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繪事院

鎖定
繪事院初名“繪事樓”畫館,清同治七年(1868年)建,是法國式兩層磚木結構建築。上層為繪事樓(繪事院),繪製船身構造圖樣、繪製機器圖樣以及測算、設計;下層為合攏廠(安裝車間),佔地1689平方米。繪事院現為馬尾造船廠廠史陳列館。
船政學堂注重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設立繪事院、藝圃等。繪事院學生學制圖、繪算,藝圃培養中高級造船工人。繪事院優秀生可升入前學堂,藝圃也有學生進入後學堂。 [2] 
中文名
繪事院
別    名
藝圃
成立時間
1868年2月
佔地面積
1689 m²

繪事院發展歷史

福建船政學堂早期,聘歐籍洋員來廠造船並訂立合同:以洋監督日意格為首的外聘團隊,在五年時間內(從1869年2月起算),須在馬尾製造輪船16艘,同時還要教會船政員工能自主製造和駕駛輪船。為此,船政建廠之際,也創設船政學堂,分兩大專業,一為船舶製造,亦稱前學堂,以法語教學;二為輪船駕駛,稱後學堂,以英語教學。經過正式招生,船政學堂1867年2月開學。由於前學堂屬工程技術專業,學習難度很大,不少學生跟不上課程而退學。
造船工程展開後,由洋員主持的繪事院工作量繁多,圖紙的繪製和現場放樣需要大批人手。船政即招收一批聰穎少年作為洋員幫手,稱為藝徒。藝徒們工作勤奮且好學,他們必須掌握外語,學會識別圖紙,所以他們也要讀法文,學習繪圖。邊幹邊學中,年輕人進步很快。當船政前學堂生員不足之際,經洋員推薦,船政大臣沈葆楨破格從中選拔十位藝徒,充實到製造專業班,與正規招考的學生一道學習。他們雖然入學晚了近一年,但有繪事院工作基礎,對造船技術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專業課程很快跟上。看到這種現象,沈葆楨很是高興,經奏準朝廷,把繪事院的藝徒納入教學範疇,在1868年2月開設藝徒班,日意格則規範化地稱之為“設計學校”。繪事院因此具備教育功能,這是船政辦學的又一創舉。 [1] 

繪事院歷史地位

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指出:中國的職業教育是從馬尾開始。船政繪事院的藝徒教育很有成效,沈葆楨從中得到啓發,緊接着又開辦了培訓各工種藝徒的學校,稱為“藝圃”。藝圃為船政培育出眾多可擔任技術領班的人才,有力地推動了船政造船發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