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伯託·卡馬雷萊

鎖定
羅伯託·卡馬雷萊(意大利語:Roberto Cammarelle)於1980年7月30日生於意大利米蘭,意大利著名拳擊運動員,同時他的職業是警察。卡馬雷萊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拳擊+91公斤級金牌獲得者,也是該級別2007年芝加哥和2009年米蘭兩屆世界業餘拳擊錦標賽金牌獲得者。
中文名
羅伯託·卡馬雷萊
外文名
Roberto Cammarelle
國    籍
意大利
出生地
米蘭
出生日期
1980年7月30日
身    高
190 cm
體    重
103 kg
運動項目
拳擊
所屬運動隊
火焰山俱樂部
主要獎項
2008年北京奧運會拳擊 金牌
2007年芝加哥業餘拳擊世錦賽金牌
2009年米蘭業餘拳擊世錦賽金牌
2次獲得世界拳擊錦標賽+91公斤級金牌
重要事件
“意大利共和國榮譽騎士”勳章
職    業
警察、運動員(業餘)

羅伯託·卡馬雷萊個人特點

羅伯託·卡馬雷萊獲得比賽勝利 羅伯託·卡馬雷萊獲得比賽勝利
中文姓名:羅伯託·卡馬雷萊 外文姓名:Roberto Cammarelle
國籍:意大利
出生日期:1980年7月30日 [1] 
出生地:米蘭,倫巴第大區
身高:190cm
體重:103kg
職業:運動員
項目:拳擊
愛好:踢足球、聽音樂、玩網絡遊戲
重要獎項:
2008年北京奧運會拳擊+91公斤級金牌,
2次獲得世界拳擊錦標賽+91公斤級金牌

羅伯託·卡馬雷萊奧運奪冠

4位意大利北京奧運會金牌獲得者合影 4位意大利北京奧運會金牌獲得者合影
羅伯託·卡馬雷萊在決賽中的對手是中國的張志磊,張志磊是2007年亞洲錦標賽的亞軍,此外他還是2005年世界錦標賽的第五名,2007年世界錦標賽的第三名。在之前的比賽中,羅伯託·卡馬雷萊首先戰勝了克羅地亞的馬爾科·托馬索維奇,隨後擊敗哥倫比亞的奧斯卡·裏瓦斯。半決賽中,他又戰勝了英國的戴維·普萊斯,進入決賽。
羅伯託·卡馬雷萊(右)戰勝中國選手張志磊 羅伯託·卡馬雷萊(右)戰勝中國選手張志磊
首回合比賽,羅伯託·卡馬雷萊率先取得三分,張志磊此後雖然擊中有效部位獲得1分,但對手實力強大首回合比賽結束後將比分鎖定在6比1,張志磊大比分落後。次回合的比賽,羅伯託·卡馬雷萊仍然優勢明顯,雖然張志磊連得2分,但張志磊仍然在第二回合以3比11大比分落後。第三回合,張志磊仍然1比2落後對手,大比分則是4比13。最後一個回合,羅伯託·卡馬雷萊重拳將張志磊擊倒,雖然張志磊堅持站起來參加比賽,裁判終結比賽,羅伯託·卡馬雷萊獲得比賽勝利。 [2] 
比賽結束,獲得金牌的是意大利選手羅伯託·卡馬雷萊, [3]  獲得銀牌的是張志磊,獲得銅牌的是英國選手戴維·普賴斯和烏克蘭的維亞切斯拉夫·格拉茲科夫。
比賽後,卡馬雷萊接受採訪時稱來北京的目標就是奪金,他説:“我來這裏就是為了奪金,半決賽中我打得不錯,即使今天的5個裁判都是中國人我也能贏。” [4] 
在被問及是否會轉為職業拳手時,卡馬雷萊説:“還不一定。我不會一直參加奧運會和業餘拳擊比賽,我會在我的家鄉米蘭參加世界錦標賽,然後也許會退役。大家都知道我已經28歲了。”
比賽時間
比賽性質
對陣雙方
比分
2008年8月13日 21:59
男子超重量級1/8決賽
羅伯託·卡馬雷萊VS馬爾科·托馬索維奇(克羅地亞)
PTS 13:1
2008年8月18日 21:51
男子超重量級1/4決賽
羅伯託·卡馬雷萊 VS 奧斯卡·裏瓦斯(哥倫比亞)
PTS 9:5
2008年8月22日 21:53
男子超重量級半決賽
羅伯託·卡馬雷萊 VS 戴維·普賴斯(英國)
RSCH R2 1:11
2008年8月24日 16:27
男子超重量級決賽
羅伯託·卡馬雷萊 VS 張志磊(中國)
RSCH R4 0:19

羅伯託·卡馬雷萊個人獎項

奧運會獎項
羅伯託·卡馬雷萊 羅伯託·卡馬雷萊
2012年倫敦奧運會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銀牌 [5]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金牌
2004年雅典奧運會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銅牌
世錦賽獎項
2007年芝加哥世界業餘拳擊錦標賽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金牌
2009年米蘭世界業餘拳擊錦標賽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金牌
2005年綿陽世界業餘拳擊錦標賽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銅牌
歐錦賽獎項
2002年彼爾姆歐洲業餘拳擊錦標賽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銀牌
2004年普拉歐洲業餘拳擊錦標賽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銀牌
2011年安卡拉歐洲業餘拳擊錦標賽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銀牌
地中海運動會獎項
2005年阿爾梅里亞地中海運動會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金牌
2009年佩斯卡拉地中海運動會 男子拳擊91公斤以上級 金牌
其他獎項
2004年9月27日,被意大利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授予“意大利共和國榮譽騎士”勳章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