河殖民者將紅膠(Red gum)作為一個名字記錄下來。其他傘房桉屬植物(當時是桉樹)被稱為“紅膠”(Red gum),因此為了避免歧義,西澳大利亞州政府林業部在20世紀20年代提名了名稱marri。 [13]  儘管已轉移到傘房桉屬,但美葉桉仍然被普遍稱為“桉樹”。 [3]  Noongar將其稱為是gardan、kurrden、mahree、marri、nandap或ngora。 [14]  1929年,西澳大利亞州的記者報道了關於“紅膠”(Red gum)土著名字的二手報道,卡頓(kardun)這個名字是由來自布萊克伍德(Blackwood)地區的平賈拉(Pinjarrah)人和馬裏(marri)人命名的;據説marri boona指的是木材。 [15] 

美葉桉形態特徵

  • 自然形態
美葉桉
美葉桉(28張)
常綠喬木,樹冠茂密而沉重;通常長到30-40米高,偶爾會達到60米,但在貧瘠的土地上,最終會變成不超過5米高的多莖灌木。樹幹筆直,呈直圓柱狀,約為樹總高度的一半,直徑可達150釐米。 [17]  形成一個木質塊莖。樹皮至小枝粗糙,呈棋盤狀,褐色至灰褐色。在髓中缺乏油腺的小枝。幼苗生長(矮林或田間苗至50釐米):莖橫截面圓形,有毛或粗糙至約8節;幼葉具葉柄,寬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在第一片葉子上呈盾形,然後圓形至漸細,互生,長4.5-24釐米,寬3.5-9釐米,邊緣通常全緣,很少不規則,有光澤的綠色。葉痂,在約4-5個節後變得光滑。成葉互生,葉柄長1.5-3.5釐米;葉片卵形至寬披針形至披針形,長7-19釐米,寬2-5.5釐米,扁平至微波狀,有光澤至略帶光澤,無色上面深綠色,下面淡,基部漸細至葉柄,邊緣全緣,先端鋭尖,側靜脈,網狀密集到非常密集,邊緣內靜脈存在但靠近葉緣,油腺非常多而呈島狀,通常每個脈間區一個油腺。 [16] 
花序頂生複合,花序梗長1.5-3.5釐米,每一傘形花序有花7朵,花梗長0.6-3.7釐米。成熟花蕾梨形,長0.6-1.4釐米,寬0.6-1釐米,表面光滑(無皮屑),無疤痕(開花時兩帽狀體一起脱落),帽狀體扁平,雄蕊內折,花葯長圓形,背部着生,縱縫開裂,花柱長而直,柱頭具乳突(拖把狀),子房通常3(很少4),胚珠不規則行。花白色,很少粉紅色。蒴果有花梗(花梗長0.7-4釐米),瓶形,長1.9-4.4(5)釐米,寬1.8-4釐米,花盤垂直下降,果瓣3(很少4),深封閉。種子無光澤至半光澤,黑色,長10-15毫米,傘形(船形),無翅,種臍腹面。 [16] 
  • 培育的幼苗
腎形子葉;莖橫截面圓形,粗糙到約10節;葉具葉柄,前3節對生,然後互生,寬披針形至卵形,長7-12釐米,寬3.3-6釐米,暗綠色至略帶光澤的綠色,基部盾形至第10節,然後圓形或漸細至葉柄,葉片粗糙到約8節。 [16] 

美葉桉近種區別

美葉桉與同一地區特有的一種開着紅花的紅花桉Corymbia ficifolia (F. Muell.) K. D. Hill et L. A. S. Johnson)有親緣關係,也有點相似。美葉桉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更大(在野外大約50米高),有更大的花蕾和果實,花通常是白色,有時是粉紅色,而不是紅色。然而,在某些地區,雜交使鑑定變得困難。 [4]  [16] 

美葉桉產地生境

原產於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西部和西南部。 [17]  廣泛分佈於西澳大利亞西南部水源充足的傑拉爾頓附近到奧爾巴尼。 [16]  夏威夷、肯尼亞、坦桑尼亞等地有引種種植。 [1]  生長於山坡和平原上高大開闊的森林,適宜在貧瘠的土壤上生長,但在紅土覆蓋的山脊之間的沖積土壤上生長得更好;海拔高達300米。原產地屬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大部分降雨發生在冬季。年平均降雨量在625-1200毫米之間;最熱月份的平均最高温度為24-29℃;最冷月份的平均最低温度為4-7℃,通常每年有1-15次霜凍。當休眠時,可以在低至-5℃的温度下存活,但幼樹生長更為脆弱,在0℃時可能會受到嚴重損害。喜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生長在一系列質地輕到中等、排水良好、肥力低到中等的土壤中;更喜歡pH值在5.5-6.5範圍內,耐受5-7。 [17] 
美葉桉原產地 美葉桉原產地

