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洲野牛澗地帶

鎖定
美洲野牛澗地帶位於加拿大阿爾博達省東南部。這裏曾是史前時期最大的圍獵場之一,面積為40平方公里,是人類初期生存環境的偉大見證,分屠宰區、加工處理場和圈牛區。 [1] 
中文名
美洲野牛澗地帶
外文名
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
地帶面積
40.00平方千米
乾草產量
1700千克/公頃
地理位置
加拿大阿爾博達省東南部

美洲野牛澗地帶世界文化遺產

美洲野牛澗地帶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美洲野牛澗地帶(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
入選時間:1981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vi)
地理位置:N49 44 58 W113 37 26
遺產編號:158

美洲野牛澗地帶遺產描述

美洲野牛澗地帶,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境內,東距麥克雪奧德堡19千米,南距老人河48千米。曾經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圍獵場之一,古代北美土著人的一個重要居住區。
198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vi) ,美洲野牛澗地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158)的世界文化遺產
遴選依據標準(vi):美洲野牛澗地帶是最古老、分佈最廣、保存最完好的遺址之一,它展示了集體狩獵技術和平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在超過5000年的時間裏,平原居民一直以北美洲的大羣野牛為食。 [1] 

美洲野牛澗地帶評價

加拿大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加拿大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在阿爾伯塔省(Alberta)的西南部,發現了標有記號的數條小道、土著人營房和墳地遺址,裏面存有大量的野牛(美洲野牛)骨骼,向人們生動地展示了近六千年前的北美平原上土著人的生活習俗。他們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和對野牛習性的瞭解,將牛羣追趕到懸崖邊,迫使其跳崖摔死,然後在下面的營房裏分割屍體。 [1-2] 

美洲野牛澗地帶遺產簡介

加拿大美洲野牛澗地帶(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 World Heritage Site)曾是史前時期最大的圍獵場之一,是人類初期生存環境的偉大見證。遺產分屠宰區、加工處理場和圈牛區。美洲野牛澗所代表的偉大的原始文化展示了北美草原上的土著民眾曾幾乎不加改造地利用地勢和自然環境,在集體勞動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複雜而精細的食品生產體系。 [3] 

美洲野牛澗地帶圍獵場

美洲野牛澗地帶
美洲野牛澗地帶(6張)
幾千年來,美洲野牛是在北美大平原上居住的土著居民謀生的物質來源:牛肉可以充飢,牛皮可以做成帳篷及衣服,牛糞可以生火取暖,牛的腱、骨和角可以製成工具。艾伯塔西南的箭獵山中的美洲野牛澗地帶是北美最大、最古老,得到最完善保護的圍獵場,它包括圈牛區、屠宰區和加工處理場幾個部分。其中,圈牛區面積32平方千米左右,美洲野牛被圈到這裏後,即被趕下懸崖摔死,屠宰區內有一道約18米高的懸崖。從5700年前到19世紀中期,被趕下這道懸崖摔死的野牛不計其數,懸崖下白骨累累。今天,在11米左右深的存骨坑內仍然可以看見許多野牛骨骼。加工處理場是人們對野牛進行加工的地方,位於圈牛區附近,人們在這裏加工野牛。這裏遺留的一些土坑是專為貯存、燃煮食物而挖的,土坑周圍有用野牛骨壘成的骨牆。

美洲野牛澗地帶考古發現

第一位考察此地的考古學家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朱尼斯·博爾德,1938年開始對此地進行第一次發掘,隨後九年的發掘讓人們對此地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聚集盆地位於懸崖的西邊,是一處方圓40平方公里的積水盆地,是廣闊的草場地帶。盆地裏有充足的水源和各種各樣的青草,在冬天到來之前都是綠油油的。石塊堆積在兩旁,追逐巷道幫助者將野牛逐向懸崖。現今仍可在盆地看到綿延14公里長的巷道,由無數小石堆標誌着,懸崖西面10公里處有500多個石堆,人們在這裏生火和編織毛毯,這些石堆還為野牛形成一條通向懸崖的小路。狩獵開始前,經過訓練的年輕人會學走失的小牛的叫聲來引誘牛羣跟隨自己,當牛羣靠近了追逐巷道的入口處,年輕人會圍在牛羣后面,揮動長巾,大聲叫喊,恐哧牛羣。牛羣跑至懸崖前往往收不住腿,隨着慣性跌入崖底。從5700年前到19世紀中葉,曾有無數的野牛被聚集到10-18米的懸崖邊,今天在懸崖底部到處是野牛的屍骨。懸崖附近是屠夫們的營地遺址。在方圓1公里的範圍內星星點點地散佈着出貯肉窖和灶坑遺蹟,當地人製作的肉乾可保存幾年時間。

