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良崮

鎖定
孟良崮,位於山東省蒙陰縣東南與沂南縣西部交界之處,屬蒙山山系,同名主峯海拔536米,最高峯大庵頂海拔575.2米。 [1]  系沂蒙山區“七十二崮”之一。傳説因北宋抗遼名將孟良曾屯兵於此而得名,並於1947年孟良崮戰役後聞名中外。
孟良崮及其周邊山系是沂河支流汶河蒙河的分水嶺,兩河的不少支流發源於此。孟良崮西南麓界牌鄉北莊和垛莊鎮劉三莊,有煤礦儲藏。 [2]  孟良崮沂南縣一側建有孟良崮林場和鼻子山林場。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並開發有國家級森林公園,西側則開發有紅色旅遊景區孟良崮旅遊區(英雄孟良崮主題公園景區)。也是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 [3] 
中文名
孟良崮
所屬山系
蒙山山系
地理位置
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垛莊鎮全橋村
走    向
西北~東南走向
長    度
42 km
寬    度
12 km
起    點
西起沂南縣岸堤鎮的巖山
終    點
沂南縣磚埠鎮的大山肚子
主    峯
主峯孟良崮海拔536米
開放時間
全年 09:00-16:00 [47] 

孟良崮位置境域

孟良崮在山東省的位置 孟良崮在山東省的位置
孟良崮主峯的位置 孟良崮主峯的位置
孟良崮(主峯),位於山東省沂南縣孫祖鎮(原有孫祖鎮,後撤並)西部與蒙陰縣交界處,海拔536米,面積1.5平方公里。傳説北宋孟良曾在此操練兵馬,故名。1947年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即發生在這裏。廣義的孟良崮,即孟良崮山系,位於汶河與蒙山之間,西起沂南縣岸堤鎮的巖山,西北~東南走向,終於沂南縣磚埠鎮的大山肚子。山系總長42公里,平均寬12公里。 [1] 

孟良崮主要山峯

孟良崮山系主要山峯
山頭名稱
海拔(米)
面積(平方公里)
植被情況
艾山
407.2
3.5
沂南縣岸堤鎮東部
有植被
雞太冤
360.5
1
沂南縣馬牧池鄉南部
有植被
高石頂
369
0.5
沂南縣孫祖鎮北部
有植被
和尚帽子
422
1
沂南縣孫祖鎮北部
有植被
蘆山頭
448
2
沂南縣孫祖鎮西北部
已綠化
黃石山
496
1
沂南縣孫祖鎮西北部
有植被
蒙陰頂子
539.1
1
沂南縣孫祖鎮東部
有植被
大崮頂
571
0.6
沂南縣孫祖鎮西部
已綠化
孟良崮
536
1.5
沂南縣孫祖鎮西部
已綠化
大庵頂
575.2
0.5
沂南縣孫祖鎮西南部
已綠化
雕窩
468
0.5
沂南縣孫祖鎮西南部
已綠化
萬泉山
464
1
沂南縣孫祖鄉西北部
已綠化
葫子山
459.6
0.5
沂南縣孫祖鄉西北部
已綠化
大頂山
384
0.5
沂南縣孫祖鄉北部
有植被
垛羅崮
407.5
1
沂南縣雙堠鄉西南部
已綠化
鼻子山
475.1
0.5
沂南縣張莊鎮西部
已綠化
黃崖頂
412.9
1.5
沂南縣青駝鎮北部
有植被
迎旗山
360.5
1.5
沂南縣張莊鎮南部
有植被
黃崖山
480.7
1
蒙陰縣界牌鄉西南4.3