美葉桉生長習性

該物種會長出木質塊莖,在幼苗基部附近開始發育。該物種擁有嵌入的營養芽,在樹冠被破壞後再生(例如火災)。該物種沒有采取落葉習性並繼續生長,直到天氣太冷而無法繼續生長。這使它們更容易受到突然來襲的寒流傷害。如果有温度波動,生長更加緩慢,例如在林地中,該物種就有機會停止生長,並進入休眠狀態,從而使它們更耐寒。 [17] 

美葉桉繁殖方法

冬末至早春在陽光充足的温室內播種。來自高海拔的種子在2℃時會經歷6-8周的冷分層。一旦種子長出第二組葉子,就可以將幼苗放入單獨的盆中,如果等葉子長得更長,可能不利於移盆。在初夏的時候把其種到固定位置,在第一個冬天給它們一些越冬保護,使它們免受凍傷。種子也可以在初夏播種,在次年春末將幼樹種植在最終位置,種子有很長的生存力。 [17] 

美葉桉栽培技術

美葉桉在中國種植應嚴格按照《桉樹豐產林經營技術規程》《桉樹中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等多項行業標準要求執行。其中,明確要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要預留一定的野生動物、鳥類遷徙走廊,保留林地邊緣的鄉土樹種和利用河流水系作為保護性走廊和珍稀瀕危動物、植物及其棲息地。造林面積大於1000公頃,應保留2-3%面積的次生林或灌叢、草地作為生物小區,“非桉”樹種應大於造林面積的20%。山頂、山脊、集水區(含水源庫區)和溝壑兩旁應保留原生植被。在江河、溪流、濕地、沖積溝、農耕地、省級以上交通要道和鄉村居民區周邊,以及受保護的廊道等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地段,應保留10米以上的緩衝帶(區)。同時,要求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禁止以“燒荒”清理林地,提倡“測土測葉”科學配方,平衡施肥。 [21] 

美葉桉主要價值

從樹幹中獲得了kino樹脂。Kino樹脂含有豐富的單寧,非常澀。溶於水,可藥用;以及用於保存和染色天然纖維。當在鐵鍋中煮沸時,它們會產生一種濃稠的深色液體,可用作墨水。Kino樹脂,如果生產的話,是很澀的。稀釋後可內服作為治療痢疾的有效方法,因為它根本不被胃吸收,只能從腸道中緩慢吸收,因此能夠直接治療腸道下部;它可用作漱口水和漱口水,以治療喉嚨鬆弛,牙齒鬆動;外用作為洗劑,是一種有效的止血劑,可用於治療割傷和皮膚問題。 [17] 
可以從葉子中提取精油做商用,有報道稱新鮮葉子中含有約0.3-0.5%(乾重百分比)的精油,主要成分包括蒎烯(某些形式高達51%)傘花烴、松油烯。淡黃色至淺棕色的心材堅硬、結實、耐用,不容易分裂,主要用於擋風板、構件、箱子製造、工具手柄、體育用品、柵欄柱、樁等,作為木片木材很有價值。 [17] 

美葉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近危(NT)。 [18] 
種羣現狀:截至2019年,由於與農業相關的土地清理,這些棲息地已經減少。該物種清除前的地理範圍為77,126平方千米,估計種羣數量減少了24.5%。該物種的地理範圍很廣,已知有2000多顆。 [18] 
瀕危原因:由於與農業和畜牧業相關的清理和耕作,該物種的棲息地已經減少(M. French pers. comm. 2018, S. Hopper pers. comm. 2018)。潛在威脅與持續下降之間的關聯需要進一步評估。 [18] 
保護措施:防止進一步砍伐應該是該物種的主要恢復目標。還需要使用當地種源苗木種羣和棲息地本土的適當物種進行棲息地恢復。 [18] 

