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

鎖定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九世紀中葉以後,維吾爾族的祖先西遷到塔里木盆地周緣地區,承襲了當地古人的製陶技藝,經過不斷地完善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維吾爾族土陶,相傳至今。
2006年5月20日,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6。 [1] 
中文名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
遺產類別
傳統技藝
遺產編號
Ⅷ-6
保護單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 [2] 
傳承人
阿不都熱合曼·買買提明 [3] 
其他保護單位
英吉沙縣文化館、喀什市文化館、新疆大漠土藝館 [2]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歷史溯源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隨着絲綢之路的開通而興起,其間不斷髮展創新,一直流傳。它以手口方式傳承,沒有詳細的文字記錄。 維吾爾族的祖先曾是遊牧民族,陶器因為笨重、易碎、不便攜帶,不是遊牧民族常用的物品.公元九世紀中葉以後,維吾爾族的祖先西遷到塔里木盆地周緣地區,成為定居的農耕民族,承襲了當地古人的製陶技藝,開始大量使用陶器。由於受當地陶土質量和燒製技術的限制,維吾爾族製造陶器主要是土陶,還未見當地瓷器出土或傳世。 [4]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工藝特徵

從製作方式上,維吾爾族土陶器可分為素陶、釉陶和彩繪釉陶三種。素陶器有花盆、花缸等,維吾爾族熱愛花卉,居家多植花木,向有用花盆,花缸栽種各色花卉及無花果樹、夾竹桃等觀賞植物的習慣,故花盆、花缸很是普遍。維吾爾族大量使用木器,故未見瓦盆面世。
維吾爾族土陶器中還有大量的壺型器物,都用彩釉裝飾得五彩繽紛。在造型上,各類缸與漢族地區的缸造型相似。而罐和餐具則形式多樣,與內地同類器皿相比,維吾爾族的陶器普遍誇張。獨特的造型主要體現在各種壺上,具有鮮明的阿拉伯風格。形制、色彩、造型如此豐富,説明了維吾爾族製作土陶器的技藝比較成熟,且自成一家。 [4]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工藝流程

  • 選土製泥
選取細膩、吸水性強的黏土,將土塊砸碎,篩去雜質,配上水泡漿,踩、揉,並在作坊一層的陰涼處(作坊多為二層)發酵1——2天。
  • 加工成型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5張)
維吾爾土陶的造型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模製法:即用模具來製坯。將泥料打成片狀置入模型內用力壓制,稍幹取出,即成坯胎。模製有單面模,也有雙面模,維吾爾土陶中造型精美的玉用扁壺就是用前後兩塊模具壓出型後在粘在一起燒製成型的。
2、拉坯法:將泥料放在轉動的輪盤上,工匠雙腳轉動驅動輪(也有兩人合作,一人搖動驅動盤帶動製作坯具輪的),憑藉輪盤的轉動,坯泥在輪盤上快速旋轉。工匠用手採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型。用這種輪盤拉制的器皿坯胎限於圓型物品,一般底厚口薄,多見於碗、盤、罐、壺、缸、盆等。
3、旋製法:將泥坯放在轉動的泥盤上,用手和輔助工具結合,猶如立起的旋牀,便可將泥坯旋製成帶有旋紋的壺和瓶、罐等。
4、粘接法:是一種輔助造型的方式。有些物件的柄和嘴,或局部的貼花,用泥雕刻做成所需的附件,再用黏性大的泥漿,把附件粘接到需要的部位即可成型。
  • 制釉上釉
釉主要是用鉛熔鍊的。把鉛熔成液體後加入石英砂,並快速攪動,直到鉛熔液和石英分解成散狀,表現為青灰色。再按比例放入石英粉,炒成黃灰色,讓鉛徹底熔入石英粉中,即成鉛釉料。
篩磨:先用細網篩篩出石英砂,再把篩過的釉料放入鍋中,每次放一小碗用一平滑的石頭精心研磨。隨後為防止顆粒存在,可用細篩過一遍最好。
施釉:把晾乾的胎坯用毛刷清去浮土,然後將釉料加水調成糊狀,在繪好的器物胎坯上澆淋一層釉即可。
  • 裝窯燒製
把上釉的胎坯徹底晾乾,按規律裝入窯中,相互要有間隙,裝好窯後封好窯頂部,將備好的灌木、乾柴點燃開始燒製。首先小火燒1小時左右,窯壁變白,然後開始加大火候,燒1~1.5小時,觀察口可看到窯內胎坯開始由橘紅——橘黃紅——陶釉發亮透明即可停火。封死窯的全部通氣口,燜到第二天開通風口散熱,涼後可將完美的陶器取出,名曰“出窯”。
維吾爾土陶是一種低温釉陶器,以灌木、樹枝為燃料,窯温控制在 800℃左右,用含鐵、銅、鋁等元素的礦物質做釉料着色。 [5]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傳承保護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傳承價值

