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城街道

(廣東省雲浮市羅定市下轄街道)

鎖定
羅城街道,隸屬於廣東省雲浮市羅定市,位於羅定市中部偏北,地處羅定紅盆中北部,是羅定市人民政府駐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羅城街道面積19.1平方公里,轄10個社區居委會,有户籍人口10.5萬人,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羅城街道常住人口為127563人 [6]  [4] 
羅城政區建置幾經變動。元初屬瀧水縣建水鄉,明萬曆五年(1577)起劃為羅定州在城一圖,清代為羅定州一區附城團,民國初年屬羅定縣第一區城內鄉,1935年改設附城鎮,1939年改稱羅城鎮,“羅城”之名從此出現。1964年7月撤銷公社設立羅城鎮。2009年,撤鎮建街道。羅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有明代羅定文塔羅定學宮菁莪書院羅定州城牆譚御史壽海公祠大夫第等大批古建築珍貴文物,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羅定的核心區。
羅城街道是廣東省首批紡織服裝專業鎮(街),廣東省火炬計劃服裝紡織特色產業基地,截至2018年末,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限上商貿71家,紡織工業中的毛紡、機織、針織、製衣等行業產業鏈規模框架基本完成。 [4] 
2018年,羅城街道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37億元,限上商貿零售額6.4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 [4] 
中文名
羅城街道
外文名
luochengSub-district Office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雲浮市
地理位置
羅定市中部偏北,羅定紅盆中北部
面    積
19.1 km²
下轄地區
東區、南區、西區、北區等10個社區
政府駐地
羅城街道澤匯路14號
電話區號
0766
郵政編碼
527200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2.76 萬(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羅定學宮
菁莪書院
大夫第
彭家祠
車牌代碼
粵W

羅城街道建制沿革

美麗羅城
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瀧水縣治從開陽鄉(今船步境內)遷至建水鄉羊祿埠(現城區南平圩),建衙署、學校,無城池。明正統十三年(1448),為防瑤民進攻,瀧水縣署始築土城。明景泰五年(1454),瀧水知縣周剛搬遷縣署於今城區西北臨江處,同年七月始建磚石城牆,次年二月建成,周長3000多米。從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瀧水縣在今羅城鎮境內建衙署起至今,羅城鎮作為縣、州、市政府駐地,已有700年的歷史。
羅城政區建置幾經變動。元初屬瀧水縣建水鄉,明萬曆五年(1577)起劃為羅定州在城一圖,清代為羅定州一區附城團,民國初年屬羅定縣第一區城內鄉,1935年改設附城鎮,1939年改稱羅城鎮,“羅城”之名從此出現。建國初期,羅城隸屬羅定縣附城區,1950年4月升格為區級鎮。1958年9月與潭井、素龍、赤坭、雙東等鄉合併設立羅城公社。1959年底,羅城公社管轄範圍變動,只轄原羅城鎮。1964年7月撤銷公社設立鎮,複名羅城鎮。2009年,撤鎮建街道。 [1-2] 

羅城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羅城街道轄東區、南區、西區、北區、石圍、細坑、柑園、城東、區屋等10個社區,128個居民小組。 [2]  [3]  辦事處駐羅城街道澤匯路14號。

羅城街道地理環境

羅城街道位於羅定市中部偏北,東經111°32′,北緯22°46′,北面與附城街道、東北面與雙東街道接壤,東、西、南三面與素龍街道交界。區域面積19.1平方千米。 [2] 

羅城街道地形地貌

地處羅定紅盆底部,屬河岸低丘地貌。 [2] 

羅城街道水文氣候

西江支流羅定江繞城而過,年平均氣温22℃,降雨量1400毫米,無霜期346天。 [2] 

羅城街道人口

截至2017年末,羅城街道户籍人口共有10.3萬人,總户數36761户,其中男性34355人,女性48693人。 [2] 
截至2018年末,羅城街道有户籍人口10.5萬人,常住人口25萬人。 [4] 