馬頭崮
328.5
1
蒙陰縣界牌鄉北2.9

[1]  [4] 
蒙陰頂子 蒙陰頂子
蒙陰頂子,位於孫祖鎮東部,屬孟良崮林場,山高而陡,站立峯頂可眺望蒙陰縣城,故名。海拔539.1米,面積1平方公里。植被以馬尾松居多。
孟良崮主峯 孟良崮主峯
孟良崮(峯),位於孫祖鎮西部,屬孟良崮林場。傳説北宋孟良曾在此操練兵馬,故名。海拔536米,面積1.5平方公里。植被以馬尾松、刺槐居多。1947年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即發生在這裏。
大崮頂 大崮頂
大崮頂,位於孫祖鎮西部、孟良崮西南與蒙陰交界處,山峯四周陡峭,頂部平坦,故名。海拔571米,面積0.6平方公里。西坡屬蒙陰縣,東坡屬沂南縣孟良崮林場,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峯頂建有“孟良崮戰役紀念碑”。
雕窩 雕窩
大崮頂 大崮頂

孟良崮地質地貌

孟良崮山地地貌特點 孟良崮山地地貌特點
孟良崮山地地貌特點 孟良崮山地地貌特點
孟良崮山地,在地質構造上屬於華北地台,魯西台背斜、魯中隆斷區,新蒙斷塊束的新甫山單斷凸起東段南翼,新汶——蒙陰單斷凹陷東段、蒙山單斷凸起中段北翼。其構造由南北兩個單斷凸起夾一個單斷凹陷而成。基底巖係為褶曲構造,由新甫山背斜和泰山——徂徠山——蒙山背斜構成;古生代蓋層是一個傾向北東的單斜構造;中生代蓋層則為一個斷陷向斜構造。控制其地形地貌的斷裂構造為北西向斷裂有:銅冶店—蔡莊—孫祖斷裂,經過上温村——蔡莊——舊寨;新泰——垛莊斷裂,經過由常路村北——方山——劉官莊北——垛莊。
此斷裂特徵,規模大,沿長數十或數百公里,都由數條平行小斷裂組成,弧形彎曲。斷層面大都傾向弧形彎曲的內側,傾角多在60°~70°。斷層下盤除局部地段外,均系泰山羣地層;上盤(南盤)除個別地段外,都是沉積蓋層。斷裂性都是上盤下落的正斷層,具有多次、多期活動的特點,不同地段各有差異。 [5] 
孟良崮山地,在地貌上屬構造剝蝕低山丘陵,該類位於蒙陰盆地兩邊,海拔在300~800米。山頂多呈渾圓狀、饅頭狀及桌狀,溝谷發育明顯,溝谷呈“U”型或“V”型,切割深度200~500米。除個別嶺頂有基岩裸露外絕大部分是第四系殘坡積層覆蓋,下伏地層多是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侏羅系沉積地層分佈。此地貌類型中局部地段存有不發育的岩溶地貌。 [6] 
地貌考察表明,這種地形是由流水侵蝕造成的桌狀山,當地稱為“崮”,聞名的沂蒙七十二崮,包括孟良崮就是代表之一。 [7] 

孟良崮氣候特徵

孟良崮山區,地處中緯度地區,屬温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具有氣候適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
常年平均氣温在12.6~13.6℃左右,全市平均13.3℃。降水量為全省最豐沛地區之一。雨量受季風影響顯著,其特點表現為冬、夏降水差異懸殊,佔年降水量的59.1~65.3%集中在夏季。降水相對變率大,不穩定性強,時空分佈不均。年平均降水量793.9mm。多雨年份全市年平均降水最大可達1179.7毫米;少雨年份最少僅為510.5毫米。197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1178.6毫米,為歷年最多。1970年7月23日,蒙陰氣象局測站一日降水量達339.4毫米,為全市歷年之最。
由於受地理環境和季風環流影響,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夏半年多吹東南風,此外,盛行風向多與山脈、河流走向一致,如蒙陰盛行西北風(14%),平邑盛行東南風(19%)。年平均風速在1.9~6.3米/秒之間,是山東省風速最小地區之一。
全年無霜期各地一般在188.9~212.0天,無霜期比較長。全年日照時數各地在1986.3~2438.6小時之間,自北向南遞減。無霜期長及日照充足,為農作物提供了較長生育期和充足的光照,是山東省較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地區之一。 [8] 

