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晃子

(梧桐科蘋婆屬植物)

鎖定
蘋婆(學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梧桐科常綠喬木,又稱“鳳眼果”,葉長橢圓形;初夏開花,無花冠花萼粉紅色,圓錐花序;果實分為四五個分果,外面暗紅色,內面漆黑色。
種子可供食用,種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產於中國、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地,在中國廣東以南常植栽為庭院樹,木材輕韌,可制器具。廣東習俗中蘋婆果實是七姐誕的祭品,若沒有便會用假蘋婆果實代替。由於蘋婆年產量少,加上祭祀習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種植的果園,只有零星種植。
中文名
蘋婆
別    名
鳳眼果
拉丁學名
Sterculia monosperma Ventenat
二名法
Sterculia nobilili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錦葵目
梧桐科
蘋婆屬
蘋婆
分佈區域
中國南部和蘇門答臘

羅晃子形態特徵

喬木,樹皮褐黑色,小枝幼時略有星狀毛。葉薄革質,矩圓形或橢圓形,長8-25釐米,寬5-15釐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渾圓或鈍,兩面均無毛;葉柄長2-3.5釐米,托葉早落。
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長達20釐米,有短柔毛;花梗遠比花長;萼初時乳白色,後轉為淡紅色,鍾狀,外面有短柔毛,長約10毫米,5裂,裂片條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且向內曲,在頂端互相粘合,與鍾狀萼筒等長;雄花較多,雌雄蕊柄彎曲,無毛,花葯黃色;雌花較少,略大,子房圓球形,有5條溝紋,密被毛,花柱彎曲,柱頭5淺裂。
蓇葖果鮮紅色,厚革質,矩圓狀卵形,長約5釐米,寬約2-3釐米,頂端有喙,每果內有種子1-4個;種子橢圓形或矩圓形,黑褐色,直徑約1.5釐米。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見少數植株開第二次花。 [1] 

羅晃子生長環境

喜生於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廕庇。 [1]  喜温暖濕潤氣候。 [2] 

羅晃子分佈範圍

產廣東、廣西的南部、福建東南部、雲南南部和台灣。廣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多為人工栽培。 [1]  [3] 

羅晃子繁殖方法

蘋婆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高壓繁殖、根櫱繁殖和播種育苗法。

羅晃子扦插繁殖

蘋婆生長時期的形態
蘋婆生長時期的形態(5張)
蘋婆的枝條生根容易,多用扦插繁殖 ,半木質化枝條、木質化枝條甚至老枝均可扦插成活。一般選用2~3a木質化枝條,插條剪成約15cm,春秋兩季扦插於苗牀。
為了提高成活率,也可作生根激素處理,扦插入土約3cm。只要保持好空氣及土壤的濕度,1個月左右即可髮根。 [4] 

羅晃子播種育苗

播種育苗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當瞢莢果成熟開裂時,及時取出種子,即採即播,避免暴曬脱水。沙牀濕度不 能太濕,沙的濕度以手抓成團,指縫無水滴 為宜。播種前沙牀和種子可用甲基託布津或百菌清進行滅菌處理,用點播法播種。播種後注意要遮蔭保濕,7d後可 出芽,第二年春植株可達20~40cm,3~4月便可移栽 。 [4] 

羅晃子栽培技術

羅晃子定植

以春季為宜,株行距為4米×5米較適宜,畝植33株。挖穴大小為80釐米×80釐米×60釐米。以有機質肥料為主,結合少量化肥,施下基肥,以促進苗株早生快發,早投產。

羅晃子田間管理

蘋婆
蘋婆(2張)
蘋婆對土壤要求不嚴,根系發達,速生。雖然在瘠薄及沙礫土中均能生長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最佳。根據蘋婆樹的生長習性,其耐澇不耐旱 ,俗稱 “ 晴天芒果 ,落雨蘋婆 ”。因此,在開花和幼果期,應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遇到乾旱天氣,需對整株樹冠噴水,以助開花着果,增加結果數量。蘋婆的栽培非常簡單,特別在定植成活成形以後,管理上更為粗放。蘋婆樹幹萌生能力強 ,應適當地整形修剪, 截去過高主枝杆的上部,促使側枝的萌發,使整個樹型呈橢 圓形,有利於結果和採果。採果後疏剪過密 的密生枝 、病枯枝、交叉枝、徒長枝和萌孽枝,使樹冠 內部通風透光。 [4] 

