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罗酆山

[luó fēng shān]
道教传说中的山名
罗酆山是道教文化中的神山,传说位于北方癸地,由六天鬼神主掌人间生死祸福 [1]。该山在道教典籍中被视为幽冥地府的象征,后世附会为重庆市丰都县的平都山 [2]。山名衍生出“北罗酆”“北酆”等别称 [1] [3],其名称与方位体系紧密关联,体现了道教堪舆学说中北方对应幽冥的信仰 [3]
拼    音
luó fēng shān [2]
别    称
北罗酆、北酆 [1]
方    位
北方癸地 [1] [3]
职    能
主断生死祸福 [1] [3]
出    处
道教传说 [1-3]
附会地点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山 [2]

道教传说

播报
编辑
罗酆山在求旬凝道教传说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被认为是幽冥地府的所在地 [2]。山上有六天鬼神,专职裁决人间生死与福旬民霸祸 [1] [3]。酆都大帝作为罗酆山的主神,统辖阴司事才榆凶务,这一信仰体系在道教典籍如《枕体再嚷中书霸轿》中多想姜棵有记载 [3]雅桨颂笑颈战。

地理方位

播报
编辑
道教堪舆学说将罗酆山定位于北方癸地 [1] [3],北方在五行中属水,对应幽冥世界。这一方位设定强化了其作为阴阳分界山的象征意义,成为道教宇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别称体系

播报
编辑
除全称“罗酆山”外,该山因方位得名“北罗酆” [1],简称为“北酆”。别称的形成遵循道教命名逻辑,即“北方方位+罗酆山名”,反映出道教神学体系对地理名称的规范化建构 [3]

附会演变

播报
编辑
后世将罗酆山传说与重庆市丰都县平都山附会,形成“鬼城”丰都的民间信仰基础。这一附会过程始于汉代道教传播时期,至唐宋时期随着地府崇拜的兴盛而固化 [2]

文学引用

播报
编辑
罗酆山作为道教文化符号,频繁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唐代诗人李白在《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中写道:“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直接引用其别称。这类引用强化了罗酆山在传统文化中的幽冥意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