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綿陽市音樂家協會

鎖定
綿陽市音樂家協會成立於1988年3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全市專業、業餘音樂工作者自願結合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羣眾性學術團體。
中文名
綿陽市音樂家協會
地    點
綿陽市
成立於
1988年3月
領    導
中國共產黨

綿陽市音樂家協會發展歷史

協會組織會員不斷提高政治思想和業務水平,致力於市內的民族民間音樂蒐集、整理、研究工作,弘揚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組織開展音樂理論研討、音樂創作、羣眾性音樂比賽演出、競技音樂表演等活動,豐富活躍人民羣眾音樂文化生活,為“兩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截止2001年底,協會有會員358人,其中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3人,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77人,協會下屬團體會員一個(江油市音協)。

綿陽市音樂家協會協會成果

協會參與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工作,全面完成了國家文藝學科重點科研項目十六文藝集成、志書編纂工作的《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四川綿陽市卷》,編印了市、縣資料卷,為國家卷選送了資料。地方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在我市作者音樂創作中被廣泛吸取和採用。
1989年至1999年間協會先後編印出版了《綿陽市獲獎歌曲集》、《歌唱綿陽》歌曲集、《楊玉生吳淑坤創作歌曲選集》《獻給母親的歌》、《梓州歌聲》、《綿陽音協》、《綿陽音協通訊》與四川省音協聯合編印了《天府樂叢·綿陽市歌曲卷》、《七彩之聲-獻給建國五十週年的歌》歌曲集。
近年來,有30餘名會員撰寫並翻譯論文(含評論)百餘篇(章),獲國家、省、市級獎,並在海內外相關報刊發表。其中但昭立、熊學琴合撰的論文《高師音樂專業招生<音樂潛能測驗>方案的設計及運用的可行性論證》在《中國音樂教育》發表並獲全國首屆教育優秀論文一等獎。黃家忻撰寫的論文《論即興伴奏》獲全國首屆教育優秀論文入選獎,古全林、肖萍、熊學琴、但昭立等撰寫的多篇論文先後發表於《中國高等教育論叢》、《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分別獲得該編審委頒發的一、二等獎;黃家忻的譯文《莫扎特和貝多芬的踏板技巧》發表於台灣《中華音樂文化教育》雜誌;廖雄撰寫的論文《傾斜與平衡》發表於《人民音樂》;李傑慧撰寫的《談鋼琴學習中的“度”》入選四川省鋼琴學會第二屆年會交流論文;賈倫剛、計學文、張萬全、鄧世偉、江漢、劉方等撰寫的數篇理論文章在國家、省、市級報刊發表、獲獎、交流。
市音協會員中有創作實力的專業、業餘詞、曲作者積極投入創作,譜寫謳歌時代的作品,數百件音樂佳作在全國、省、市級獲獎、發表或演播。其中:知名作曲家李才生創作的《逛新城》唱遍大江南北;知名作曲家楊玉生作曲的舞蹈《快樂的囉嗦》曾風靡全國、1993年榮獲國家頒發的“20世紀華人經曲作品獎”,他與女詞作家吳淑坤創作的歌曲《白馬姑娘趕歌會》、《盪鞦韆》、舞蹈音樂《月兒圓圓》等分獲省級一、二、三等獎;楊光作詞、張黎作曲的歌曲《不會忘記》、劉剛作詞、張黎作曲的歌曲《大山深處有一羣人》、《種子》連獲96年、97年、98年度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其中《不會忘記》95年獲中央文化部舉辦的“全國第五屆(羣星獎)比賽”優秀獎,同年再獲中國廣播銅獎和省廣播獎,由張黎作曲兼音樂總監的《白羽毛飄起來》VCD光盤在四川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公開發行;三台縣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李傑慧作曲的少兒歌曲《小天使的夢》榮獲文化部2008年全國少兒歌曲創作一等獎、並於2009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放,李傑慧作曲的《中國又走進新的春天》在2010年中國音樂家協會、文化部共同舉辦的“共和國61週年全國優秀歌曲徵集評選”中榮獲銀獎。