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應懷

鎖定
羅應懷(1915年~2010年5月2日),湖北黃安(今紅安)羅家灣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排長,副連長,紅九軍第二十五師七十五團連長,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政治指導員。
1940年起任軍委總後勤部審計處財政審查科科長,八路軍政治部南下幹部大隊隊長。1942年起任新四軍第三師九旅二十六團團長,第四師警衞團政治委員,第四師兼淮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部長兼後方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1948年起任華東軍區後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參加了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海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1956年起任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1975年任成都軍區副政治委員。1976年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2] 
2010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 [3]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羅應懷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2010年5月2日
性 別

羅應懷人物生平

羅應懷(1915一2010)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人。
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紅軍第四方面軍任班長、排長、連長,參加過鄂豫皖根據地和川陝根據地反“圍剿”作戰和長征。全國抗日戰爭初期,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40年2月任中央軍委供給部財政審查科科長。
1941年3月任新四軍第三師第九旅第二十六團團長,同9月隨第九旅調入第四師,仍任第二十六團團長。
1942年11月,參加淮北抗日根據地反“掃蕩”作戰,指揮朱家崗戰鬥
1943年2月參加山子頭戰役,得到新四軍軍部嘉獎。後任第四師警衞團政治委員,第四師兼淮北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中軍區政治部民運部部長兼後方政治部主任,華中軍區直屬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華東軍區後勤部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東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後勒部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兼福建省軍區政治委員,成都軍區、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010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 [3] 

羅應懷主要事蹟

羅應懷帶傷作戰

長征時,羅應懷左臂上一塊彈片斜插在裏面還沒有取出來,傷口一直在發炎。此時,外科醫生在前線戰地醫院,身邊沒人能做手術。傷痛的折磨令他難受,但更令他難以忍受的是遠離部隊、遠離戰場。他決定自己當回外科醫生。他讓通信員找來一把老虎鉗,咬緊牙關忍住劇痛,將彈片親手拔出。
1942年9月底,日寇發動對淮北根據地的“掃蕩”,羅應懷奉命堅持內線作戰,與敵周旋數十天。當年12月9日,羅應懷率二十六團進駐朱家崗,準備在10日晚配合外線主力拔除日軍金鎖鎮據點。因兄弟部隊未能趕到,羅應懷所部被三個大隊的敵人包圍。當時,由於長期的“反掃蕩”,他的部隊消耗很大,兵員已減至600餘人編成6個連隊。而隊伍要對付的日軍兵力卻達1500人,而且我軍在火力上也處於劣勢。那時有人建議突圍,但羅應懷堅決不同意,他説突圍只有死路一條,眼下只能堅守抗敵。一場殘酷的戰鬥打響了。羅應懷拿着望遠鏡一邊觀察,一邊口述指令。突然,一顆敵彈飛來,打中了他的右腿,一陣劇痛,他倒下了。躺在門板上,羅應懷右腿血流如注,但只進行了簡單的包紮止血,他又堅持指揮戰鬥。從次日拂曉戰至黃昏,斃敵二三百人,終將敵人打退,不僅力保全團免遭覆滅,還策應了外線部隊粉碎了敵人“掃蕩”。羅應懷一撤離戰鬥就被抬進手術室,只見他右腿粉碎性骨折,幾乎傷及大動脈。連麻醉藥都等不及,手術就開始了,5個小時後,醫生從他身上取出彈片和碎骨60多塊。手術後半個月,羅應懷才脱離危險期。
朱家崗戰鬥大捷,國民黨的報紙也作了轉載。彭雪楓師長對羅應懷説“老羅,朱家崗這一仗打得好,長了中國人的志氣,陳毅軍長已發出通令嘉獎你們。” [1] 

羅應懷建設家鄉

對生養自己的家鄉,羅應懷始終掛念在心。
20世紀80年代初,紅安縣委、縣政府為發展全縣經濟,打算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以方便聯繫工作、採購物資。但京城的住房緊張,而要建房既無地皮又無資金,派去的同志居無定所,工作十分不便。
羅應懷將軍知道後,親自出面,多方找朋友,找到一塊閒置的地皮給紅安縣作駐京辦事處,並把軍區1976年用於防震而遺留下來的簡易棚讓出一些,作辦事處的用房。就連辦事處的辦公桌椅及牀鋪等,也是在將軍的幫助下解決的。
後來,北京市要修建平安大道,辦事處駐地要向北收縮一大截,紅安縣委、縣政府按照北京市城建規劃的要求,準備將辦事處的平房改建為三層樓房。將軍聽説此事後,認為此事口説無憑,必須依法辦好相關手續。於是又找有關部門簽字蓋章。他風趣地説:“不簽字畫押不行!現在是法制時代了,不能由我説了算。”就這樣,將軍一錘定音,那塊地自此永久地劃給了紅安作駐京辦事處。
從工作崗位退居二線後,將軍曾多次回到家鄉,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故鄉的建設和發展,父老鄉親的衣食住行,無一不牽動着將軍的心。1987年10月,將軍回鄉時,看到路都整修了,家家户户用上了電,告別了點油燈的歷史,鄉親們的温飽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將軍非常高興,他對陪同的縣領導説:“你們工作做得好,謝謝你們!”但在交談中,鄉親們談到的飲水問題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村裏,村民們長期飲用塘堰裏的水,不僅不衞生,也不方便,尤其是那些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吃水就很困難。將軍動情地説:“家鄉人民過去為締造一個新中國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如今革命勝利了,他們卻連一口乾淨的水都喝不上,這説不過去呀!”在他的幫助下,村裏建起了一座自來水塔,從此,村民們吃上了乾淨的自來水。 [1] 

羅應懷軼事典故

解放後,將軍成了共和國的少將,當上了“高官”,卻不曾給羅家帶來任何“福利”。他三弟羅應西曾經到福建找過將軍,希望將軍能幫他兒子找個工作,結果遭到將軍一頓痛罵。開始,羅應西和家人都很生氣,但後來就想通了,畢竟將軍的權力不是羅家所有的,不能過分要求他。雖然對親人沒有什麼特殊照顧,但當羅應西找將軍為村裏通電、通水幫忙時,將軍卻爽快地照辦了。 [1] 
參考資料
  • 1.    韓少林主編. 時代瞭望 楚天金報策劃報道精選[M]. 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 2011.11:17-19.
  • 2.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 第3卷[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6:195.
  • 3.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 人物辭典 下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0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