孟良崮土壤植被

孟良崮山區,以棕壤類為主,有3個亞類,3個土屬,11個土種,面積共1112604畝,佔可利用面積的55.53%,其中耕地370855畝,佔總耕地面積53.6%。土壤剖面呈棕色至紅棕色,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應,pH值6.5左右,通體無石灰反應。 [9] 
孟良崮山區,土地墾殖歷史久遠,已無原始林木。耕作地帶之外,多是天然次生草本植物羣落、灌木叢和薪炭林,樹林屬人工栽培。植被以木本植物為主。植被種類因毀林(草)墾荒而日漸減少,使水土流失愈加嚴重。低山地帶,木本植物主要有馬尾松、側柏、枰柳、刺槐、果樹、酸棗、荊棵、杪欏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羅羅網、野艾、黃草、白羊草、狗皮草等。丘陵地帶,木本植物主要有刺槐、榆、椿、果樹、棉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秫草、蒺藜、茅草、狗皮草等。 [10] 

孟良崮自然資源

孟良崮水文水資源

孟良崮東側是汶河流域,發源於此的河流皆入汶河。主要有:
馬牧池河,發源於大崮山南麓沂南縣黃草安村,源地高程634米,在馬牧池鄉牛王廟村西注入汶河,河口高程12米,幹流長13.5公里,流域面積57.5平方公里。
代莊河,發源於孟良崮北麓沂南縣孫祖鎮老民安,源地高程445米,在岸堤村東南注入汶河,河口高程143米,幹流長14.5公里,流域面積61.5平方公里。
張莊河,發源於張莊鎮鼻子山,源地高程330米,在張莊村南南注入汶河,河口高程98米,幹流長11公里,流域面積2平方公里。 [11] 
西側大部為蒙河流域,主要河流有:
晏子河,發源於蒙陰縣黃家窪南黃崖頂,高程626米,河口伊家圈南,高程255米,注入野店河,縣內流域面積21.1平方公里,幹流長度7公里,坡降20.00米,三級支流,流經南晏子。
上峪河,發源於蒙陰縣黃崖頂,高程626米,河口舊寨西南,高程170米,注入梓河,縣內流域面積19.2平方公里,幹流長度9公里,坡降18.00米,一級支流,流經郭家上峪、温村。
疃裏河,發源於蒙陰縣蘆山頭,高程448米,河口垛莊西南,高程140米,注入界牌河,縣內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幹流長度6.5公里,坡降18.00米,二級支流,流經,流經疃裏、經椿樹。
西師古莊河,發源於蒙陰縣萬泉山,高程464米,河口西師古莊東,高程118米,注入蒙河,縣內流域面積15.8平方公里,幹流長度6公里,坡降22.00米,一級支流流經戴家溝子、經青石峪。 [12] 

孟良崮礦藏資源

孟良崮西南麓蒙陰縣界牌鄉北莊和垛莊鎮劉三莊,有煤礦儲藏。 [2]  1957年2月,蒙陰縣在垛莊區杜家嶺村南開設垛莊煤礦,投產後,年產原煤5000噸,完成產值4.1萬元。1958年10月,建成蒙汶煤礦和洪溝煤礦。1962年將蒙汶煤礦移交給臨沂地區,垛莊煤礦停辦。 [13] 

