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綿棗兒

(天門冬科綿棗兒屬植物)

鎖定
綿棗兒(Barnardia japonica (Thunberg) Schultes & J. H. Schultes)是天門冬科 [7]  綿棗兒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卵球形,具有短的直生根狀莖;基生葉條形,柔軟,具縱紋;花亭直立,果期更有伸長;總狀花序密集多花,開放後漸疏離,花粉紅色至淡紫紅色,花被片狹橢圓形或倒卵形,基部稍合生成盤狀,頂端具增厚的鈍尖頭;雄蕊稍短於花被片;花絲近披針形,基部擴大稍合生;子房卵球形;菊果稜狀倒卵形;種子黑色;花果期7~10月。 [8] 
綿棗兒在中國南京各山地有分佈,生長在山坡、草地等地。 [8]  綿棗兒耐寒、耐旱性強,生長季節不需要特殊管理。 [9] 
綿棗兒可藥用也可食用, [9]  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腫,強心利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瘡痛腫痛,乳痛,心源性水腫。 [10]  花綿棗兒花色豔麗,持續時間長,病蟲害較少,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綿棗兒還有一定的固定水土的能力。 [9] 
中文名
綿棗兒
拉丁學名
Barnardia japonica (Thunberg) Schultes & J. H. Schultes
別    名
地棗
黏棗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天門冬目
天門冬科 [7] 
綿棗兒屬
綿棗兒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 Schult. & Schult.f.,1829 [1] 

綿棗兒形態特徵

綿棗兒
綿棗兒(19張)
鱗莖卵形或近球形,高2-5釐米,寬1-3釐米,鱗莖皮黑褐色。基生葉通常2-5枚,狹帶狀,長15-40釐米,寬2-9毫米,柔軟。 [2]  [11] 
花葶通常比葉長;總狀花序長2-20釐米,具多數花;花紫紅色、粉紅色至白色,小,直徑約4-5毫米,在花梗頂端脱落;花梗長5-12毫米,基部有1-2枚較小的、狹披針形苞片;花被片近橢圓形、倒卵形或狹橢圓形,長2.5-4毫米,寬約1.2毫米,基部稍合生而成盤狀,先端鈍而且增厚;雄蕊生於花被片基部,稍短於花被片;花絲近披針形,邊緣和背面常多少具小乳突,基部稍合生,中部以上驟然變窄,變窄部分長約1毫米;子房長1.5-2毫米,基部有短柄,表面多少有小乳突,3室,每室1個胚珠;花柱長約為子房的一半至2/3。近倒卵形,長3-6毫米,寬2-4毫米。種子1-3顆,黑色,矩圓狀狹倒卵形,長約2.5-5毫米。 [2] 
綿棗兒的單花持續時間為4-5天,其單花期根據花部形態變化和散粉特點可以分為3個時期:①散粉期:花蕾鬆動、花被片開展至6個花葯完全開裂,柱頭無明顯變化;②柱頭髮育期:柱頭伸長,顏色由白色變為乳白色轉黃,最終變為黃褐色,且柱頭彎曲,頂端具有乳突。③凋謝期:開花4-5天,花瓣開始皺縮,花絲萎蔫,花葯脱落,柱頭枯黃。 [3] 

綿棗兒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朝鮮、日本和俄羅斯。在中國分佈於東北、華北、華中以及四川(木裏)、雲南( 洱源、中甸)、廣東(北部)、江西、江蘇、浙江和台灣。生長於海拔26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路旁或林緣。 [2]  綿棗兒耐寒、耐旱性強,生長季節不需要特殊管理。 [9] 
綿棗兒 綿棗兒

