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伯塔·魯德尼克

鎖定
羅伯塔·魯德尼克(Roberta L.Rudnick),女,1958年8月23日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授。 [1-2]  [4-5] 
羅伯塔·魯德尼克於1980年畢業於波特蘭州立大學;1983年獲得美國沙羅斯州立大學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澳大利亞國立學博士學位;1989年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1994年任哈佛大學助理教授;1997年晉升為哈佛大學副教授;2000年任教於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201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2]  [4-5] 
羅伯塔·魯德尼克主要從事大陸的組成與演化等領域的研究。 [1] 
中文名
羅伯塔·魯德尼克
外文名
Roberta L.Rudnick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
出生日期
1958年8月23日
畢業院校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1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羅伯塔·魯德尼克人物經歷

羅伯塔·魯德尼克近照 羅伯塔·魯德尼克近照
1958年8月23日,羅伯塔·魯德尼克(Roberta L.Rudnick)出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
1980年,畢業於波特蘭州立大學,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83年,獲得美國沙羅斯州立大學碩士學位。
1988年,獲得澳大利亞國立學博士學位。
1989年,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
1994年,任哈佛大學助理教授。
1997年,晉升為哈佛大學副教授。
2000年,任教於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
2010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15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1-2]  [4-5]  [8] 

羅伯塔·魯德尼克主要成就

羅伯塔·魯德尼克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羅伯塔·魯德尼克與學生在一起 羅伯塔·魯德尼克與學生在一起
羅伯塔·魯德尼克建立了被學術界廣泛接受的地殼結構模型,並提供了可靠的大陸地殼的平均組成。她提出俯衝至地幔深部的金紅石榴輝巖是解決大陸地殼和上地幔“Nb/Ta不平衡”之謎的關鍵。通過岩石圈地幔厚度與熱產率資料的聯合運用,她有效地約束出穩定的太古代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厚度應小於150~200 km。她開啓和發展了多項地球科學研究方法和技術,如確定岩石圈厚度和下地殼組成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聯合方法、岩石圈地幔時代確定的Re-Os同位素方法、鋯石/斜鋯石U-Pb年齡測定的激光技術等。她帶領研究生們致力於Li同位素地球化學這一前沿領域的研究,為研究大陸的化學風化作用和地殼物質再循環過程提供了新方法。 [1] 
  • 學術論著
截至2011年5月,羅伯塔·魯德尼克已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7篇論文發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論文被SCI引用4844次 [9]  ,其主要論著有《製造大陸地殼(Making continental crust)》《大陸地殼的組成(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華北克拉通下地殼的再循環(Recycling of lower crust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等。 [6] 

羅伯塔·魯德尼克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學校名稱
課程名稱
授課時間
哈佛大學
《環境科學導論:固體地球》 [8] 
1996年秋季學期、1997年
《地球科學導論》 [8] 
1998年秋季學期、1999年秋季學期
《地球的化學演化》 [8] 
1995年、1996年、1997年
《地球化學導論》 [8] 
1998年秋季學期
《火成岩和變質岩石學導論》 [8] 
1996年春季學期、1997年春季學期
《大陸的起源和演變》 [8] 
1995年春季學期、1998年春季學期
馬里蘭大學
《物理地質學(講座和實驗室)》 [8] 
2004年秋季學期
《地球化學原理》 [8] 
2000年秋季學期
《火成岩和變質岩石學》 [8] 
2001年春季學期
《大陸的起源和演變》 [8] 
2002年秋季學期、2003年秋季學期
  • 培養成果
據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羅伯塔·魯德尼克已在合作中培養了4名中國籍的博士研究生和一批中青年學術人才。 [1] 
  • 講學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15年4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傑出講座“Earth's unique Continents”報告會 [3] 

羅伯塔·魯德尼克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2006年
AGU鮑文獎
2010年
2011年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 
2011年
2012年
MSA達納獎章(Dana Medal) [5-6] 
美國礦物學會(MSA)

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4]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 [4] 

歐洲地球化學協會會士 [4] 
歐洲地球化學協會

國際地球化學協會會士 [4] 

美國地質學會會士 [4] 

美國礦物學會會士 [4] 

羅伯塔·魯德尼克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2年
《地球化學與宇宙化學學報》客座編輯 [8] 
1996年—2001年
《前寒武紀研究》編輯委員會委員 [8] 
1998年—2000年
《地球物理研究雜誌》副主編 [8] 
2000年—2010年
《化學地質學(Chemical Geology)》主編 [1]  [5] 
2001年—2002年
美國礦物學會(MSA)特聘講師 [6] 
2003年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國際編輯 [8] 
2003年
國際地球化學協會研究員委員會委員
2003年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VGP提名委員會主席
2004年
國際地球化學協會研究員委員會主席
2004年
美國地質學會英格森講師 [6] 
2004年
美國礦物學會獎勵委員會委員
2005年
2005年—2006年
美國礦物學會研究資助委員會主席
2006年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戴利講師 [6] 
2011年
中國地質大學客座教授 [9] 

羅伯塔·魯德尼克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羅伯塔·魯德尼克的丈夫的名字是威廉·麥克唐納(William McDonough),曾任馬裏蘭大學教授。 [7] 

羅伯塔·魯德尼克人物評價

羅伯塔·魯德尼克 羅伯塔·魯德尼克
“羅伯塔·魯德尼克通過多種方式來提升中國固體地球科學及科學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及學術地位,為中國固體地球科學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1] 
“羅伯塔·魯德尼克為中國華北克拉通成為當前國際地球科學研究的前沿做出了重要貢獻。她與中國國內多家學術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並幫助他們在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做出重要貢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評) [3] 
“羅伯塔·魯德尼克是國際頂尖中青年地球化學家之一,是國際下地殼地球化學研究領域最傑出的科學家,她在全球下地殼結構、組成、生長和殼幔交換作用研究方面做出了奠基性工作。”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評)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