孟良崮社會經濟

孟良崮建置沿革

孟良崮東麓,為沂南縣孫祖鎮,處縣境西部孟良崮山下,北和岸堤鎮、馬牧池鄉毗連,東和朱家裏莊鄉相依,南與孫祖鄉為鄰,西以大崮頂為界與蒙陰縣垛莊鎮接壤。縱距8公里,橫距14公里。面積71.68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4.04%。有17308人,20935畝耕地。境內多山嶺,主要山峯有高石頂、黃石山、西孤山、蛤蟆石、雕窩山、大崮頂、孟良崮、葫子山、杏山等。葛(溝)岸(堤)公路穿境而過。1966年修建的孟良崮水庫,可灌溉耕地近萬畝。農業主產地瓜、花生、玉米、小麥。林地面積1.9萬畝,其中蘋果園600畝,年產蘋果25萬公斤。國營孟良崮林場設在該鄉。鄉辦企業有地毯廠等。1947年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主戰場就發生在境內。 [14] 
蒙陰縣垛莊鎮孟良崮下的村莊及農田 蒙陰縣垛莊鎮孟良崮下的村莊及農田
孟良崮西麓,為蒙陰縣垛莊鎮,該鎮位於縣城東南部,東、北與沂南縣交界,南與費縣接壤,西與界牌鄉相鄰。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有黃仁中型水庫一座。山—廣公路從此通過。總面積138.2平方公里,有45個行政村,151個自然村,7981户,32009人。農業生產玉米、地瓜、小麥、花生、黃煙。玉米佔全縣產量首位。工業出產麻紡紗、衞生紙和煤炭。特產有垛莊醬菜。鎮內有孟良崮戰役革命遺址和孟良崮烈士陵園,陵園內建有紀念館、碑廊,刻有許多名人和書法家的題詞。鎮政府駐地垛莊,距城27公里,農曆三、八逢集。該鎮於1956年由沂南縣划來時稱垛莊區,1958年春析為界牌、崖子、垛莊三個鄉,同年10月與界牌鄉合併組成孟良崮人民公社,11月改為垛莊人民公社,此後名稱多次變更,1985年9月改為垛莊鎮。
孟良崮西麓,原有界牌鄉,該鄉位於縣城東南部,山—廣公路從此通過。東部和南部與重山鄉和垛莊鎮為界,西與桃墟鄉相鄰,北依岸堤水庫。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總面積87.1平方公里,有39個行政村,99個自然村,6373户,23947人。農業主產玉米、地瓜、小麥、花生、黃煙。是全縣楸樹重點產地。工業生產有硫酸和磷肥。鄉政府駐地界牌村,距縣城20公里,農曆四、九逢集。該鄉於1956年隨垛莊區從沂南縣划來,1958年春劃為界牌鄉,同年10月與垛莊合併而組成孟良崮人民公社,1962年調為界牌人民公社,1963年改為界牌區,1971年5月復為界牌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界牌區並下設3個鄉,1985年9月改稱界牌鄉。 [15] 