美葉桉生態問題

經過科學論證,桉樹“有毒”的説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桉樹人工林是否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主要取決於經營者採取的種植方式和經營管理水平。各國長期實踐證明,桉樹無毒無害。儘管桉樹速生快長,吸水吸肥力強,但不是所謂的“抽水機”、“抽肥機”、“綠色沙漠”。 [19-20] 
雖然桉樹具有生長快、產材多、經濟效益好、固碳能力強等優點,但由於一些地方大面積發展桉樹純林,未能做到科學培育,導致產生了一系列生態問題。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 一是區域佈局不合理。有的地方未嚴格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在緯度過高、海拔過高、坡度過陡的區域種植桉樹,導致桉樹生長不良或受災嚴重。 [21] 
  2. 二是造林地選擇不正確。有的在江河源頭、重要水庫、自然保護區、城市功能區等生態重要區域連片種植短輪伐期桉樹速豐林,對水土保持等產生不利影響。有的在交通幹線兩旁連片種植桉樹純林,林相單調,影響景觀。 [21] 
  3. 三是培育模式不科學。以短輪伐期經營模式為主,3-5年即採伐利用。只種植生長量較高的單一品種。有的採取煉山整地、全墾整地,過量施化肥、除草劑導致地力快速衰退。 [21] 
但客觀來看,這些問題不是桉樹樹種自身的問題,而是培育措施不科學引起的。通過合理佈局、科學培育,完全可以將種植桉樹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21] 
參考資料
  • 1.    Corymbia calophylla (Lindl.) K.D.Hill & L.A.S.Johnson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引用日期2022-05-15]
  • 2.    Eucalyptus calophylla R.Br.  .Vascular Plants[引用日期2022-05-15]
  • 3.    Cunningham, Irene (1998). The trees that were nature's gift. WA: I. Cunningham. pp. 63–68. ISBN 0958556202
  • 4.    Mueller, Ferdinand von (1879). "Eucalyptus calophylla". Eucalyptographia. A descriptive atlas of the eucalypts of Australia and the adjoining islands;. Melbourne, J. Ferres, Govt. Print.
  • 5.    Eucalyptus calophylla Lindl.  .Vascular Plants[引用日期2022-05-15]
  • 6.    Lindley, John (1841). "Miscellaneous Notices". Edwards's Botanical Register. 27: 72–73. Retrieved 2 February 2020
  • 7.    Maiden, Joseph (1920). A Critical Revision of the Genus Eucalyptus (Volume 5). Sydney: New South Wales Government Printer. pp. 73–81. Retrieved 2 February 2020
  • 8.    Hill, Kenneth D.; Johnson, Lawrence A.S. (13 December 1995). "Systematic studies in the eucalypts. 7. A revision of the bloodwoods, genus Corymbia (Myrtaceae)". Telopea. 6 (2–3): 240–242. doi:10.7751/telopea19953017
  • 9.    Corymbia brachycarpa (D.J.Carr & S.G.M.Carr) K.D.Hill & L.A.S.Johnson  .Vascular Plants[引用日期2022-05-15]
  • 10.    Parra-O, Carlos; Bayly, M. J.; Drinnan, A.; Udovicic, F.; Ladiges, P. (2009). "Phylogeny, major clades and infrageneric classification of Corymbia(Myrtaceae), based on nuclear ribosomal DNA and morphology". Australian Systematic Botany. 22 (5): 384–399. doi:10.1071/SB09028
  • 11.    Plants and People in Mooro Country Nyungar Plant Use in Yellagonga Regional Park" (PDF). City of Joondalup. Retrieved 22 November 2016
  • 12.    Holliday, I.; Watton, G. (1980). A Gardener's Guide to Eucalypts. Australia: Rigby. ISBN 0727012576
  • 13.    Lane-Poole, C. E. (1922). A primer of forestry, with illustrations of the principal forest trees of Western Australia. Perth: F.W. Simpson, government printer. p. 44. doi:10.5962/bhl.title.61019
  • 14.    Noongar names for plants". kippleonline.net.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 November 2016. Retrieved 20 November 2016
  • 15.    NATIVE NAME FOR REDGUM". Western Mail. Vol. XXXII, no. 1, 650. Western Australia. 10 August 1917. p. 5. Retrieved 21 July 2019 – via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 16.    Corymbia calophylla  .lucidcentral[引用日期2022-05-15]
  • 17.    Corymbia calophylla  .Useful Temperate Plants[引用日期2022-05-15]
  • 18.    Corymbia calophylla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2-05-15]
  • 19.    關於繼續爭取取消實木地板消費税政策的報告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引用日期2022-05-15]
  • 20.    黃國勤, 趙其國. 廣西桉樹種植的歷史、現狀、生態問題及應對策略[J]. 生態學報, 2014, 34(18): 5142-5152
  • 21.    “關於禁止種植速生桉樹及相關林木業規範的建議”覆文(2020年第6814號)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引用日期2022-05-15]
  • 22.    Marri (Corymbia Calophylla)  .instanttreenursery[引用日期2022-05-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