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鸚鯛

鎖定
綠鸚鯛(學名:Sparisoma viride)是鸚哥魚科、鸚鯛屬魚類。一般體長為55釐米,重量為1.6千克。體長最大61釐米。體長橢圓形,略側扁。體高約為體長的2/5。頭部鈍圓,臉頰有一排鱗屑。尾鰭在年輕時被截斷,中期微缺,在成年雄性呈月形。綠鸚鯛的特徵是大而重的鱗片和由融合牙齒形成的喙狀下巴。上牙與下牙相吻合。綠鸚鯛的着色變化很大,具體取決於魚所處的階段。在初始階段,雄性和雌性均為斑駁的紅褐色,通常在身體的三分之二處混合有白色鱗片,而腹部亮紅。在側面有五個淺點的水平行。尾鰭的前半部分為白色,後半部分為紅褐色。臀鰭和胸鰭為鮮紅色。幼魚體褐色,腹部紅色,有近2片的鱗片是白色。雄魚體綠色,頭部有橙色條紋,鰓蓋上有一明亮的黃色斑點。尾鰭基部黃色,尾鰭上有一橙色彎月帶。雌魚體暗灰色,體側中下部鮮紅色。末期雄性為綠色,頭部的上半部帶有對角橙色帶。尾鰭上有一個橙色的縫狀凹痕。黃斑位於鰓裂的頂部附近,另一個位於尾鰭的底部。
綠鸚鯛棲息於珊瑚礁及相鄰的草牀區,用堅硬的板齒喙啃食珊瑚及附着藻類。生活在水深3-50米的淺水區,在珊瑚礁周圍水域常見。白天活動,晚上睡在礁石上相當開闊的地方過夜,在那裏它能迅速逃離捕食者。用胸鰭遊動。綠鸚鯛為食草動物,在遍佈整個礁石的岩石表面上生長的珊瑚和藻類上吃草。分佈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包括墨西哥灣的東部和西部邊界。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Sparisoma viride
別    名
紅綠燈鸚哥
剎車鸚哥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隆頭魚亞目
鸚哥魚科
鸚鯛屬
綠鸚鯛
亞    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Bonnaterre,1788
保護級別
(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2] 
中文名
綠鸚鯛
外文名
Dark Green Parrotfish

綠鸚鯛動物學史

綠鸚鯛最初由Bonnaterre於1788年描述並命名為Scarus viridis。同年晚些時候,他將其重命名為Sparisoma viride。屬名Sparisoma來源於拉丁文“sparus”(意思是一種頭部金色的魚)和“soma”(意思是身體)。種名稱viridis來源於拉丁語,意思是綠色。 [3] 

綠鸚鯛形態特徵

綠鸚鯛
綠鸚鯛(8張)
一般體長為55釐米,重量為1.6千克。體長最大61釐米。體長橢圓形,略側扁。體高約為體長的2/5。頭部鈍圓,臉頰有一排鱗屑。尾鰭在年輕時被截斷,中期微缺,在成年雄性呈月形。綠鸚鯛的特徵是大而重的鱗片和由融合牙齒形成的喙狀下巴。上牙與下牙相吻合。牙齒融合在一起,在每個顎中形成一對喙狀板。當嘴巴閉合時,下板稍微與上板重疊。互鎖的上咽由凸表面上的成排的臼齒組成,它們與下嚥部凹面上的臼齒相接。 [4]  [3] 
綠鸚鯛的着色變化很大,具體取決於魚所處的階段。在初始階段,雄性和雌性均為斑駁的紅褐色,通常在身體的三分之二處混合有白色鱗片,而腹部亮紅。在側面有五個淺點的水平行。尾鰭的前半部分為白色,後半部分為紅褐色。臀鰭胸鰭為鮮紅色。 [3] 
幼魚體褐色,腹部紅色,有近2片的鱗片是白色。雄魚體綠色,頭部有橙色條紋,鰓蓋上有一明亮的黃色斑點。尾鰭基部黃色,尾鰭上有一橙色彎月帶。雌魚體暗灰色,體側中下部鮮紅色。末期雄性為綠色,頭部的上半部帶有對角橙色帶。尾鰭上有一個橙色的縫狀凹痕。黃斑位於鰓裂的頂部附近,另一個位於尾鰭的底部。 [4]  [3] 

綠鸚鯛生活習性

綠鸚鯛棲息於珊瑚礁及相鄰的草牀區,用堅硬的板齒喙啃食珊瑚及附着藻類。 [4]  生活在水深3-50米的淺水區,在珊瑚礁周圍水域常見。白天活動,晚上睡在礁石上相當開闊的地方過夜,在那裏它能迅速逃離捕食者。用胸鰭遊動。這些鰭能快速地垂直移動,推動魚前進。尾鰭用於快速爆發提高速度。 [3] 
綠鸚鯛為食草動物,在遍佈整個礁石的岩石表面上生長的珊瑚和藻類上吃草。堅硬的喙狀融合齒被用來咬掉石珊瑚碎片。提供營養的不是堅硬的珊瑚骨骼,而是生長在骨骼表面的珊瑚蟲。生活在這些珊瑚蟲體內的是一種叫做蟲黃藻的共生藻類。綠鸚鯛攝取的珊瑚骨骼材料被被咽磨頭(位於喉嚨中的特殊牙齒)的磨削運動壓碎。之後,它通過其消化系統,作為白色珊瑚砂沉積在珊瑚礁上。綠鸚鯛會返回同一地區釋放其排泄物,形成白沙丘。綠鸚鯛每年每英畝珊瑚礁可產出多達一噸珊瑚砂。 [3] 

綠鸚鯛分佈範圍

海域範圍:分佈於西大西洋區,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至巴西海域,包括墨西哥灣的東部和西部邊界。 [3] 
國家地區: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島、巴哈馬、巴巴多斯、伯利茲、百慕大、博內爾島、聖尤斯達蒂斯和薩巴島(薩巴島、聖尤斯達蒂斯、博內爾島)、開曼羣島、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格林納達、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牙買加、馬提尼克島、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馬、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聖馬丁島(法國部分)、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馬丁島(荷蘭部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羣島、美國、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英屬維爾京羣島、美屬維爾京羣島。 [2] 
綠鸚鯛分佈圖 綠鸚鯛分佈圖

綠鸚鯛繁殖方式

綠鸚鯛在它們的生活史中會經歷性轉變。當種羣密度較低時,會發生性別變化,從而導致雄性或雌性無法繁殖。初生雄性出生時是雄性,並且在其一生中都是如此,而次生雄性出生時是雌性,性別和膚色都會發生變化,成為雄性。這些次生雄性也被稱為超級雄性或終端雄性。雌性和初生雄性,外觀相似,有紅色、灰色、棕色和黑色。次生的雄性是亮綠色、藍色、紅色和黃色。綠鸚鯛全年都在暗礁區產卵,夏季活動增加。次生雄性與一隻雌性配對產卵,而初生雄性以包含一隻雌性和幾隻雄性的小羣交配。產卵後,成魚返回淺水區。卵呈負浮力球形,直徑為1毫米。25小時後,受精卵釋放1.4毫米長的幼蟲,沒有眼睛、嘴巴或色素沉着。孵化三天後,嘴巴出現。 [3] 

綠鸚鯛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9年 ver 3.1)——無危(LC)。 [2] 

綠鸚鯛主要價值

綠鸚鯛是美國佛羅里達和加勒比地區鸚嘴魚科中擁有種羣數量較大的物種,食用價值較低,活魚多供觀賞飼養。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