羅晃子病蟲防治

蘋婆樹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根腐病木蝨危害等,結合冬季施肥,做好園圃的衞生清潔工作,收集病落葉集 中燒燬 ,可減少侵染來源。 [4] 
蘋婆炭疽病
蘋婆在温暖多雨的年份多發炭疽病,造成葉枯、易脱落。防治時首先應注意田園衞生,收集病落葉集中燒燬,減少侵染來源。發病重的園圃或植株,可在清理園圃的基礎上全面噴施1%波爾多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其次於抽梢展葉期開始或於發病初期開始交替連續噴施4%多硫懸浮劑600倍液。
蘋婆木蝨
蘋婆木蝨以成若蟲羣集刺吸蘋婆葉片枝梢汁液為害,致葉片變黃、捲曲,花蕾發育不良,影響結果。蟲子可造成落花,影響坐果。還分泌大量白色絮狀蠟粉和排泄粘質“蜜露”,並誘發煙煤病,更加重危害。防治時首先結合清園,收集落地蟲枝葉燒燬;掌握低齡若蟲期噴施20%速滅殺丁乳油3000倍液,或95%滅幼脲水劑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撲蝨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交替連噴3~4次,隔7~15天1次。

羅晃子主要價值

羅晃子食用價值

每年7—8月是蘋婆的收穫期,鮮種經採摘脱殼後曬乾即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蘋婆食用部分是其種仁,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紅燒等。
用水煮熟後的蘋婆種仁,剝去黑色外種皮,再剝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種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種仁。去皮後的種仁質軟而色白,猶如1枚小鳥蛋,精緻而美觀,風味與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勝一籌。在廣東常用於名菜佳餚的烹飪,如鳳眼果燜雞、鳳眼果燒肉等,被列入“嶺南名菜”。
蘋婆的種子可食,煮熟後味如栗子,惜結實率不高;如能注意選育種,提高結實率,是 一種值得提倡的木本糧食植物。 [3] 
蓇葖果鮮紅,果實可食用。葉可裹粽。種子可食,風味仿如樹菠蘿子、板栗,珠三角來炆肉作菜,味極美。莢和蜜棗,陳皮煎服可治血痢。

羅晃子景觀價值

樹冠濃密,葉常綠,樹形美觀,不易落葉,也是 一種很好的行道樹。 [3] 

羅晃子藥用價值

性味
甘,温。 [5]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温。”②《生草藥性備要》:“甘,平。”
功能主治
止痢。主治痢疾。 [5] 
種子(鳳眼果):甘,温。温胃,殺蟲。用於蟲積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6] 
果莢(風眼果殼):平,淡。用於中耳炎,血痢,疝氣;外用於痔瘡。 [6] 
壯藥:美果囊,美難:根治胃潰瘍;樹皮治哮喘《桂藥編》。 [7] 
傣藥:灣洪(西傣):根莖治胃痛,胃腸炎,痧症,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風濕性腰腿痛,類風濕性關節炎《滇省志》。灣洪(西傣),蠻呼阿(德傣):根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風濕性腰腿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胃痛,胃腸炎,痧症。腹瀉,紅痢《滇藥錄》。 [3]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臟腑生蟲及小兒食泥土,腹痛,癖塊積硬。養肝膽,明目去翳,止咳退熱,解利風邪,消煩降火。”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生天婆究(小兒爛頭瘍)煅存性,開油搽;消熱氣,煲肉食。”
用法用量
果殼0.5~1兩,水煎調糖1兩服。 [5] 
選方
①治腹中蛔蟲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羅晃子、牽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羅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調下方寸匕,服完為度。
③治疝痛:羅晃子七個。酒煎服。(選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禁忌
脾虛便泄者禁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