羅城街道經濟

羅城街道的經濟結構以工業為主,紡織、服裝是羅城街的特色產業。羅城紡織工業園引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紡織、服裝生產技術設備,初步形成了紡織工業中的毛紡、機織、針織、漂染、印花、製衣等行業的規模框架,曾被省科技廳認定為廣東省火炬計劃服裝紡織特色產業基地。
2013年,羅城街道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80億元,比上年增18.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1億元,比上年增31.3%;居民人均純收入10280元,增長11.58%;“個升企”完成190家,其中工業企業86家,商貿104家。 [1] 
2017年,羅城街道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6.55億元;限上商貿零售額17億元。全年財政收入累計完成8.53億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億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限上商貿企業4家。截至2017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3家,限上商貿企業68家,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2.2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8萬元。 [2] 
2018年,羅城街道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37億元,限上商貿零售額6.4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 [4] 
羅城街道內有市場物業中心屬下的大新、孖塘、茶亭、城東、五里橋、平南、德保等大型集貿市場,有細坑批發一條街、大新工業品夜市、城南大型摩托車交易市場以及3家大型超市。 [2] 

羅城街道交通

羅城街道區位優勢明顯,是溝通大西南連接珠三角的交通要道,交通十分便利。城區距羅定機場5公里,距南江港口岸碼頭60公里。城區設有3個汽車站,每日往返省內、外主要市、縣的長途大客車有200多個班次;公共汽車和出租小車在市內往來穿梭,羅定至香港開通直達對開客車。市郊有羅定地方鐵路羅定站,是春羅鐵路與正在建設中的羅岑鐵路交匯點。城區有國道G324線和國道G234線(原省道S352)、省道S297線通過;雲岑高速公路與江羅、雲陽高速公路在城區東部交匯。
羅城街道衞星地圖 羅城街道衞星地圖

羅城街道社會事業

羅城街道教育

羅城
羅城(7張)
2017年,羅城街道有街屬完全小學6所,公辦幼兒園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685人。全街小學在校學生11731人,在園幼兒1271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120人,小學、初中、“三殘”適齡兒童入學率、升學率等各項指標均達到100%。 [2] 

羅城街道科技

2017年,羅城街道10個社區居委會均建立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配備有專門用於遠程教育的聯想電腦1套,電視機頂盒1個,彩電1台。 [2] 

羅城街道文化

2017年,羅城街道利用文化走廊,櫥窗專欄,文藝表演,文化講座等開展多種形式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活動,使黨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收到良好效果。2017年1月,開展春節遊園會,使傳統節日氣氛更濃厚,社會氛圍更和諧。12月,由市委宣傳部和文廣新局主辦,羅定市北部片鎮街協辦的羅定市第十四屆農村業餘文藝會演在羅定市生江中學舉行。該文藝會演,羅城街道組織的彈唱《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舞蹈《走進新農村》兩個節目獲得優秀節目獎。 [2] 

羅城街道體育

2017年6月,羅城街道在羅定市第四屆“市長盃”足球賽中,羅城街道代表隊奪取冠軍。 [2] 

羅城街道醫療衞生

2003年,羅城街道有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被衞生部定為一級甲等醫院和愛嬰醫院、被省評為百家文明衞生院的羅城醫院,10個社區衞生站,醫務人員共150多人。
2017年,羅城街道愛衞辦組織專業隊伍開展除“四害”活動。使用滅鼠藥物5000千克,滅蚊藥物3000千克,出動專業人員300多人次。進一步鞏固滅鼠達標成果,全方位開展滅蚊、滅蠅達標工作。 [2] 

羅城街道民政

2017年,羅城街道全年發放低保金201.9815萬元,發放軍屬優撫金39.7096萬元,發放醫療救助款95.6368萬元,受益人口252人次。街道共有低保户1851户,3678人,享受政府低保金額201.9815萬元。
2017年,羅城街道辦有171人次申報大病醫療救助,救助金額95.6368萬元;開展臨時救助252人次,救助金額8萬元;發放優撫金額601人次39.7096萬元。 [2] 