美洲野牛澗地帶獵殺野牛

1990年,加拿大政府在此建立了“森林野牛國家公園”。在國家公園的管理下,北美野牛的數量逐漸達到了5000多頭,一個瀕臨滅絕的種羣漸漸得到恢復,在對“牛急跳崖處”進行檢查時,突然發現懸崖下有一具野牛的屍體,管理人員非常詫異,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野牛在這裏跳下了。然而,2002年,又先後發現了三隻野牛墜下懸崖死亡,還有被狼、狐、熊啃食的痕跡,公園管理人員懷疑是有人盜獵抑或是有人模仿印第安人重複那古老而殘酷的遊戲。公園增派警力密切注視“牛急跳崖處”的動態,但是結果顯示一切正常。2003年至2004年,同樣有幾隻野牛墜下懸崖死亡,管理人員也猜疑是否是野牛自殺。公園管理人員一直百思不得其解。2005年2月,公園管理人員在“牛急跳崖處”通道的多處地方安裝了監視攝像裝置,決心揭開野牛墜崖之謎。終於,當一隻野牛進入畫面時,後面尾隨的果然是一羣北美狼。古老的石頭巷道雖然殘破,但野牛進入巷道後,那些缺口和岔道反而迷宮般迷惑了野牛的方位感,野牛有缺口就鑽,有巷道就衝,由於野牛的奔跑是一直向前,最終它衝上懸崖,想“剎車”已經來不及,一個趔趄就栽了下去。看見野牛栽下去了,狼羣迅速撤退。管理人員沒想到這古老的遺蹟竟然還能發揮作用,更感嘆北美狼居然會利用“牛急跳崖處”獵殺野牛。大部分動物專家認為,北美狼是印第安人利用“牛急跳崖處”獵殺野牛的見證者,當年印第安人在懸崖下宰殺野牛時,它們也時常觀望分得殘羹剩骨,印第安人數千年的演示讓它們“看懂”了這裏的奧妙,實際上每年狼都在利用“牛急跳崖處”獵殺野牛,只不過數量太少而被人們忽視;另一些動物學家認為,也許是偶然行為,隨着公園野牛數量的增加,狼在追逐野牛時偶然將野牛逼上“牛急跳崖處”,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公園管理高層會同動物學家認為這種現象屬於狼的正常獵殺範疇,其每年幾頭野牛墜崖的數量不足以對野牛種羣構成威脅,因此並沒有關閉“牛急跳崖處”,但是他們將密切注視北美狼的動向,一旦墜崖的野牛數量達到警戒數量,他們將採取一定措施進行防範。

美洲野牛澗地帶博物館

美洲野牛澗地帶也是一個以北美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反映了人類在社會早期創造的偉大的原始文化,這讓每一個到過野牛澗的人都為古代土著人巧妙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有利條件,求得生存的智慧和高超技能驚歎不已。美洲野牛澗地帶現時建有一個解説中心,解説中心一共有五層,它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分別展示黑腳族人的生態、神話、生活方式與技術,並提供原住民和歐洲考古學的觀點加以解釋。解説中心另外也可以安排圓錐形帳篷露營和提供介紹北美原住民各方面的生活的小作坊,如製作鹿皮軟鞋與鼓等。每一年美洲野牛澗地帶都會主持一些特別節目和原住民慶典,這些慶典皆以生動、活力以及真實見稱而聞名,當中包括一個在聖誕節舉行的活動,聚集不同地方的原住民藝術家與工匠,展覽不同的珠寶、服飾、藝術品與工藝品。如今,許多遊人很喜歡“沒穿褲子”的野牛滑稽的樣子,以為野牛很温馴,於是開着吉普車無忌憚地接近野牛,結果發生了多起野牛將吉普車頂翻的事件,人們才知道北美野牛的牛脾氣,但是,當拿着青草慢慢接近它時,野牛又是那麼温柔,任人們撫摸嬉戲也不會生氣。 [2] 

