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章丘市繡水中學

鎖定
濟南市章丘區繡水中學,始建於1987年,佔地面積19965平方米,建築面積10510平方米,現有30個教學班,教職工130人,學生1800名,是明水城區聞名遐邇的老牌名校,穩居章丘市初中學校排頭兵領跑地位。 [1] 
中文名
濟南市章丘區繡水中學
創辦時間
1987年
佔地面積
19965平方米
建築面積
10510平方米

章丘市繡水中學學術研究

一、德育為首,五育並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一)構築“三位一體”的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格局。
發揮課堂教育主陣地作用,營造處處育人的濃厚氛圍。全體教師整合各種德育資源,把握中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特點,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於教學中;通過開展新《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學習教育活動、開展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演講比賽,召開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研討會,提高了全體師生對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學校與公安、交警大隊、環保局等單位建立共建關係,聘請有關單位的領導,定期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利用校報、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與家長簽定教育協約等形式,向家長及時通報學校的教育情況,宣傳家庭教育的有關知識。學校、社區、家庭聯手規範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構築了“三位一體”的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格局。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和使用
為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學校先後開發了校本課程《我們的校園》、《繡中心語》。《我們的校園》包括章丘文化、學海導航、校園文化、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智慧書包 8 項內容;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刊物《繡中心語》分為德育在線、七彩校園、家教園地、心海揚帆、成長曆程、內心世界六章十八節內容。《繡中心語》創刊為搞好學生心理諮詢,疏導學生心理障礙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校本課程的開發使用,體現地方人文教育,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突出學校辦學特色,促進了學生健康發展。
(三)紮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我校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以在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內容。研究性學習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目的,着眼點是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學校通過《繡中校報》印發研究性學習材料,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實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報告的寫法等進行專題培訓。學校 26 個研究性學習小組活動開展的紮實有效,一年來,有 10 篇研究性學習調研報告在《今日章丘》上發表。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拓寬了知識面,豐富了人生閲歷。
二、轉變理念,規範管理,走教改教研之路
(一)更新教育理念,大搞教育科研
為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儘快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學校充分利用“空中英才學校”遠程教育資源,週六全天組織教師集中收看上海建平中學教育專家有關課程改革的報告,週一到週五,分學科組織教師收看來自上海的典型教學案例錄像。學校先後選派 50 多名骨幹教師外出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學習。聘請全國“和諧教學法”創始人 王敏勤 教授作了關於和諧教學的專題講座;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會會長 張華 教授作了學生心理教育專題報告;山東省教育學院 王維 教授作了《新課程與教學改革》專題講座。通過組織教師學習、聆聽專家講座,進一步落實教師的“充電”、“換腦”工程,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增強了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教育科研的責任意識。學校經多年潛心研究,自主形成的 “三板塊層進式民主化”教學模式,被評為濟南市十大教學模式,受到中語會和中央教科所的高度重視。 04 年 3 月 13 日中語會秘書長 顧之川 教授、中央教科所 張鵬舉 博士和濟南市教研室 楊宏麗 老師等一行 6 人來我校就課題研究進行調研,對我校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顧 教授親筆揮毫“守正出新”四個大字給予鞭策和鼓勵。以國家“十五”科研課題《綜合實踐課程實驗與研究》為重點,以學校創建的“三板塊層進式民主化”教學模式為主線,承擔國家、省、市科研課題 12 項,形成組組有課題、人人搞教研的濃厚氛圍,教師素質全面提高。兩年來,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六十餘篇,其中有六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頭版頭條公開發表。現學校有山東省優秀教師 1 人,山東省優質課 1 人,濟南市拔尖人才、名師 1 人,濟南市教研室學科中心組成員 6 人,濟南市教學能手 2 人,濟南市優質課 10 人,濟南市章丘區學科帶頭人 8 人,教學能手 17 人,立標人 16 人。
(二)、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學校不斷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和教研組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教改、教研活動。把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研活動的核心內容,以轉變教學觀念、建立新型師生關係為標準,以優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使每一位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為目的,積極穩妥的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學中逐步形成了以學生為本,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師生關係,做到了教與學的有機統一,教師們還有意識地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在課堂學習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動腦思考中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在快樂中主動的學、教師在教學中體驗成功的喜悦,達到了教學相長。進入課堂,可以看到師生之間的心拉得更近了,學生自由發表見解的空間增大了,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多了,師生間的關係更融洽了……;學生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得到了發展。逐步改變了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你説我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中更多的是熱烈的討論,生動的遊戲、比賽,認真的操作和研討、形式多樣的探索……。
學校制定並實施了繡水中學教師崗位評估方案、教師備課制度、課堂教學常規制度、聽課評課制度、優質課評價標準、優秀教研組評選辦法等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和規定,從教育教學思想、常規教學行為、課堂教學改革以及師生關係和諧等方面加強對教師的管理,以規範教師教學行為,激發教師教學改革的內在活力,使全體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建立學生素質綜合評價體系,從思想道德、文化智能、心理健康、美育和身體素質四大項 20 條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採用學生自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等形式,改變過去僅憑考試成績定學生優劣的評價機制,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培養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校長寄語:用心辦好學校教育,傾力打造齊魯名校。

章丘市繡水中學文化傳統

發揮學生強勢智慧,豐富學生第二課堂,為充分發揮學生特長,使學生強勢智慧得到更好的發展,學校積極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
成立“小荷”文學社 學校成立了以學生主體參與的“小荷”文學社。文學社成員全部由學生自主報名參加,由社團成員選出社長、編輯。“小荷”文學社,成為學生展示才華、發揮強勢智慧的平台。曾在一年裏,“小荷”文學社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習作 50 多篇,並由學生編寫出版了《晴天 . 雨天》、《零瓊碎玉集》兩本學生習作集,受到《山東教育導報》總編 吳三元 教授的好評。學校被《山東教育導報》社聘為小記者站,有 20 名學生被聘為特約小記者。
課餘活動豐富多彩 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立各種課餘活動興趣小組。各活動小組有計劃、有時間、有內容,教師長年進行跟蹤輔導訓練,教導處分工負責各小組的活動。各小組活動的開展,為特長學生髮展提供了可靠的載體 , 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先進的辦學思想,科學的管理方法,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打造了大批高素質、全能型的人才。三年來,我校 有 300 餘名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藝術、書法、徵文比賽中獲獎,其中有 33 人獲國家級一等獎;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我校學生張繼平發明的音樂健身劍、李正茂發明的拉線手按兩用開關、強方舟發明的鈎釘,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學校體育運動隊在濟南市章丘區中學生春季田徑運動會上,連續三年奪得冠軍;在濟南市章丘區中學生籃球比賽中,學校男子籃球隊已獲三連冠,女子籃球隊獲四連冠。
回顧過去我們無比自豪,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總結經驗,尋找差距,迎頭趕上。我們將發揚“充滿激情、崇尚務實、倡揚創新、追求卓越”的章丘教育精神,把繡水中學這塊品牌打造的更加響亮,使高素質的一流人才源源不斷的從繡水中走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