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的分析

(威廉·荷加斯創作美學著作)

鎖定
《美的分析》是18世紀英國畫家威廉·荷加斯創作的西方古典美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53年。
威廉·荷加斯在該書中對古典主義美學進行了抨擊,同時正面闡述了自己的美學觀點。他認為構成美的有六項原則,這就是:適宜、變化、一致、單純、錯雜和量。他還提出了一個有名的原理:蛇形線是最美的線條,在繪畫與造型藝術史上頗有影響。 [1] 
作品名稱
美的分析
外文名
The Analysis Of Beauty
作品別名
威廉·荷加斯
類    別
美學
首次出版
1753年
字    數
150(千字)

美的分析內容簡介

《美的分析》着重從繪畫領域闡述藝術模仿自然的現實主義原則。強調要按照自然的法則表現出大自然的美,忠於自然,模仿自然。提出“交叉的蛇形線”是最美的,它能表現出物體的形狀、動作、立體感和特殊的力量,給人以美和樂的趣味。提出適宜、變化、一致、單純、錯雜和量是美的六條原則。 [2] 

美的分析作品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論適應
第二章 論多樣
第三章 論統一、整齊或對稱
第四章 論單純或鮮明
第五章 論複雜
第六章 論大小
第七章 論線條
第八章 優美的形體由哪些部分構成和怎樣構成
第九章 論波狀線構圖
第十章 論蛇形線構圖
第十一章 論適稱
第十二意 論明暗以及對象如何借明暗顯現於視覺
第十三章 論構圖與明暗昨色彩的關係
第十四章 論色彩
第十五章 論面部
第十六章 論人體姿態
第十七章 論動作
圖版目錄 [8] 

美的分析創作背景

威廉·荷加斯大約於1750年或者稍早一些開始撰寫《美的分析》,於1752年完成全稿,於1753年12月在倫敦出版。 [6] 

美的分析作品思想

威廉·荷加斯認為,無論是藝術還是工業,都應該把適當作為設計外形時最重要的原則。荷加斯認為產品設計應與需求相配。通過《美的分析》調侃式的插畫,荷加斯首次用令人印象深刻又有趣的圖畫揭示了樣式與功能的密切關聯。 [4] 
荷加斯反對流傳於英國的新古典主義美學觀點。反對不研究自然界中的物體本身,只根據仿造品“背真趨偽”地按照“規則”、”教條”去追求“理想美”。強調要按照自然的法則表現出大自然的美,忠於自然,模仿自然。提出在繪畫中曲線是美的,“交叉的蛇形線”是最美的,它能表現出物體的形狀、動作、立體感和特殊的力量,給人以美和樂的趣味。提出適宜、變化、一致、單純、錯雜和量的美的六條原則。適宜要求物體或藝術各部分適合於整體;變化要求表現美的有組織的、有設計的變動;一致要求能表示適宜性,取悦於人;單純要求與變化配合的單純;錯雜最能直接引起美,要求顯示人經過曲折、追求獲得的勝利,給人以美的愉悦;量即要求物體形狀的宏大,激起人們的讚美和敬畏,產生崇高感。 [5] 
荷加斯打破了人們一貫認為的只有對稱才是美的認識。他認為,對稱並不能滿足人們對於美的多種要求,美的事物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他將對稱性納入到多樣性之中,認為對稱只是引起美感的條件之一,多樣性才是決定美感產生的必要條件。與多樣性相反的是單調,荷加斯在該書中指出,人們討厭單調的形式,“人是喜歡多樣性且討厭單調的”。他將這一觀點運用在繪畫上,認為“避免單調是繪畫構圖的一個不變的規則”。荷加斯還進一步提出,能夠產生美感的多樣性要符合一定的組織規律,而不是混亂沒有意義的多樣性。
在該書中,荷加斯還分別講到了複雜與“適稱”的重要性,認為複雜是產生美感的條件之一。他着重介紹了複雜線條能產生美感的原因,“我把形體的複雜性確定為構成形體線條的這樣一種特色:它迫使眼睛以一種愛動的天性去追逐它們,這個過程給予意識的滿足,使這種形式堪稱為美。”在荷加斯看來,複雜的線條能產生美感的原因是其具有運動性,而運動性同樣是線條具有複雜性的條件之一,只有使對象複雜起來才能給我們視覺最大的滿足感。比如,有兩個陶瓷博物館,一個陶瓷博物館裏只有一個展品,而另一個陶瓷博物館有一百件展品。在展品藝術價值相同的情況下,讓兩批人分別在這兩個博物館觀賞一個小時,參觀只有一個展品博物館的人不到一個小時就會感到厭煩,而參觀一百件展品博物館的人則會感到愉快,甚至會意猶未盡。荷加斯所講的“適稱”也就是現在大家講的“和諧”。在荷加斯看來,適稱是人體的黃金比例,是在構圖中具有的組織性,是運動中具有美感的和諧性。適稱是一個恰當的點,每一件成功的作品都恰好在這個點上。因此,適稱同樣是產生美感的條件之一。 [7] 

美的分析作品評價

塔森出版社設計類書籍主編彼得·菲爾、夏洛特·菲爾:這部帶插圖的著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像蛇一樣蜿蜒宛轉的精緻曲線。從本質上説,這是一部早期的美學理論,“各種品味的觀點都涵蓋其中”。荷加斯在這本影響甚廣的書中提到在設計消費產品時首先急迫需要考慮的因素,同時也是永恆不變的原則,就是追求永恆的美。 [4] 

美的分析作者簡介

威廉·荷加斯(1697—1764),英國畫家,藝術理論家。雕版學徒出身。作品多以辛辣的手法,揭露當時貴族與資產階級上層的醜惡面目,而對下層社會則多表示同情。常雕版複製自己的諷刺畫,廣為傳播。作品有組畫《時髦婚姻》《浪子生涯》,油畫《議會賄選》《賣蝦姑娘》等。著有《美的分析》。 [3] 
參考資料
  • 1.    奚傳績主編,美術教育詞典 平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6,第70頁
  • 2.    邱明正,朱立元主編,美學小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5,第474頁
  • 3.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美術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2,第113頁
  • 4.    王小茉,王珍時譯;(英)夏洛特·菲爾,設計的故事,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06,第63頁
  • 5.    朱立元著,美學大辭典 修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4,第587頁
  • 6.    (英)威廉·荷加斯著;楊成寅譯,美的分析,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06,第8頁
  • 7.    尹小東.《美的分析》中的實用美學價值[J].美與時代(下),2020,(第1期).
  • 8.    (英)威廉·荷加斯著;楊成寅譯.美的分析: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06: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