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缺翅目

鎖定
缺翅目(Zoraptera)為一類原始的稀有昆蟲,具有集羣的生活習性。缺翅目是昆蟲綱中最小的一個目,也是瞭解最少的一個目。該目1913年首先建立,由於最初發現的種類都是無翅型,故命名為缺翅目,後來才發現有翅型。
中文名
缺翅目
拉丁學名
Zoraptera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缺翅目
學    科
生物工程
英    文
Lack of spectacle

缺翅目基本信息

缺翅目
觸角九節缺翅目,一節尾須二節跗;
無翅有翅常脱落,隱居高温高濕處 [1] 

缺翅目簡介

缺翅目缺翅目該目1913年命名,由於最初發現的種類都是無翅型,故命名為缺翅目,但後來也發現有翅型種類。為一類原始的稀有昆蟲。體長很少超過3~4毫米。口器咀嚼式,觸角念珠狀,頭大。常無翅,有翅型的翅狹長,膜質,翅脈簡單。腹部10節,尾須短而不分節。雌蟲無產卵器。漸變態。羣居,幼蟲和成蟲通常集聚在一起。多生活在常綠闊葉林內,在倒木、折木的樹皮下。 [2] 
已知1科1屬39種,中國僅知3種,即中華缺翅蟲Zorotypus sinensis Huang,1974),分佈於西藏察隅地區;墨脱缺翅蟲Zorotypus medoensis Huang,1978),分佈於西藏墨脱地區;紐氏缺翅蟲(Zorotypus newi Chao & Chen,2000)),分佈於台灣地區。 [3-5] 
體微小,體長1.5~2.5mm,身體扁平。頭大,口器咀嚼式,觸角長,念珠狀。無翅個體無複眼,有翅個體有複眼和單眼。有翅型有2對膜質翅,翅狹長,只有1~2條翅脈,易脱落。3對足適於爬行,跗節2節。腹部10節,尾須1節,雌蟲無產卵器。漸變態。卵橢圓形。若蟲似成蟲,色較淺,乳白色。有翅型若蟲觸角8節,後增到9節,端部數節為念珠狀。有多型現象,有些個體有翅和複眼,其他個體無翅、無複眼。有翅個體成熟後翅即脱落。脱翅後的成蟲隱藏在樹皮或腐木下生活,取食真菌孢子和小的節肢動物。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和季雨林中,有時出現在白蚊巢內,取食真菌。 [2] 

缺翅目形態

缺翅目 缺翅目
缺翅目成蟲的體長一般不到 4毫米。有翅型翅展約7毫米。缺翅型體褐色,頭近三角形,觸角9節。念珠狀。無單眼和複眼。口器咀嚼式。胸部發達,前胸背板近方形,中、後胸背板後緣稍大,成梯形。6足粗壯,適於奔跑。後足腿節下側緣有一列從基部開始的由長到短、整齊排列的剛刺。腹部前8節構造相似。雄蟲第9節背板後緣中央有棒狀突出,最後一節背板後緣中央有一片狀結構,在第9節棒狀突出下面。腹末節腹板因種類不同而各異,有不同的毛序。尾須不分節,乳頭狀。有翅型體色暗黑,頭額部兩側有黑色複眼,中部有 3個單眼。胸部有2對狹長的翅,翅面密佈絨毛,前翅長於後翅,翅脈簡單,僅有徑脈(R、Rs)、中脈(M)和肘脈(Cu);後翅脈更少,僅有人字脈縱貫其間。

缺翅目習性

缺翅目 缺翅目
發育為漸變態。卵為卵圓形,胚胎後期由於膨脹,頭上胚膜突然爆破而孵化成第一齡若蟲。眼。觸角8節。周身密佈短毛。有翅型若蟲在老熟期,觸角可達9節;頭部兩側有複眼,額面有3個單眼;中、後胸各有1對翅芽,深褐色,密佈小毛,翅脈簡單,隱約可見。成蟲和若蟲有集羣性。有翅成蟲雙翅脱落後也能殘留翅基。這些特點與白蟻相似,但無社會性組織結構和品級分化。缺翅蟲一般生活在常綠闊葉林中,多發現於楠木樹皮下、朽木或腐殖土內,有時可生活在白蟻巢附近,在消化道內可找到真菌孢子和蟎類殘片。

缺翅目演化

多數學者認為缺翅目與齧蟲目有比較密切的親緣關係。蟲主要分佈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熱帶雨林季雨林內,就整個類羣而言,它是一個廣佈的目,東西半球各有十幾個分佈區;就各個種來説,卻是典型的窄分佈,90%以上的種僅出現於某一特定的地區。這種廣佈目和窄布種的現象表明缺翅蟲是一個相當古老的類羣。大陸和島嶼上的缺翅蟲的起源和進化可能與大陸漂移有關。在原始的同一個大陸上,缺翅蟲有共同的起源。隨着原始大陸的解體和漂移,缺翅蟲的祖先也分離、解散,並且在新的條件下生活、繁殖、發展與進化。
缺翅目 缺翅目
中國已知2種缺翅目昆蟲的分佈區域十分接近,距僅200多公里,但並不互相重疊,分別生活在各自的分佈區內。由於形態特徵十分相象,雄性外生殖器同屬一個類型,它們顯然是來自同一祖先的近緣種。它們的祖先類羣生活在低海拔的闊葉林內,並與南亞原始缺翅蟲有着密切聯繫。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發生的時候,第四紀曾經出現多次冰期,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缺翅蟲在高原的庇護下避免了嚴寒的襲擊而被保存下來,形成東半球缺翅蟲最北的分佈區。隨着造山運動的繼續發展,西藏地區的原始缺翅蟲又被分隔,在漫長的進化道路上形成同一地域的兩個近緣種。

缺翅目分佈

世界已知1科1屬27種,多數分佈在近赤道兩旁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多生活在常綠闊葉林內,在倒木、折木的樹皮下。
通常幼蟲和成蟲集聚在一起,驚動後四處奔跑逃逸,十分活潑有趣。中國1973、1974年才在西藏發現2種缺翅蟲,分別命名為中華缺翅蟲和墨脱缺翅蟲。
缺翅目昆蟲主要分佈於南美、中美、非洲、亞洲南部及夏威夷等熱帶、亞熱帶地區,每種分佈區十分狹窄,尚未發現廣佈種。
缺翅目 缺翅目
陸生,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和季雨林中。脱翅後的成蟲有羣居習性,多成羣生活於樹皮下、腐木下、土壤中,也有的生活於蟻巢中。取食真菌孢子和小的節肢動物 [2] 
參考資料
  • 1.    彩萬志,李虎編著. 中國之美 中國昆蟲圖鑑[M]. 2015
  • 2.    袁鋒. 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 昆蟲分類學 植保專業用[M]. 1996
  • 3.    彩萬志,李虎編著,中國之美 中國昆蟲圖鑑,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5,第88頁
  • 4.    Zorotypus Silvestri, 1913  .biolib[引用日期2020-05-13]
  • 5.    申效誠,中國昆蟲地理,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8,第3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