孟良崮文物勝蹟

孟良崮戰役遺址 孟良崮戰役遺址
孟良崮 孟良崮
孟良崮戰役遺址,在蒙陰縣城東南28公里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47年5月中旬,華東野戰軍在這裏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孟良崮戰役,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鋭部隊整編第七十四師。遺址地跨蒙陰、沂南兩縣,作戰範圍包括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區。主攻點在蘆山大頂、孟良崮、雕窩、五二高地和五四高地。現存戰役遺址主要有戰役指揮所和防空洞等。戰役指揮所設在孟良崮東北30公里處的雙山村一農舍裏。東去20米許有一深溝,有用門板和木棒搭成的簡易防空洞。陳毅、粟裕、譚震林等就在此指揮這場戰役。建國後,政務院撥專款在崮南修建了烈士陵園、醫院和小學。1985年7月,在崮頂修建了“孟良崮戰役紀念碑”。碑高20米,造型如三把刺刀直指藍天,象徵人民軍隊所向無敵。碑文系胡耀邦題寫。1977年山東省革命委員會《魯革發122號》文件,把孟良崮戰役遺址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17] 
孟良崮烈士陵園 孟良崮烈士陵園
孟良崮烈士陵園,位於孟良崮前泉橋村北。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撥款修建,佔地6.25萬平方米;後又多次修建。大門兩側分別設有接待室和陵園管理處,陵園中央是“孟良崮戰役革命烈士紀念館”,館後是革命烈士墓羣。周圍磚石花牆,滿園翠柏籠罩,雄偉壯觀,浩氣凜然,令人肅然起敬。
英烈亭 英烈亭
粟裕將軍墓 粟裕將軍墓
孟良崮戰役革命烈士紀念館,是陵園的中心建築,建築面積為715平方米,磚石混凝土構成。館正面上方雕有高啓雲(原山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題寫的館名。全館共分5個展廳。在第一展廳內有按照毛主席手跡複製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巨型匾額;有粟裕(原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孟良崮戰役指揮者之一)的“英雄孟良崮”,黎玉(原山東分局書記)的“孟良崮戰役死難烈士雖死猶榮”等題詞;有亞明(江蘇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南京國畫院院長)贈送的巨幅國畫“孟良崮大捷”。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實物的陳展,詳細地介紹了烈士的英雄事蹟和孟良崮戰役的過程、戰績。
紀念館後的烈士墓區裏,安葬着2859名烈士忠骨。其中有劉子超(原山東縱隊宣傳部長)、陳若克(原山東婦聯執行委員,山東臨時參議會駐會議員)、楊萬興(紅軍團長)烈士之墓。粟裕部分骨灰安葬於墓區中央。
整個烈士陵園佈局整齊,莊嚴肅穆,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來此悼念、瞻仰。尤其是曾在沂蒙山區戰鬥過的老同志,他們在重返沂蒙時,都要到烈士陵園來向英勇犧牲的老戰友默哀致敬。
1987年3月,為紀念孟良崮戰役40週年,山東省民政廳撥款40萬元,在孟良崮烈士陵園建碑廊兩座。每座長35米,寬7米、高5米,鋼筋混凝土結構。碑面共用79塊黑色花岡巖組成。碑文凹刻貼金,由徐向前、陳丕顯、葉飛、張愛萍、楊得志、江渭清、梁步庭、武中奇、趙樸初、於希寧等20多位老一輩革命家、著名書法家題寫。5月16日,臨沂行署舉辦了孟良崮戰役40週年紀念活動,有省委副書記陸懋曾、原省委領導人高克亭、高啓雲、周星夫,濟南軍區政委遲浩田、原政委陳宏,全國書法協會副主席武中奇、南京國畫院院長亞明等許多著名人士參加。
孟良崮戰役紀念碑 孟良崮戰役紀念碑
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建於1985年,座落在蒙陰、沂南交界的蘆山大崮頂上。海拔575.2米,方圓幾十裏可見。碑基座呈三角形,三面石階,碑身建在基座中央,碑高20米。碑的主體造型為三把刺刀,象徵着解放軍、地方武裝和民兵三支強大兵力。碑姿別緻,莊嚴大方,採用鋼筋混凝土建成,表面鑲貼白色大理石。碑的正面是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的碑名:“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左側鐫刻的是陳毅的《如夢令臨沂蒙陰道中》,右側鐫刻着粟裕手跡“英雄孟良崮”。 [18] 