羅城街道基礎設施

羅城城市風景
羅城城市風景(3張)
羅城街道電力由省、市電網供應,充足穩定。供水由日供水量可達14.60萬噸的鎮屬羅定市自來水公司一、二水廠供應。郵政、電信、廣播、電視等各種設施配套完善。
改革開放後,羅城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至2003年,新建、擴建瀧州路、迎賓路、興華路、興業路、大新路、鳳華路、龍園東路、工業二路、工業三路、柑園路、龍華路、沿江路、環城路,街道總長達60多公里。截至2017年末,已建成或在建的商住小區達40多個。城區居民人均住宅面積32.21平方米,綠化率36.5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平方米。 [5] 

羅城街道風景名勝

羅城街道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蹟眾多。城區內有明代文塔、清代學宮、菁莪書院、明清城牆、譚御史祠、大夫第等古建築珍貴文物。
羅定文塔
在舊城河東,又稱三元寶塔,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仿樓閣式磚石結構,塔平面為八角形,外觀7層,內設13層,總高39米,塔腔為“穿壁繞平座”結構,各層設門、迴廊。檐角共懸掛64個銅鈴。頂層蓮花座塔剎柱有銘文。寶珠、相輪等鑄件重7噸,其重量為廣東古塔之最。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羅定學宮
羅定學宮 羅定學宮
位於羅城街道北關裏,俗稱文廟,始建於清順治四年(1647),是清代羅定直隸州的學宮,附設有鄉賢祠、名宦祠、德義祠等,中軸線主體建築有根星門、洋池、戟門、御路、月台、大成殿、崇聖祠等,兩側配兩院、鄉賢祠、名宦祠、魁星樓、德義祠、學署和明倫堂等,為西江流域僅存的清代學宮完整建築羣,佔地6300平方米。2005年開始修茸。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菁莪書院
位於羅城街道北區道前街。清光緒十二年(1886)由州正樑炳南等發起集資興建,併購置學田,用田租支助學生赴省考試,俗稱印金局,為帶有教育董事會性質的會所,是廣東僅存的鄉約書院之一。書院為三進合院式佈局,佔地面積935平方米,有門亭、門樓、香亭、後堂及廂房等,屋脊為高大風火山牆(俗稱鑊耳)。1985年羅定縣政府公佈為羅定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廣東省政府公佈為廣東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從2014年開始,按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關規定對善裁書院主體進行修復,2015年底基本完成修復工作。 [2] 
三羅民眾抗日指揮部舊址
位於羅城街道北區人民北路,原為彭家祠,清末民初建築,面積1088平方米。廣三路,縱三進,鏤耳封火山牆,後樓高三層,有7柱騎樓券拱式迴廊,是清末民初羅定最具規模的合族祠,1944年曾作為三羅抗日民眾武力指揮部,統率三羅地方武裝聯防保境抗日。2012年10月20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公佈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三羅民眾抗日指揮部舊址被公佈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明清城牆
位於羅城街道北部,始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明清以來,瑤亂。南明政權、三藩之亂以及天地會洪兵起義等屢屢攻破城池,城牆幾次被洪水沖毀又幾經修補,已是千瘡百孔。現存城牆段635米,城垛2個,城牆下有2級石堤,至今仍起着防洪作用。羅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譚御史祠
位於羅城街道石圍,明正德年間建。清初重修。祠堂三進,六耳房,前有庭院,中有香亭上蓋。內有明代壁畫。建築面積670平方米。2008年以來,因改造成祠堂文化室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而聞名省內外。羅定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對其進行整體規劃,2015年,石圍村民及其社區通過多方籌集人力財力,將其打造成為廉政清風文化教育基地。 [2] 
羅定三橋
羅定江於羅城街道境內有3座大橋。一橋(又稱羅定大橋)建成於1960年,橋長162.7米,橋面寬8.2米為石砌雙曲拱橋;二橋建成於1989年,橋長162.4米,橋面寬12米為混凝上鋼架拱橋:三橋(又稱瀧州大橋)建成於1997年,橋長197米,橋面寬31.2米為混凝土箱形斜拉拱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