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綿三七

(中藥)

鎖定
綿三七,中藥名。為豆科雞頭薯屬植物綿三七Eriosema himalaicum Ohashi的塊根。植物綿三七,分佈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健脾消積,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腹瀉,痢疾,睾丸腫痛,疝氣,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瘡毒。
中文名
綿三七
拉丁學名
Eriosema himalaicum H. Ohashi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雞頭薯屬
綿三七
分佈區域
四川、雲南等地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綿三七別名

草仔薯《中國主要植物圖説·豆科》,雞心矮陀陀《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山草果、山雞頭《雲南中草藥選》,山土瓜、草果暗消、地草果《紅河中草藥》,獨苗一支立《四川常用中草藥》。

綿三七入藥部位

塊根。

綿三七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

綿三七功效

健脾消積,行氣止痛,解毒消腫。

綿三七主治

小兒疳積,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腹瀉,痢疾,睾丸腫痛,疝氣,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瘡毒。

綿三七相關配伍

1、治小兒疳積,消化不良,鮮球根毛瓣花塊根30-60g,生吃;或用幹品15-30g,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2、治腸胃疼痛,腹瀉,球根毛瓣花塊根乾粉1.5-3g。開水送服。(《雲南中草藥選》)
3、治跌打損傷,綿三七泡酒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4、治瘡毒,綿三七根研末,蜂蜜調勻外敷。(《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5、治遺精,狂犬病,病後體虛,排紅草根30g。燉肉吃。(《雲南中草藥》)

綿三七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或浸酒服。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綿三七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挖,多為鮮用,亦可切片曬乾。

綿三七形態特徵

綿三七,別名排紅草《雲南中草藥選》,球根毛瓣花《紅河中草藥》。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大,肉質,近球形或短紡錘形。直立或基部平卧,密生鏽色長柔毛。單葉互生;葉片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1.5-4cm,寬6-7mm,先端鈍或急尖,有小突尖,基部近圓形或楔形,上面疏生白色長柔毛,下面灰白色,密生白色長柔毛,沿脈有鏽色長柔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約2mm,密生鏽色長柔毛;花萼杯狀,長約5mm,萼齒披針形,密生鏽色長柔毛;花冠黃色,背面疏生絲質短毛;雄蕊10,二體。莢果長圓形,長約8mm,寬約5mm,先端有短喙,密生鏽色長柔毛。花、果期6-7月。

綿三七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叢中、石縫中或林下。分佈於四川、雲南等地。

綿三七鑑別

藥材性狀:塊根呈短紡錘形或球形,表面褐色,有致密的縱皺紋和支根痕,質堅實,斷面黃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甘、苦。

綿三七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能消氣。治睾丸腫痛,疝氣,痢疾等症。”
2、《雲南中草藥》:“健胃消食,消腫止痛。”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種2000中國節點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引用日期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