美洲野牛澗地帶國家公園

美洲野牛澗曾經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圍獵場之一。歐洲人到達美洲時,美洲野牛分佈在北美洲大部分土地上,曾多達6000萬頭,是平原印第安人的經濟支柱。後來向西移動的白人以任意屠殺美洲野牛為樂,許多印第安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即由野牛羣的減少而引起。到1900年前後,美洲野牛已趨絕跡。 [3]  為了避免美洲野牛滅絕,1990年,加拿大政府在美洲野牛澗地帶建立了“森林野牛國家公園”。 [2] 
美洲野牛澗地帶 美洲野牛澗地帶
阿爾伯塔省(Alberta)位於英屬哥倫比亞省和曼尼托巴省之間,面積為66萬1,190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6.8%,人口約291萬人,省內90%的地區為平原,加拿大最壯觀的自然景觀----落基山貫穿本省。大羣野牛奔跑,牛仔策馬的情景,在阿爾伯達的草原上不時出現。近年,好萊塢以西部牛仔為題的大製作電影,多在阿爾伯達取景,較著名的有《與狼共舞》(DanceswiththeWolf)及由成龍主演的《上海正午》(ShanghaiNoon)。省內擁有世界著名的班芙嘉士伯、渥特藤國家公園、卡那納斯基度假區、座落於洛基山脈的國家公園,自然風光美麗壯觀。阿省還擁有五處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麥克勞德堡的“野牛撞頭跳”和德拉姆海勒的省恐龍公園也是吸引遊客的好去處。每年七月初,在卡爾加里市舉辦的北美最大規模的“西部牛仔節”吸引了150多萬遊客,而位於埃德蒙頓市的“WESTMALL”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購物和娛樂中心。阿省的著名城市有省府埃德蒙頓和卡爾加利。
美洲野牛澗地帶 美洲野牛澗地帶
美洲野牛澗屬於低草區。從落基山山麓地帶向東延伸,在西經100°與高草普列利相連; 北自加拿大南至新墨西哥州與德克薩斯州中部,然後過渡到荒漠-禾草區。年降水量250~650毫米,大部分佈於4~9月。天然植被以格蘭馬草、野牛草為主。乾草產量可達1700千克/公頃。耐牧性比高草區強。在南部可全年放牧;中部可放牧8~10個月;北部可放牧4~8個月。
在穩定的羣落中可以針茅冰草溚草、早熟禾、鼠尾粟和野麥等屬的植物為代表;北美草原也是玉米和小麥的主要產地。隨着降雨量的增加和草莖的高低,而又區別為高、中、低幾種類型的草原,當降雨量進一步增加時,草原則轉變為森林。這裏廣泛地發育着獨特的北美草原土(prairiesoil)。置
位於北美洲北半部,約在北緯41°~83°,西經52°~141°之間。它東瀕大西洋, 濱太平洋,西北部鄰美國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國本土,北臨北冰洋達北極圈。全國地貌呈西高東低狀。西沿太平洋的落基山脈,有許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峯,最高峯洛根峯海拔6046米。中部為大平原。
加拿大主要河流有馬更些河育空河聖勞倫斯河等。基保以馬更些河最長全長4241公里。著名湖泊有大熊湖、大奴湖和休倫湖、安大略湖等。加拿大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
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温帶針葉林氣候。東部氣温稍低,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1400毫米。南部氣候適中。西部氣候温和濕潤,年降水量為2400~2700毫米。北部為寒帶苔原氣候,一年僅兩三個月温度在0℃以上。北極羣島,終年嚴寒。觀
美洲野牛澗地帶
美洲野牛澗地帶(4張)
阿爾伯塔獨特的地理和人文景觀,完善的旅遊度假設施和熱情好客的純樸民風,使其成為世界級的觀光勝地。著名的班芙、嘉士伯、渥特藤國家公園和卡那納斯基度假區,坐落於 省內西南部的洛磯山脈,國家公園的環境保護了近百年,自然風光美麗壯觀,寧靜而祥和,原始而險峻。省內有五處被聯合國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洛磯山國家公園,渥特藤國家公園,麥克勞德堡的“野牛跳崖”,省立恐龍公園和伍德野牛國家公園。位於埃德蒙頓市的西埃德蒙頓商場,面積達5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購物和娛樂中心。每年七月初在卡爾加里市舉辦的北美最大規模的“西部牛仔節”吸引了150多萬遊客。
在阿爾伯塔省,遼闊的天地,讓你的視野可以拓展到藍天的最深處;充滿活力的都市,讓你體驗加拿大“能源之都”的蓬勃朝氣;珍貴的歷史遺蹟,讓你追尋原住居民千百年來與大自然博鬥的蹤跡。
1980年,阿爾伯塔省與中國黑龍江省結為友好省,為中加之間第一個友好省。1985年5月和12月,卡爾加里市與大慶市、埃德蒙頓市與哈爾濱市分別結為友好城市。目前阿省華人華僑約有20餘萬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