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繪畫的物質性

鎖定
繪畫的物質性——
繪畫的物質性(The materiality of painting)是藝術家藉助繪畫材料和繪畫技法,來完成繪畫實現時所顯現出的,超出藝術家意圖之外的精神部分,是一種來自繪畫自身主體的精神體現,藝術家作為藝術的實現者推動了藝術的實現。 [1-3] 
繪畫是圖像經驗的物質性體現,也是所有視覺藝術的起始,而藝術的物質性決定了藝術的獨立性,繪畫的物質性就是以繪畫作為視覺藝術的起始點,來重新思考藝術的獨立存在。繪畫的“肉身”體現了繪畫的物質性同時也體現了繪畫的實體存在,用繪畫的物質性來理解視覺藝術的物質性就會變得更為樸素和明顯,討論繪畫的物質性,就是在討論繪畫的開始、同時也是在討論繪畫的歸宿,而物質性在藝術中存在的必要,就是所有視覺藝術獨立存在的前提。 [1-3] 
中文名
繪畫的物質性
外文名
The materiality of painting
別    名
繪畫物質性
價    值
以繪畫自身主體來討論繪畫存在的獨立性
觀點出自
李鋼——物質性與藝術的精神 [1]  [3] 

繪畫的物質性洗掉繪畫——

洗掉繪畫( Washed Off Painting)李鋼把自己以往的油畫作品用清水浸泡搓洗,把畫布上的顏料、圖像,包括圖像所生成的意義一併用清水搓洗掉,目的是為了讓油畫回到自身,不被圖像所牽制,最後剩下的只有清洗過後的畫布。在繪畫創作中,李鋼意識到繪畫如果只圍繞圖像與個人情感表達,就會沉溺在圖像敍事和個人抒情的邏輯裏,使得繪畫成為了藝術家傳遞個人意圖的工具,而並非繪畫自身,最終限制了繪畫發展的維度。如李鋼所述“藝術家在繪畫中所傳達的個人意圖太強會遮擋住繪畫存在的本真,藝術家渴望追求真理,卻一直被自己的意圖掩蓋了真相。”由此便以搓洗衣服的方式,用清水清洗,洗掉自己多年以來留存的繪畫,同時也是自我對繪畫史的一次清洗,而這時被清水洗掉的畫面衝破了圖像敍事與個人情感的束縛,終結了以個人意圖主宰的繪畫,同時又標誌着繪畫自身物質性獨立的開始。 [1-3] 
《洗掉繪畫——希臘》李鋼  2008 《洗掉繪畫——希臘》李鋼 2008 [1]

繪畫的物質性質感繪畫——

質感繪畫(Texture Painting)李鋼先以很粗的麻繩——而不是人們通常使用的細麻線——編織畫布,再在這些質地異常粗糙、顆粒異常粗大的畫布上堆積、塗抹顏料,組織畫面,畫布的自身結構和顏料咬合,充分的把繪畫特殊的質感凸顯出來,同時也顛覆了傳統繪畫的觀看經驗,消除了圖像和語言的羈絆,將觀眾置身於油畫的物質性當中形成感知,使繪畫獨立於圖像與語言之外,顯現出了繪畫之內的真實,一種繪畫自身無蔽的真實。質感不是顏料的筆觸和厚薄,而是來自油畫的自身徹底的構成。 [1-3] 
《質感繪畫——噴泉》李鋼 2017 《質感繪畫——噴泉》李鋼 2017 [1]

繪畫的物質性草圖繪畫——

草圖繪畫(Sketch Painting)是以油畫開始時的草圖狀態為創作主體,是發生在油畫開始裏的繪畫作品,草圖既是藝術誕生時最早的衝動,又是離藝術靈感最近的地方,李鋼將草圖的神秘性和畫布的層次結構融合到一起,強調出了油畫的主體物質性,同時減弱了藝術家的過度參與,充分的彰顯了油畫的開始,使油畫回到了墮落之前,讓油畫永駐於靈感誕生時的衝動之中,《草圖繪畫》就是繪畫的心靈,更是靈感和衝動永遠保持鮮活的地方。 [1-3] 
《草圖繪畫——蜜蜂》李鋼 2020 200CM/200CM 《草圖繪畫——蜜蜂》李鋼 2020 200CM/200CM

繪畫的物質性底色——

底色(Bottom Color)
顏色是無法把握的,能把握的是顏料,顏料是顏色的替身,是對色彩的模仿。現代顏料的標準化生產使得繪畫變得便捷,但同時也稀釋了畫家情感傳達時的純度,丟失了顏料的合法性,使顏料變成了對顏色模仿的工具和手段。在原始繪畫中,顏料和畫面是相互統一的,原始繪畫中顏料的選擇及製作是根據具體描繪的對象而產生,比如原始壁畫中,獵人用獵物血液混合泥土繪製的狩獵圖景,獵物血液混合而成的顏料就成了獵人狩獵時情感再現的合法路徑,在此作品中,李鋼正是以“獵人”這一概念,讓情感初始的底色,通過故鄉泥土製成的顏料在畫布上得以實現,為顏料在畫布上找到了合法性,使初始情感與繪畫形成了統一。 [4-5] 
《底色 》李鋼 2021   泥土 顏料製作工藝  《底色 》李鋼 2021 泥土 顏料製作工藝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