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鎖定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是美國設立在中國東南的一處總領事館,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
中文名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外文名
American Consulate General in Guangzhou
總領事
耿欣 (Lisa K. Heller)
地    址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華就路43號
負責區域
廣東、福建、廣西、海南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歷史沿革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早期

兩個世紀前,還是喬治華盛頓當總統的時候,美國駐廣州領事館就已經是美國在中國甚至是在遠東地區最早的一個外交機構,在推進中美兩國關係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更是與中國有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主要包括促進貿易商務往來,全方位推進美國對華政策,通過互訪推動公眾外交等。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也是在中國一處理美國領養和移民簽證的機構,領事部的工作量之大居美國國務院全球使領館前列。
美國與廣州的外交往來可以追溯到美利堅合眾國剛建立的年代。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載着人蔘來到廣州的口岸,以交易中國出產的紅茶。這艘船的艦長是29歲的Samuel Shaw,曾在美國解放戰爭中當炮兵將領,他是首位來到“中央之國”的美國商人。後來他寫信給外交部國務卿John Jay,建議美國委派領事和副領事到廣州,有利於加強美國這一新生國家的外交實力。他寫到:“這些官員將會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這是他們從一般個人經歷中難以獲得的,他們也有義務為國人提供優質服務。”後來,Shaw少校被任命為美國駐華的第一任領事,儘管他在任期內“沒有工資也沒有津貼,但代表了美國人的自信和尊嚴”。
當時,中國政府的閉關政策使廣州只能有限地對外進行經貿活動,所有的外國商人都被限制在珠江兩岸的樓房和工廠里居住和工作。儘管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沒有美國領事進駐廣州,而且後來在領事館工作的美國人也不懂中文,但是在十九世紀初中美之間的貿易往來還是不斷地發展。中英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政府被迫開放若干通商口岸,廣東獲得了空前的商機。中美雙方經過一輪相互對立後,美國前國會議員Caleb Cushing擔任了正式的首任美國駐華大使,他代表美國在1844年簽定了中美望廈條約,保證了美國商人貿易特權和允許美國船舶進入新開放的中國口岸。根據美國國會規定,美國領事除了有責任保護美國商人利益以外,還有更多的權責。比如在1848年,領事館享有控告觸犯中國法律的美國公民的權力。1856年,美國駐廣州領事館被燒燬,但隨後的半個世紀裏,美國外交官們仍致力擴大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除了廣州以外,華南地區的其它開放港口如福州和廈門也設有美國領事館,但是由於當時美國國會並不慷慨而且有半隔絕的思想,這些領事館通常都沒有外交官進駐,有時由美國駐廣州領事館代表美國在華利益,有時甚至還讓英國和德國的官員代表美國在華利益。直到19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設立並統管所有駐華領事事務的時候,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變。
1873年,隨着英國政府在廣州沙面島設立設立領事館,美國也在沙面島設立了領事館。當時的沙面是一片沙地,橫跨一公里,由十年前開挖的人工河為界把沙面島隔開。和歐洲的駐外人員一道,美國駐外人員嘗試在這裏塑造西方的生活方式。他們建立了基督教和天主教教堂,網球場,室內游泳池和散步長廊,在沙面還可以看到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西方生活的傳統。 [1]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20世紀

當時在沙面的生活是和平安穩的,但在沙面島以外的中國人卻不是那樣。由於對清政府的不滿愈演愈烈,革命起義時有發生,最終導致清王朝的覆滅。受第二次中日戰爭的影響,1934年美國駐福州領事館撤館,1938年美國駐廣州領事館撤館。日本投降後,美國駐華的多個領事館復館。1949年初,國民黨政府從南京遷移到廣州,沙面的美國領事館升格為“大使級辦公室”。由於國民黨軍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國內戰爭全面爆發,國民黨政府再次遷移,轉至重慶,美國駐華大使辦公室也隨之前往重慶。1949年8月,美國駐廣州領事館閉館,中國大陸的共產黨政權與美國的外交關係隨之停止。
隨着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和總統尼克遜的標誌性訪華,中美雙方在1979年1月1日正式重新恢復了外交關係。根據條約,雙方可以在對方設立兩個領事館,美國選擇了上海和廣州(中國選擇了三藩市和休斯頓)作為館址。經過漫長的三十多年閉館後,1979年8月31日,美國駐廣州領事館終於由副總統曼德拉解封,新的領事館落成在廣州流花路120號東方賓館11樓。Richard L. Williams成為了自1949年閉館以來的第一任總領事,時至今日,已經共有11位總領事先後任職。1990年,珠江邊填海地上建成了領事館樓,與白天鵝賓館比鄰,即目前所在的沙面南街1號。4月,美國領事館重新搬回了沙面,在該領事館樓辦公。 [1]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21世紀

隨着美國駐廣州領事館的不斷髮展和成長,在2013年7月,使用最新技術建造的美國領事館新館在廣州珠江新城落成。其設計意在將中美兩國的文化聯繫最大化,尤其是中國南部沿海的“臨岸文化”,把樹木、河邊植物以及公共場所的利用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美國國務院在設計新館時特別着重於能源效率和可持續性,所以都使用高質且回收成本低的原材料進行建造。新館對大量自然光的集中利用為領事館減少了能源開支,也為館內工作人員提供良好寬敞的工作環境。由於新館使用的是凹狀的外牆玻璃以及木質的百葉窗,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工作人員們可以得到充足的日光,與此同時又不會增加熱量。雨水也將被收集,並且在一系列的生物池中過濾,或被存儲在種植着樹木和草叢的花園中。另外,充滿着植物的“綠色屋頂”、能夠反射陽光的白色屋頂以及擁有最先進技術的機械系統,更是體現了美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和決心。
自1980年起,珠三角地區(環珠江地區包括深圳和珠海)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長。當時,在這片只有3500萬人口的地方,出口額佔中國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今天,根據美國領事館的政治經濟部官員報告,該領區(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已有兩億中國人和33,000美國人。
華南地區是著名的僑鄉,大部分移民美國的華人都來自華南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駐廣州領事館成為了中國內一處理赴美移民簽證的地方。到1992年,美國在華所有領養簽證也由駐廣州領事館統一處理。迄今為止,美國人在中國共收養了90,000個小孩。過去的30年裏,移民和非移民申請人的人數也不斷增加,申請量從1979年的27,000人(包括移民和非移民申請人)上升到現在每年超過100萬份申請。 [1]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辦公地址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華夏路(靠近廣州地鐵珠江新城站B1出口) [2]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領區

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海南 [3] 

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部門主管

[2] 
辦公室/部門
主管
總領事
耿欣 (Lisa K. Heller) [4] 
經濟/政治處
孫良玉 Jennifer Peterson
領事處
潘大為 David Potter
行政處
卜世鐸 Tor Petersen
新聞文化處
司馬喬娜 Qiana Smith
農業貿易處
黃文華Hoa Van Huynh
商務處
謝貝晴 Elizabeth Shieh [5] 
美國公民移民事務處
林伯恩 Brian Spalter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