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羊角菜

(白花菜科白花菜屬植物)

鎖定
羊角菜是白花菜科白菜花屬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植物 [2]  。羊角菜常被腺毛,有時莖上變無毛,無刺;葉為掌狀複葉中央小葉最大,側生小葉依次變小;小葉在匯合處彼此連生成蹼狀;無托葉;苞片有短柄或幾無柄;苞片中央側生小葉有時近消失;花梗萼片分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被腺毛;子房線柱形;花柱很短或無花住,柱頭頭狀;果圓柱形;花期與果期約在7-10月。
羊角菜在中國自海南島直分佈到北京附近,從雲南直到台灣,可能原產古熱帶,現在全球熱帶與亞熱帶都有。羊角菜適應喜陽、耐旱、耐貧瘠的土壤,採用播種或扦插繁殖。 [3] 
羊角菜是低海拔村邊、道旁、荒地或田野間常見雜草及藥用植物,全草入藥,味苦、辛,微毒,主治下氣,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製成混敷劑,能療頭痛,局部疼痛及預防化膿累積;因有抗痙攣作用,亦為產科臨牀用藥。種子碾粉功似芥末,含油約25%,供藥用,有殺頭蝨、家畜及植物寄生蟲之效;種子煎劑內服可驅腸道寄生蟲,煎劑外用能療創傷膿腫。亞洲、非洲少數地區偶有栽培以供蔬食,亦可醃食。 [4] 
中文名
羊角菜
植物
白花菜科
白菜花

羊角菜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分枝草本,高1米內外,常被腺毛,有時莖上變無毛。無刺。葉為3-7小葉的掌狀複葉,小葉倒卵狀橢圓形、倒披針形或菱形,頂端漸尖、急尖、鈍形或圓形,基部楔形至漸狹延成小葉柄,兩面近無毛,邊緣有細鋸齒或有腺纖毛,中央小葉最大,長1-5釐米,寬8-16毫米,側生小葉依次變小;葉柄長2-7釐米;小葉柄長2-4毫米,在匯合處彼此連生成蹼狀;無托葉。總狀花序長15-30釐米,花少數至多數;苞片由3枚小葉組成,有短柄或幾無柄;苞片中央小葉長達1.5釐米,側生小葉有時近消失;花梗長約1.5釐米;萼片分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長3-6毫米,寬1-2毫米,被腺毛;花瓣白色,少有淡黃色或淡紫色,在花蕾時期不覆蓋着雄蕊和雌蕊,有爪,連爪長10-17(-20)毫米,瓣片近圓形或闊倒卵形,寬2-6毫米;花盤稍肉質,微擴展,圓錐狀,長2-3毫米,粗約2毫米,果時不明顯;雄蕊6,伸出花冠外;雌雄蕊柄長5-18 (-22)毫米;雌蕊柄在兩性花中長4-10(-16)毫米,在雄花中長1-2毫米或無柄;子房線柱形;花柱很短或無花住,柱頭頭狀。果圓柱形;斜舉,長3-8釐米,中部直徑3-4毫米,雌雄蕊柄與雌蕊柄果時長度近相等,約5-20毫米。種子近扁球形,黑褐色,長1.2-1.8毫米,寬1.1-1.7毫米,高0.7-1毫米,表面有橫向皺紋或更常為具疣狀小突起,爪開張,但常近似彼此連生:不具假種皮。花期與果期約在7-10月。 [1] 

羊角菜產地生境

廣域分佈種,在我國自海南島直分佈到北京附近,從雲南直到台灣,可能原產古熱帶,現在全球熱帶與亞熱帶都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