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城頭古閘

鎖定
羅城頭古閘,或稱羅城頭水閘羅城頭閘,為明代古建築,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羅城頭村北。 [1] 
羅城頭古閘是原邯鄲縣古代三閘之一(其他為柳林古閘蘇里閘),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青石磚砌,閘體在滏陽河南北兩側,閘口寬6.3米,高約4米,歷經明、清、民國, [5]  1958年,隨着位於羅城頭閘上游的張莊橋節制閘和支漳河分泄閘的修建,羅城頭閘便失去了作用, [6]  一直沿用到1975年廢棄,隨後在閘體上建一橋,成為滏陽河兩岸的主要通道。 [5] 
羅成頭古閘屬明代水利設施,為當時農業生產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1995年10月,被列為邯鄲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 
中文名
羅城頭古閘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羅城頭村北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景點級別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價格
0

羅城頭古閘修建歷史

據史書記載,羅城頭閘為明萬曆太保張國彥之子張我續主持興建,位於邯鄲城東南五里羅城頭村,橫跨滏陽河上。該閘系原邯鄲縣三閘之一,據説曾多次重建,但都無從查證。閘體為砌石結構,閘上帶有交通橋,閘牆高6米,一孔,孔寬6米,木疊梁閘板,人工啓閉,灌溉羅城頭、左西、南堡、小北堡、柳林橋等15村8070畝地。1920年,在舊有三條灌溉渠溝的基礎上,新開東溝,使羅城頭閘新增灌溉面積16800畝,至1928年,可灌田26000畝。上世紀50年代中期,先後開挖了沙東干渠、雙合渠,羅城頭閘灌溉面積一度達到10餘萬畝。 [2] 
1957年,為控制洪水侵入,邯鄲市在滏陽河羅城頭閘上游興建了張莊橋節制閘,同時開挖支漳河分洪道,將汛期滏陽河和渚河洪水導入支漳河,讓洪水繞城順支漳河下泄入永年窪,從而減輕洪水對邯鄲市的威脅。隨着張莊橋節制閘的修建,羅城頭閘便失去了它原來的作用,與其配套的渠道也逐步被填平佔用。但2018年出版的《羅城頭村志》記載,羅城頭村仍使用該閘至1975年。 [2] 
河水下面的橋墩石壁上,還有閘槽痕跡,但由於城區段滏陽河河道經過治理,古老的羅城頭閘整齊的閘體牆與上下游整齊的河岸渾然一體,若不是旁邊立有“羅城頭水閘”的石碑,難想到這是一座建於數百年前的水閘,而會把它看成是一座橋。但它的確也有橋的功能,古閘建時就帶有交通橋。據明萬曆元年(1573年)《邯鄲縣誌》載:“橋樑,在滏河處凡四處:其在城東南者為羅城頭橋;……”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邯鄲縣誌》卷三《建置志》橋閘條:“橋樑,在滏河者,凡八處。其中在城東南者……為羅城頭橋……以土為之。”民國《邯鄲縣誌》記載:羅城頭橋原在城東南5裏,木架結構。羅城頭橋自古就是邯鄲城南部的重要交通要道,在上世紀50年代,此橋仍是通往東部魏縣、大名的必經之路。 [2] 
2004年,市區段滏陽河治理時,在市文保部門參與指導下,市水利部門對羅城頭閘閘體進行修繕,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拆除的原石按序標號,修建時原位復原,進行了全面加固修繕,閘帶橋也得以整修加固。 [3] 
羅城頭古閘 羅城頭古閘 [2]

羅城頭古閘地理環境

羅城頭閘坐落於邯鄲市,地處河北省南端,太行山脈東麓。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氣候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風多幹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温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4] 

羅城頭古閘主要景點

原先閘附近有一座黑龍爺廟,還有閘口房。張莊橋節制閘起着“拒洪入市”的屏障作用,是邯鄲城市防洪的重要工程,而羅城頭閘除了交通作用,基本沒有水利功能作用了。數百年來,羅城頭閘攔水灌溉,護佑商船,是人們進出村莊的一條重要通道。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