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線羽鳳尾蕨

鎖定
線羽鳳尾蕨(Pteris arisanensis Tagawa)是鳳尾蕨科、鳳尾蕨屬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1.5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被黑褐色鱗片。葉簇生;柄約與葉片等長,稍有光澤,光滑;葉片長圓狀卵形,二回深羽裂(或基部三回深羽裂);側生羽片對生,略斜向上,無柄或下部的有短柄,披針形,先端長尾尖,頂生羽片的形狀、大小及分裂度與中部的側生羽片相同,裂片互生,鐮刀狀長圓形,先端鈍或短尖,基部稍擴大,全緣。羽軸下面隆起,禾稈色,光滑,裂片基部下側一脈出自羽片的羽軸,網眼以外的小脈皆分離並伸向缺刻底部。葉綠色、黃綠色或棕綠色,無毛。
分佈於中國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西南部、雲南。也廣泛分佈於亞洲熱帶地區和馬達加斯加。生長在海拔100-1800米的密林下或溪邊陰濕處。
線羽鳳尾蕨可提取鞣質、植物膠、油脂、染料等化工原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線羽鳳尾蕨
拉丁學名
Pteris arisanensis Tagawa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6] 
鳳尾蕨科
鳳尾蕨屬
線羽鳳尾蕨
命名者及年代
Poir.,1804

線羽鳳尾蕨形態特徵

線羽鳳尾蕨
線羽鳳尾蕨(6張)
陸生。 [2]  植株高1-1.5米。根狀莖短而直立,粗1.5-2釐米,先端被黑褐色鱗片。葉簇生(6-8片);柄約與葉片等長,粗3-4毫米,基部棕色,向上與葉軸為禾稈色,稍有光澤,光滑;葉片長圓狀卵形,長50-70釐米,寬20-30釐米,二回深羽裂(或基部三回深羽裂);側生羽片5-15對,對生,略斜向上,無柄或下部的有短柄,披針形,長15-25(33)釐米寬3-4(5.5)釐米,先端長尾尖,基部圓楔形並稍偏斜,篦齒狀深羽裂達羽軸兩側的闊翅,頂生羽片的形狀、大小及分裂度與中部的側生羽片相同,基部一對羽片與其上的羽片異形,即其基部下側有1片篦齒狀羽裂的小羽片(形狀和羽片相同但較短小);裂片25-35對,互生,近平展或斜展,疏離或毗連,鐮刀狀長圓形,長2-3釐米,寬5-8毫米,先端鈍或短尖,基部稍擴大,全緣。羽軸下面隆起,禾稈色,光滑,上面有狹縱溝,溝兩旁有刺,羽軸兩側的翅寬6-10毫米。側脈兩面均明顯並隆起,斜向上,從基部以上二叉,裂片基部下側一脈出自羽片的羽軸,上側一脈出自主脈基部,相鄰裂片基部相對的兩小脈直達缺刻底部或附近,在缺刻底部開口或相交成一高尖三角形,或有時沿羽軸兩側聯結成一列不連續的三角形網眼,網眼以外的小脈皆分離並伸向缺刻底部。葉幹後近革質,綠色、黃綠色或棕綠色,無毛。 [3]  該種孢子具三裂縫,赤道軸長44±1.6微米,極軸長42±0.9微米,具明顯赤道環。 [4]  [7] 

線羽鳳尾蕨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台灣、廣東(中部及西部)、海南、廣西(昭平、平南、扶綏、上思、百色、隆林)、貴州西南部(冊亨)、雲南(中部、南部及西部)。也廣泛分佈於亞洲熱帶地區和馬達加斯加。生長在海拔100-1800米的密林下或溪邊陰濕處。 [3] 

線羽鳳尾蕨生長習性

  1. 孢子萌發及原絲體:孢子接種5天后萌發,萌發時首先由孢子裂縫處向外延伸出一條初生假根,但假根在伸長過程中常產生不定向的彎曲。孢子接種8天后發育為原絲體,原絲體營養細胞發育方向與假根初生方向垂直,其頂端細胞內含大量葉綠體,萌發型為書帶蕨型。原絲體發育為片狀體方式同有刺。
  2. 片狀體及成熟原葉體:該種發育較慢,培養至20天時僅少數原絲體轉為二維生長。片狀體偏心形,發育過程與有刺鳳尾蕨片狀體發育過程極為相近。接種60天左右時發育為對稱心形的成熟原葉體,原葉體發育類型為水蕨型。
  3. 生長點及其附近細胞:線羽鳳尾蕨生長點附近細胞分佈特徵與有刺鳳尾蕨生長點細胞特徵較相近。營養細胞多邊形,且除生長點區域以外的細胞隨着原葉體的發育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大,其內葉綠體數也會逐漸增多,並且與之前介紹的鳳尾蕨類配子體相似,其內葉綠體為球形或橢球形。邊緣細胞兩端凸起,中間凹陷,為典型的“波型”邊緣細胞。另外,當原葉體細胞受到機械損傷時,受損細胞快速死亡,其周圍細胞在細胞死亡初期並不明顯活動,而到了後期則會迅速向中心膨脹,以減少受損面積。
  4. 假根:線羽鳳尾蕨假根管狀,直徑19±0.6微米,偶有彎曲出現。少數假根中部具收縮和凸起的現象。
  5. 性器:原葉體兩性,性器為薄囊蕨型。培養至60天左右發生精子器。精子器球狀,直徑39±0.8微米,成熟精子器內含有大量蜷縮成球狀的精細胞。頸卵器出現較晚。培養至80天左右才有少量頸卵器出現。 [4] 

線羽鳳尾蕨繁殖方法

材料的採集與保存:將着生有新鮮成熟孢子的孢子葉置於紙袋中,並將紙袋口封住,存放於乾燥、避光處。待一週後,大部分成熟孢子囊開裂,孢子自然散落。此時,將孢子收入到硫酸紙袋中,置於4℃冰箱中保存備用。
孢子常規培養:取潔淨乾燥直徑為15釐米的培養皿,放入直徑為14.8釐米,厚度為0.8釐米的一層薄海綿。然後將經過高温滅菌過的細壤均勻播撒在培養皿內,鋪平、稍壓實。用滴管在培養皿邊緣處滴加適量的蒸餾水將土壤潤濕。將孢子均勻彈撥在培養基上,置於25±1℃,相對濕度為50%,培養光照時間12小時/天,強度設為50微摩爾/(平方米·秒)的條件下培養。 [4] 

線羽鳳尾蕨主要價值

線羽鳳尾蕨可提取鞣質、植物膠、油脂、染料等化工原料。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