肖友明作曲的少兒歌曲《我是一個快樂小孩》,1997年獲“第五屆中國人口文化獎評選”一等獎,肖友明作曲的電視專題片《西部彩虹》主題曲《虹的故鄉》在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播出,該片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肖友明、殷士森作曲的大型歌舞劇《新娘鳥》,90年獲四川省首屆歌劇調演作曲三等獎;黃家忻作詞、曲的少兒歌曲《我們愛上音樂課》2000年參加由全國人大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電視台聯合舉辦的“全國校園歌曲評比”獲小學組三等獎;伍渝作曲的歌曲《祖國最知我的心》、《三月雨》分獲省級一、三等獎;但昭立作曲的合唱《記住我的國歌》獲省級一等獎;江傳照創作的管絃樂小品《川韻》、《故園情思》分獲四川省第六、第七屆“蓉城之秋”音樂會創作三等獎;吳淑坤作詞、張萬全作曲的歌曲《酒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文聯出版社舉辦的《97’中國原創音樂歌曲作品集》徵集活動中獲創作一等獎;林志堅作曲並擔任音樂設計的川劇《大禹魂》、《賄圖驚夢》分別在第四屆中國戲劇節、“‘羣星杯’小戲小品大賽”中獲音樂創作獎和銀獎;黃家忻、張萬全、江傳照、鄒敞華、景安東等作曲的歌曲於1995年、1996年先後參加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北京《音樂週報》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全國性徵歌大賽,分別獲得金、銀、銅、優秀等級獎,併入選《中國行業金曲》歌曲集;肖友明、張黎、張萬全、江傳照、李傑慧、邱平邦、金春勇、計學文、張國藩、譚繼炳、張永康、景安東、白真誠等創作的歌曲近百首在全國、省級發表、獲獎、演播。李傑慧還以全國少兒歌曲創作骨幹身份,四次被中央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會邀請參加了在昆明、嘉興、珠海、北京等地舉辦的全國歌曲創作研討會、筆會和採風活動。
市音協會員,近年來在國家、省、市級各種聲樂賽事活動中頻繁奪魁獲獎計50餘人次。其中獲省以上重大獎項的有:馬薇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銅獎,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授予“1997年四川省十佳演員”稱號,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新華社香港分社、中國音協舉辦的“飛圖杯”全國青年歌手賽活動中獲成都賽區選拔賽二等獎、全國決賽最佳表演獎、最佳新人獎、優秀歌手獎等獎項;彭燕飛、肖萍、王萍、向春燕、杜俊霞、趙璐、夏強、楊濤、李燕兵等在“全國推新人大獎賽”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全國記協、省委宣傳部、省總工會等單位舉辦的全國、省級重大比賽活動中分獲一、二、三等獎。
近年來,綿陽業餘(課餘)音樂教育十分活躍,發展勢頭良好,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不少學生在國際性和全國、省、市級器樂比賽和四川省音樂考級中不斷取得好成績。綿陽音協有一大批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果豐碩,有學術見解的專業教師,無論在鍵盤、小提琴等西洋樂器方面,還是二胡、古箏、揚琴等民族樂器方面,在川西北片區以其規範性、系統性教學名聞遐邇。受到省音協領導及權威專家的稱譽。不少教師的學生參加國際和國家、省、市級各類器樂比賽獲各種名次獎。考入藝術院校。
為推動和促進器樂教育,發現幼苗,推出新人,市音協已舉辦了九屆全市青少兒器樂比賽,獲獎面均達50%以上。自1996年開始市音協與市教委共同建立了四川省業餘(課餘)音樂考級委員會綿陽工作站,每年考級,截止2001年已考六次,考上逐增加,合格率佔參考總人數的85%以上。
市音協組建了愛樂樂團,愛樂合唱團以及由楊天忠負責組建的綿陽禮儀樂團、黃家忻任指揮的市老年大學合唱團。這些音樂團體經常組織排練,深入基層演出,自娛自樂,服務社會,舉辦各類音樂會數百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受到市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對綿陽音樂活動的開展,豐富人民羣眾的音樂文化生活。

綿陽市音樂家協會音協成員

主 席:張 黎
副 主 席:肖 萍 宋西平 曹 剛 羅思敏 向春燕 文在軍
秘 書 長:楊天中
副秘書長:王 彤
理 事:(以姓氏筆畫為序)刁孝貴 文再軍 王 彤 王 評 王 虹 文 採 王小芒 王小明 白小鷗 古全林 劉 巍 苟愛中 向春燕 李 藝 李傑慧 肖 萍 宋西平 吳元會 陳 強 陳 林 陳 霞 陳吉林 夏 裏 胡 樂 張 黎 張 偉 張國藩 羅 蓉 羅思敏 羅勝利 楊 光 楊 雅 楊天忠 楊曉魏 鄭曉燕 趙麗蓉 趙 姝 遊小平 柳 渝 梁 敏 曾禮文 曹 剛 曹 波 唐永建 龔蘭芳 賀 宏 譚繼炳 譚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