維吾爾族土陶其造型、着色、燒製琉璃等工藝中藴含了維吾爾族人民基於歷史傳統和宗教信仰等多個方面的文化觀念,充分反映了維吾爾人民獨特的審美情趣、富於想象的美學思維和創作才華,其中亦可見藉由古絲綢之路中西文化碰撞的影響和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其對於古西域東西方文明交流史、特別是中華文化一脈多枝的研究和説明提供了重要的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實用價值。 [6]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傳承現狀

隨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迅速發展,土陶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越來越少,致使品種驟減,如吐魯番就從百種減為寥寥數種,花色也由繁變簡。除花盆、花缸以外,土陶器基本退出了人們的生活。因為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土陶匠人大都閒置了祖傳手藝,年輕一代也無心學習和傳承傳統燒製技藝。1949年前,喀什市闊子其亞爾比西居民區從事土陶手藝的匠人有一百多户,後來一段時期僅剩11户,其中工匠只有17人。 [7]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傳承人物

阿不都熱合曼·買買提明,男,維吾爾族,1949年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芒申鄉九村人。2007年6月,阿不都熱合曼·買買提明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申報。 [1]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保護措施

2011年夏天,達吾提·阿吉聯合13户土陶工藝人成立了阿克陶縣巴仁鄉米拉斯農民手工藝專業合作社。 [8] 
2014年,巴仁鄉米拉斯農民手工藝專業合作社被命名為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生產性保護基地。 [9] 
2018年,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喀什市和吐魯番市的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10]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圖木舒克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英吉沙縣文化館喀什市文化館新疆大漠土藝館獲得“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3]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主要流派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的主要流派有:吐魯番維吾爾族土陶技藝、英吉沙維吾爾族土陶技藝和喀什維吾爾族土陶技藝。
吐魯番
吐魯番維吾爾族土陶技藝主要流傳於新疆東部吐魯番地區的維吾爾族聚居區。吐魯番維吾爾土陶技藝主要分素陶、素釉陶和彩釉陶3種。吐魯番土陶器以各種造型的壺見長。
英吉沙
英吉沙維吾爾族土陶技藝主要流傳於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及其鄉鎮的維吾爾族聚居區。英吉沙手工制土陶業歷史悠久,由於土陶製品是維吾爾族民眾家庭生活必不可少、應用廣泛的傳統用具,故土陶技藝主要由維吾爾族民間工匠傳承。
喀什
喀什維吾爾族土陶技藝主要流傳於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區喀什市恰薩街道辦事處闊子其亞爾比西社區。喀什維吾爾土陶技藝主要分為“素陶”和“琉璃陶”兩大類,其中尤以“琉璃陶”最富特色,其原料取材於當地特有的紅膠泥,其土陶製品分為建築用琉璃磚和生活用具兩大部分,其中尤以罐、壺、盤、碗、缸、盆、燈等70多種生活用品最為突出。 [11]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製技藝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1987年,英吉沙縣製作的土陶製品被喀什地區外貿部門選送參加在日本舉辦的“新疆民用品展覽會”。 [12] 
榮譽表彰
1988年,英吉沙縣製作的彩陶系列產品被中央美術學院畫廊收購收藏。 [12] 
1991年,英吉沙縣製作的彩陶系列作品參加在烏魯木齊舉辦的“新疆民間美術大獎賽”獲二等獎。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