綿棗兒生長習性

  • 單花開放動態
綿棗兒的花蕾為綠色,逐漸膨大,到開花前頂端變為淡紫紅色,此時花蕾直徑達到2.49毫米左右。花朵開放過程中,花蕾頂端鬆動,一側的3枚花被片先展開,另外3枚隨後展開,至6枚花被片完全伸展需要0.5-1小時。花朵剛開放時柱頭略低於花葯或與花葯高度持平。開花1-2天,粘液量分泌達到最大。花絲在開放過程中,柱頭伸長,且張開角度增加,花葯在花被片完全打開後逐漸開裂,無先後次序,花葯暴露於空氣中20-40分鐘內便開始開裂,6枚花葯完全開裂需要1-2小時,當天基本可以完成散粉。 [3] 
綿棗兒花朵開放集中於每天的10:00-15:00之間,夜間不開花,且夜間花被片不閉合,陰雨天也可以開花。在開花前1-2小時花蕾開始鬆動,當日即可完成開花,柱頭分泌粘液,花葯完全開裂。至第4或5天,花瓣皺縮,雄蕊、雌蕊皆開始變形枯萎,花朵開始萎蔫。 [3] 
綿棗兒單花開放動態圖 綿棗兒單花開放動態圖
注:A:花蕾;B:半開的小花;C:開花第1天;D:開花第2天;E:開花第3天;F:開花第4天;G:開花第5~6天;H:開花第7天;I:子房形態;J:花葯開裂前;K:花葯開裂中;L:花葯完全開裂。 [3] 
  • 單株開放動態
單株開放具有一定的次序,為由下至上逐漸開放,綿棗兒經歷了花蕾發育、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果實發育期和種子成熟期。一個花序從冒出地面開始直至開出第一朵小花需要經過10-20天,每個花序具有40-300個花蕾不等。通過對兩年植株開花動態的觀察,發現綿棗兒單株花期一般在9-28天之間波動,這一般取決於每株小花數量的多少。在2015年的單株花期中,16天的分佈頻率最高,達到20%,17天次之,達到總頻率的14%,而在2016年的單花花期中,14天的分佈頻率最高,為22%,16天次之,達到14%。開花的過程中,隨着時間推移,花朵開放百分率呈現出單峯式變化規律,單株高峯出現在5-9天之間,花朵開放百分率最高可達8.9%。開花式樣也同樣呈現出明顯的單峯式變化趨勢,單株花期的前期和後期大部分時期,開花樣式很小,開花式樣最大的一天出現在開花8-11天之間,統計50個單株的開花式樣,平均最大量為60朵,佔整個花序的49.2%。 [3] 
綿棗兒單株開放動態圖 綿棗兒單株開放動態圖
注:A-D:花蕾發育期;E:花序開始開花;F:單株始花期;G:單株盛花期;H:單株末花期;I:花序局部形態;J:果實發育期;K:果實成熟期。 [3] 
  • 種羣開花進程
綿棗兒的種羣持續時間為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從植物個體水平上來看,持續時間均為16天,2015年的始花日期和開花高峯期與2016年相比,比2016年早6天,始花日期和開花高峯分別為7月26日和7月29日,單株植株持續時間平均皆為15天。從種羣水平上來看,2015年持續時間為31天,2016年為35天。從種羣開花進程上來看,兩年的開花曲線均呈“M”型,每年各有兩個開花高峯,但日期上有所差異,2015年每日最高開花比例可達12%,2016年最高比例可達16%。種羣開花21-22天之後即可達到全部開花。 [4] 
  • 開花同步指數與相對開花強度
2016年綿棗兒植株的平均開花同步指數為0.885,其持續時間重疊程度比2015年高,2015年綿棗兒的平均開花同步指數為0.862。持續時間重疊的時間越長,能夠吸引的傳粉者就越多,最終生殖成功的幾率也越高。相對開花強度是一項用來反應植物花資源空間分佈的指標,大多數植物的開花強度相對較低(Herrera,1986;Buideetal,2002),綿棗兒也如此。綿棗兒的開花強度主要在30-60%之間分佈,其中分佈頻率最高的為40%,達到總頻率的24%。 [4] 
  • 開花指數與生殖成功的相關分析
從對綿棗兒這些指數與生殖成功的相關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綿棗兒的開花數目與坐果數和持續時間呈現出極顯著正相關(P<0.01),持續時間與坐果數之間呈顯著正相關(P<0.05),而始花時間與開花數目、坐果數和持續時間並未呈現出相關性。這説明綿棗兒開花數目越多,其坐果率越高,持續時間也越長。 [4] 

