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美國使館舊址

鎖定
美國使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3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現為“前門23號” [2] 
美國使館舊址主要建築為一座主樓和四座配樓,中央是一塊麪積為3000平方米的草坪。主樓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內部木結構 [2-3]  。美國使館舊址建築是東交民巷使館區一帶的地標性建築,在清朝保留至今的眾多外國使館區建築羣中,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建築羣,為研究清末民初的使館建築提供了實物參考 [2] 
1995年10月20日,美國使館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美國使館舊址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3號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美國使館舊址歷史沿革

清同治元年(1862年),美國在華設使館。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美國使館進行擴建。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美國使館始建。
1951至1953年,美國使館舊址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及副部長的辦公室。
20世紀80年代,美國使館舊址翻修,用作釣魚台前門國賓館 [2] 
1989年,美國使館舊址大門拆除 [4] 
2005年4月,李景漢租賃美國使館舊址,並且正式更名為“前門23號” [2]  [5] 

美國使館舊址建築格局

美國使館舊址主要建築為一座主樓和四座配樓,中央是一塊麪積為3000平方米的草坪。主樓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內部木結構 [2]  [3] 

美國使館舊址主要建築

美國使館舊址主樓

主樓東西長33.54米,南北寬17.39米。上下共三層,其中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底層室內淨高5.14米,二層相對低一些,室內淨高3.5米,總建築高度為13.65米。外牆為灰色清水磚牆,牆角以花崗石作隅石,門窗以石材作門窗套,窗下牆亦用石飾。樓前砌有五踏步高的平台,將建築略為抬起。立面樸實,中央三開間稍微向前凸出。大門兩側有愛奧尼柱,上面冠以三角形山花。大門內設有西洋古典式的木門斗,大廳中兩根立於基座上的愛奧尼柱子支撐樓板大梁,廳北側的雙分式木樓梯及木欄杆仍是原物 [2]  [4] 
主樓

美國使館舊址官邸

  • 概述
官邸位於主樓南面大花園東西兩側,為四棟獨立二層小樓,外貌風格相似 [4] 
  • 東北樓
東北樓平面為曲尺形,西部主體二層,東側附屬用房一層,西入口處為三間門廊,上為二層外陽台。東立面寬20.75米,北立面寬23.30米、南立面11.60米。一層大門廳東端為橫向樓梯。現東部附屬用房東窗改為外門 [4] 
  • 東南樓
東南樓主體二層,東立面長19.20米,南、北立面寬皆11.90米。東門進入為一寬敞的大門廳,其左前方為樓梯間,室內格局保持原樣,但底層西側原有西門北面又加開一門 [4] 
  • 西北樓
西北樓東西立面長約18.80米,南立面寬約17.30米,北立面寬約12.5米,西南角有一房間凸於矩形平面之外。東入口進入門廳,正對樓梯的西側有後門通至室外 [4] 
  • 西南樓
西南樓平面略呈凸字形,東立面長約20米,東西進深約12.50米。東入口進入大門廳,即可分別進入底層各房間,西側寬大的樓梯間通至二層大廳 [4] 

美國使館舊址歷史文化

1953年後,周恩來總理曾在美國使館舊址辦公。1971年,當時中美兩國還沒有建交,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前來訪華,周恩來總理在美國使館舊址與其秘密會晤,這次見面,為美國總統尼克松第二年訪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美國使館舊址文物價值

美國使館舊址建築是東交民巷使館區一帶的地標性建築,在清朝保留至今的眾多外國使館區建築羣中,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建築羣,為研究清末民初的使館建築提供了實物參考 [2] 

美國使館舊址文物保護

1995年10月20日,美國使館舊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美國使館舊址旅遊信息

美國使館舊址地理位置

美國使館舊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3號。

美國使館舊址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8、9、20、44、142、622路公交車,在前門東站下車前往。
  • 地鐵
北京市內乘坐地鐵1、8號線,在王府井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美國使館舊址約4.5千米,駕車約21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