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色轉型

鎖定
綠色轉型是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導,以循環經濟為基礎,以綠色管理為保障,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轉變,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平衡,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其核心內容是從傳統發展模式向科學發展模式轉變,就是由人與自然相背離以及經濟、社會、生態相分割的發展形態,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形態的轉變為使綠色轉型內涵更加立體化直觀化。
中文名
綠色轉型 [1] 
類    型
經濟術語
解讀
建立了綠色轉型三維結構模型。通過該模型將綠色轉型進一步定義為: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導,立足於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資源環境承受能力(原因維),通過改變企業運營方法、產業構成方式、政府監管手段(方法維),實現企業綠色運營、產業綠色重構和政府綠色監管,使傳統黑色經濟轉化為綠色經濟,形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科學發展模式(效果維)。該模型提出基於以下思路:
首先,“為什麼要進行綠色轉型”,即三維結構模型原因維,它由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共同構成,剖析了綠色轉型的必要性和內在動力;
其次,“怎樣進行綠色轉型”,即三維結構模型方法維,它由企業、產業、政府共同構成,闡述了實現綠色轉型的具體可操作途徑;
再次,“綠色轉型的目標是什麼”,即三維結構模型效果維,它由以上兩個層面共同構成,原因層面包括經濟發展、社會和諧、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方法層面包括企業綠色運營、產業綠色重構、政府綠色監管,它們對綠色轉型應達到的目標效果做出了系統評價
(一)原因維
人類在發展進程中,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保證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不斷向資源進行索取,向環境進行排放,一直採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模式。尤其是眾多資源型城市,經過常年大規模、高強度、大面積的資源開採,各類高耗能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得資源損耗嚴重,城市環境急劇惡化。然而,人們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願望並沒有減退,對物質的追求也在與Et俱增,因此人們的無限需求與資源環境的有限供給之間產生了矛盾,矛盾的不斷激化迫使資源型城市進行綠色轉型。
(二)方法維
綠色轉型微觀主體——企業。企業是向社會提供商品或勞務而獲取盈利,從事生產、流通和其他服務性經濟活動的經濟組織,是市場經濟運行與發展的基礎。因此,若想實現資源型城市的綠色轉型,首先要推動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塑造綠色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實現企業的綠色運營。綠色轉型中觀主體——產業。產業是經濟的支柱,產業綠色重構是發展綠色經濟的核心。因此,推進綠色轉型必須從資源型城市的實際出發,把構建綠色產業體系作為戰略重點突破口,大力培育發展綠色產業,綠化產業結構,實現綠色經濟的產業化經營,進行綠色農業綠色工業建築業和綠色服務業的構建及重組。綠色轉型宏觀主體——政府。政府是推進科學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的主導力量,必須承擔起保護環境自然資源的責任,構建並實施人與自然和諧、生態與經濟協調的綠色監管。政府綠色監管包含對市場運行外部監管和對自身運行的內部監管。
(三)效果維
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原因是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四大因素系統運作的結果,四大因素的內部矛盾構成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直接動力,因此從這四因素出發對綠色轉型進行評價,有助於觀察經濟社會發展中無限需求與資源環境運行中有限供給之間的矛盾,分析矛盾的激化緩和程度;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的具體方法和實現途徑是企業、產業、政府三大主體的綠色轉型,三大主體直接關係着資源型城市在微觀、中觀、宏觀層面的綠色轉型效果。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是上述四大因素和三大主體綜合作用的結果,綠色轉型若想順利進行,必須關注各因素主體的發展,協調因素與主體間的關係。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