孟良崮林業生產

孟良崮山區的林場 孟良崮山區的林場
孟良崮山區境內,沂南縣建有兩個林場,主峯地區為孟良崮林場,另在鼻子山區建有鼻子山林場。蒙陰縣一側建有中山寺林場。
孟良崮林場,因林場在孟良崮主峯周圍而得名,位於沂南縣西部孫祖、岸堤、雙堠、代莊等鄉鎮境內。西南以山脊為界與蒙陰縣中山寺林場為鄰。東西長5.2公里,南北寬4.5公里。場部設在孫祖鎮書堂村,距代莊車站3公里。主要山峯有大崮頂、雕窩、樓子、萬泉山、鬍子山、黃石山、蒙陰頂子,最高峯大崮頂海拔571米。
孟良崮林場始建於1958年3月,經營管理面積18620畝,有林地面積10000畝,宜林地7890畝,固定職工14人。1965年底,全場造林綠化任務基本完成。1983年總面積為18693畝,分為夾山、書堂、蘆溝、黃石山四個林區,林業用地18663畝,特用地及農田30畝;其中有林地12450畝,疏林地2173畝,宜林地4016畝,苗圃地16畝。有林地按林種分,用材林2654畝,防護林9564畝,經濟林240畝。其中黑松、赤松8833畝,刺槐2893畝,側柏445畝,赤楊47畝,蘋果121畝,板栗119畝。用材防護林按齡組分,幼齡林2604畝,中齡林7375畝,成熟林2239畝。林木總蓄積量13772立方米。林場1975年開始主伐,年產木材50~100立方米。果品產量15萬公斤,年收入10萬元左右。
孟良崮最南端的林場是鼻子山林場,位於沂南縣張莊、孫祖、雙堠、青駝、磚埠、高裏6個鄉鎮之間。場部設在鼻子山花山寺,距張莊8公里。林場建於1961年12月,至1968年完成造林綠化。“文化大革命”時期曾改為“東風林場”。設花山寺、上崖寺兩個林區和大山營林點。1990年代花山寺林區面積6037畝,上崖寺林區4896畝,大山營林點315畝。場內有鼻子山、猴子山、黃崖頂、迎旗山、大山等山頭,最高峯鼻子山海拔475米。未成林造林地184畝,宜林地321畝。有林地中用材林3332畝,防護林6592畝,經濟林340畝,特用經濟林152畝。有林地中按樹種分,松林5627畝,刺槐3380畝,松、刺槐混交林554畝,松櫟混交林83畝,側柏林245畝,麻櫟混交林152畝,楊樹、楸樹林35畝,蘋果園117畝,板栗林223畝。用材防護林按齡組分,幼齡林6485畝,中齡林2679畝,成熟林760畝。全場林木總蓄積量13350立方米。1978年起開始間伐,1984年主伐。每年生產木材100~200立方米。年果品產量10萬公斤左右,年收入10萬元以上。 [19-20] 
蒙陰縣中山寺林場曾大力發展茶樹。1966年縣組織人員去南方學習種茶技術,回縣後在孟良崮山下和桃墟公社前城村北山酸性土壤的山坡試種7.26畝,均獲成功,並總結出“三選三保”(選擇背風向陽的山坡、選擇酸性土壤、選擇有水源的地方;保證出苗、保證全苗、保證安全越冬)經驗。 [21]  而在垛莊鎮的變質岩山區,1990年代曾發展板栗1.1萬畝。 [22] 

孟良崮文化傳説

孟良崮的由來。傳説北宋名將孟良、焦贊帶領人馬路過蒙陰,來到山下,孟良在崮上安營,焦贊山下紮寨,因而得名。山頂尚有孟良軍營的旗杆窩;連接孟良崮和大頂子的山樑叫跑馬梁;東面有數十個形似拴馬樁的岩石叫拴馬石,頂端有1個用巨石砌起來的洞叫馬棚;大頂之陰處叫刑場,是孟良、焦贊軍營的法場;大崮頂前腳下1.5公里處有一片廢墟古遺址,傳説就是當年焦讚的營盤。 [23] 