綿棗兒主要價值

綿棗兒藥用

綿棗兒可藥用也可食用, [9]  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腫,強心利尿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瘡痛腫痛,乳痛,心源性水腫。 [10] 

綿棗兒觀賞

花綿棗兒花色豔麗,持續時間長,病蟲害較少,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綿棗兒還有一定的固定水土的能力。 [9] 

綿棗兒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5] 

綿棗兒傳粉特點

  • 綿棗兒的訪花昆蟲與訪花行為規律
初步查明綿棗兒的訪花者主要有14種,分屬5目10科。其中,主要的傳粉昆蟲包括雙翅目中食蚜蠅科的黑帶蚜蠅(Episyrphus balteatus)、黑蜂蚜蠅Volucella nigricans)、短尾管食蚜蠅(Eristalis sp.)、黃環粗股蚜蠅(Syritta pipiens)、蜂蚜蠅(Volucella sp.)和膜翅目中蜾蠃科的蜾蠃(Rhynchium bruneum)。 [4] 
不同的訪花昆蟲在單花停留時間上互不相同,且其在訪花頻率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由圖5可知,黑蜂蚜蠅的單花停留時間最長,通常在1分鐘以上,其次為黃環粗股蚜蠅,單花停留時間約為40秒,黑帶蚜蠅的單花停留時間最短,僅為5秒。而在訪花頻率方面,黃環粗股蚜蠅的訪花頻率排在第一,每花平均為7.83次/小時,其次為短尾管食蚜蠅,每花平均訪花頻率為0.85次/小時,而訪花頻率最低的是黑蜂蚜蠅,每花平均為0.13次/小時。 [4] 
通過對主要傳粉昆蟲的訪花行為觀察,發現黃環粗股蚜蠅體型相對其他傳粉昆蟲較小,但是其飛行速度快,活動範圍較小。通常飛落在花被片間,整個身體覆蓋於花朵之上,頭埋於花朵中,用口器吸食花蜜,繼而爬行出花朵,飛往下一朵花。在採集花蜜的時候,其頭部、胸部、背部、前足和中足容易沾染花粉。所以可以得出綿棗兒異花傳粉的主要傳粉昆蟲之一為黃環粗股蚜蠅。 [4] 
短尾管食蚜蠅能夠短時間內訪問多株植物。此昆蟲以花朵基部的花蜜和柱頭上的分泌物為主要食物,有的時候也舔食花葯上的花粉,有相對較大的活動範圍。短尾管食蚜蠅全身具有短生絨毛,使得其在吸食花蜜時極易沾染攜帶花粉,飛行期間觸及或散落在柱頭上,是綿棗兒異花傳粉的主要昆蟲之一。 [4] 
黑帶蚜蠅是一種食蚜蠅科的昆蟲,體型略大於黃環粗股蚜蠅,飛行速度快,活動範圍大,單花停留時間最短,只有5 秒,穿梭於多株植物之間訪花,活動範圍大。黑帶蚜蠅通常直接落於花朵上,舔食花粉,偶爾將頭深入花朵深處,吸食花蜜,在這個過程中胸部和腿部最易觸及花粉,為花粉的傳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4] 
黑蜂蚜蠅在四種食蚜蠅科昆蟲中體型最大,吸食花蜜時可以覆蓋在2-4朵小花上,口器較長,頭部與胸部與花朵有一定的距離,所以黑蜂蚜蠅的腹部和它的腿部會更易攜帶花粉,在下一次訪花時起到傳粉的作用。 [4] 
蜾蠃科昆蟲屬膜翅目,有着相對較大的體型。由於口器很短,吸食花蜜時需將頭埋於花朵中,因而胸部和足部極易攜帶花粉,從而起到傳粉的作用。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