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敦曧

鎖定
羅惇曧(1872-1924.9.23),字孝遹,號掞東、賓退、癭庵,晚號癭公,廣東省順德縣(今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鎮人。
中文名
羅敦曧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72年
逝世日期
1924年9月23日
孝遹

目錄

羅敦曧出身

於順德縣望族、書香世家,其父任翰林院編修。少年就讀於廣雅書院,為康有為弟子。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副貢,以優貢官京曹,官至郵傳部郎中,1908年出任唐山路礦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坐辦(校長)。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秘書、國務院參議、禮制館編纂等職。工書法,於楷、行、草最為擅長;詩宗宋,亦工於聯,與梁鼎芬、曾習經、黃節合稱“近代嶺南四大家”。中國近代著名劇作家、文學家、書法家。
晚清時期,幼攻詩文。早年就讀於廣州廣雅書院,偕堂弟羅復堪在廣州萬木草堂從康有為學。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副貢,以優貢官京曹,官至郵傳部郎中。

羅敦曧人物介紹

民主革命時期,1911年與樊增祥、林紓等創立詩社。1912年後歷任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秘書,國務院參議、顧問、秘書,禮制館編纂等職。1913年參與梁啓超發起的萬生園修禊會。後憤於袁世凱復闢帝制而棄政攻文。與王瑤卿、梅蘭芳深有交往,尤與程硯秋交誼深厚,程硯秋在藝術上取得成就,是與其對程的盡心指導,全力資助分不開的,程硯秋視其為師。其藏書繁富,並留心當代史料的蒐集輯存,在梁啓超主編的《庸言報》包下一個專欄,發表有關近世掌故的文字。1921年起為程硯秋編寫劇本,共編寫了10餘個劇本。所作劇本,以演婦女反抗封建壓迫、爭取婚姻自主的故事為多。如《梨花記》,通過寫駱小姐對於張幼謙的真摯愛情,不為富貴所動,對於落後而近於殘酷的買賣婚姻,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又如《紅拂傳》則通過張凌華離叛貴族楊素,而趨就平民李靖的故事,歌頌了愛情的真摯。同時,通過張凌華不惜將榮華富貴棄之九霄雲外,而與一位平民結合的故事,反映了“五·四”運動以來,平民階層的社會地位逐漸改變的社會現實。就這一點,程硯秋也認為這是一出“有革命傾向”的戲。再如《青霜劍》和《金鎖記》二戲,《青霜劍》中的申雪貞,是個弱女,也是位烈女,為了尋求人生自由,以“魚死網破”的精神來反抗土豪劣紳,《金鎖記》通過竇娥身遭冤獄,六月行刑,天降大雪等情節描寫,表現出作者是在宣揚一種“以‘人定勝天’的人生哲學來打破宿命論”觀念。總之羅癭公所編劇本,主題鮮明,強調人的抗爭精神,與當時社會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文學專著以文筆雅潔、材料翔實、述説清晰著稱,受到近代史研究者的重視。工書法,於楷、行、草最為擅長。草書參以章草筆意,風神秀逸,獨具一格。楷書由唐人溯北碑,格調高古,迥異時流。與齊白石、陳師曾、姚茫父等契友。書法也受李文田、康有為崇碑思想的影響,故其書法亦由唐楷而上溯北碑,取法六朝,氣勢雄偉,筆力矯健,絕無瘦軟之意。楷書功力深厚,故其書法能融通諸體,即使是信手而成的書信手札,亦姿態多致,才情與工力俱見。
1924年9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52歲,程硯秋先生為之披麻戴孝以報其恩。著有《太平天國戰紀》、《紅拂傳》、《藏事紀略》、《中日兵事本末》、《庚子國變記》、《德宗承統私記》、《割台記》、《中俄伊犁交涉始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