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豆巖

鎖定
“綠豆巖”以其色似綠豆而得名。 中生代三疊世中期海相沉積中,產出的一層翠綠色水雲母粘土巖。賦存於雷口坡組底部,質細膩,富有膨脹性,屬沉積岩中的粘土巖類。
中文名
綠豆巖
形    狀
其色似綠豆而
時    期
三疊世中期
類    型
粘土巖類

目錄

綠豆巖基本介紹

“綠豆巖”以其色似綠豆而得名。 中生代三疊世中期海相沉積中,產出的一層翠綠色水雲母粘土巖。賦存於雷口坡組底部,質細膩,富有膨脹性,屬沉積岩中的粘土巖類。呈豆狀結構、泥狀結構或粘土結構。主要含粘土礦物、水雲母、蒙脱石等。 綠豆巖是一、二百年前,四川自貢(當時稱自流井)的鑿井採滷工人在鑿井過程中為區別井下各層岩石而取名的。清朝李榕在《自流井記》一書中記載:“凡鑿井須審地中之巖。井銼初下為紅巖,次瓦灰巖(即淺灰色砂岩),次黃姜巖(即侏羅系東嶽廟灰巖),見油,次草白巖(即三疊系灰白色砂岩),次黃砂岩,見草皮火(即小量天然氣);次青砂岩,次白砂岩,見黃水;次煤炭巖(即黑色頁岩夾煤層),次麻箍巖(即黑色頁岩),次黑煙巖(即暗色頁岩夾煤層),次綠豆巖,見黑水。紅巖者,紅土也;瓦灰、黃姜、麻箍、綠豆,象形色也。……凡井,諸巖不備見,唯黃姜、綠豆,必有之。”這一記載,對後來油氣地下地質學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綠豆巖不僅分佈在自貢地區,而且遍佈全國。其厚度不大,但層位穩定、標誌奇特、易於發現。所以在地層地質學上,是一個罕見的區域標準層。例如川南、黔北地區就是雷口坡組與嘉陵江組的劃分界限。黔西地區是劃分關嶺組與永寧鎮組的重要依據。

綠豆巖用途

多用其製作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