孟良崮旅遊開發

孟良崮地區,自1990年代開始進行旅遊開發。沂南縣建有森林公園,蒙陰縣建有孟良崮旅遊區(英雄孟良崮主題公園景區)。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山門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山門
孟良崮森林公園中的奇石 孟良崮森林公園中的奇石
孟良崮森林公園接待設施 孟良崮森林公園接待設施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沂南縣境西南部,屬孟良崮林場。1992年9月,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正式對外開放。佔地1.2萬畝。公園裏主要山峯有孟良崮主峯、大崮頂、雕窩、樓子、萬泉山、鬍子山、蒙陰頂子。主要景點有:孟良走馬梁、峯頂遠眺石、張靈甫藏身斃命洞、解放軍0224部隊再戰孟良崮植樹紀念石、大崮頂孟良崮戰役紀念碑等。大崮頂位於孟良崮主峯以西600米處,紀念碑上有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的碑文。公園以西3公里處,有孟良崮烈士陵園,1952年由國家政務院撥款,沂南縣政府發動全縣人民在六區(後稱垛莊區、今屬蒙陰縣)建成。 [24-25] 
英雄孟良崮主題公園景區景點分佈圖 英雄孟良崮主題公園景區景點分佈圖
孟良崮景區雕塑 孟良崮景區雕塑
孟良崮旅遊區(英雄孟良崮主題公園景區),主要有孟良崮戰役遺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烈士陵園、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孟良崮古營塞、翠竹園、大庵頂、水洞、泰山行宮舊址、古銀杏樹、五彩泉、雕窩峯等。其中孟良崮戰役遺址區被國家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6-28] 
景區道路 景區道路
1999年,投資626.8萬元修通了連接蒙山和孟良崮兩大景區的“孟蒙路”; [29] 
2002年,總投資7200萬元的孟良崮旅遊區綜合開發暨孟良崮國防公園旅遊項目開發經營權已整體轉讓給山東蒙陰縣孟良崮國防公園有限公司,並於5月20日奠基。蒙山旅遊區彩蒙景區(沂南)投入資金1855萬元,建成孟良崮水上樂園、寫生基地、蒙苑度假村、沂蒙紅嫂館、顏氏故里、彩蒙旅遊度假村等旅遊項目,完成了6公里的代蒙旅遊專道二期工程、長達1099米的北寨漢墓博物館與西外環旅遊專道。 [30] 
2002年,205國道蒙陰至孟良崮段、路面工程建成通車。 [31] 
2002年1月21日,孫祖鎮在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舉行孟良崮旅遊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大會。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9月由林業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該公園以森林為主體,以保護、恢復古戰場遺址和孟良崮戰役遺蹟,實現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最佳結合為目標,滿足遊人懷古、觀光、度假、接受革命教育等需要,是臨沂市構築"沂蒙好風光"大旅遊格局的重要景點。 [32] 
2005年,蒙陰縣投資7000萬元,改造鋪設了205國道至孟良崮紅色旅遊區的公路,新修3.5公里上山步遊道,開通了16米寬的上山公路,建設了佔地2萬平方米的停車場,完善了旅遊區的配套設施。 [33] 
2007年,孟良崮旅遊區綜合開發項目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的新紀念館主體建築工程和多媒體廳主體建築工程已完成,並於9月正式營業。 [34] 
2007年,蒙陰孟良崮旅遊區接待遊客7.47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38.6萬元; [35] 
2008年,孟良崮旅遊區接待遊客3.03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90萬元; [36] 
2008年6月16日,由中宣部、全國紅色旅遊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臨沂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中央電視台社教中心、孟良崮景區管委會承辦的全國旅遊導遊大賽在孟良崮落下帷幕。大賽經過預選、複賽、決賽,來自陝西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導遊員被授予“全國紅色旅遊金牌導遊員”稱號。 [37] 
2009年,孟良崮旅遊區累計接待遊客6.95萬人次,增長129.37%,實現門票收入175萬元,增長94.44%。 [36] 
2009年7月6日,由“十一運”組委會主辦的“十一運和諧之旅”活動在孟良崮舉行。 [38] 
2010年,孟良崮旅遊區接待遊客9.4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229.8萬元。 [39] 
2011年,蒙陰縣孟良崮景區投資1800萬元,建設了3000平方米的遊客中心綜合服務樓,大擺錘、章魚、過山車、彎月飛車等大型遊樂項目建成運營,擴建了6000平方米的陵園停車場。 [40] 
2013年,開通了市區至蒙山和市區至各紅色旅遊景區景點2條旅遊客運專線,修建了沂蒙紅色影視基地至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紅色旅遊道路專線。 [41] 
2014年,孟良崮旅遊區舉辦了“慶祝孟良崮戰役勝利67週年暨孟良崮第五屆槐花旅遊節系列活動”“律動魅力青春、傳承革命精神”孟良崮登山邀請賽,“英雄相聚孟良崮”民間武術演武會等活動。 [42] 
2017年5月16日,孟良崮戰役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在蒙陰縣舉行。 [43] 

孟良崮歷史事件

孟良崮戰役模擬實景 孟良崮戰役模擬實景
孟良崮戰役(1947年5月13日~16日),是在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時,中共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沂蒙地區孟良崮進行的一次成功的山地運動殲滅戰。這次戰役,在陳毅、粟裕等親自指揮下,遵照毛主席“誘敵深入”的方針,將敵放到蒙陰東南孟良崮附近地區,乘敵不備,集中優勢兵力,採取中央突破、兩翼鉗擊的戰法,突然包圍了敵精鋭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經3晝夜激戰,將其全殲。同時重創各路援軍。全戰役共斃傷俘敵三萬二千餘人,取得了重大勝利。 [44-4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