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絨蒿

(中藥)

鎖定
綠絨蒿,中藥材名。本品為罌粟科植物全緣綠絨蒿的花、果實或全草。7~8月採收花、果實或全草(除去毛刺),洗淨,曬乾。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濕,鎮咳平喘。治肺炎咳嗽,肝炎,膽絞痛,胃腸炎,濕熱水腫,白帶,痛經。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泄肺,除濕利水。治咳嗽,肺炎,肝炎,濕熱水腫。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鎮靜止痛,鎮咳平喘,制痢止血。治胃腸發炎,肝炎,膽痛,白帶,痛經。
中文名
綠絨蒿
別    名
阿拍色魯(藏名)
漢語名稱
Lü Rong Hao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鎮咳平喘。治肺炎咳嗽,肝炎,膽絞痛,胃腸炎,濕熱水腫,白帶,痛經

綠絨蒿來源

本品為罌粟科植物全緣綠絨蒿的花、果實或全草。7~8月採收花、果實或全草(除去毛刺),洗淨,曬乾。

綠絨蒿性味歸經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甘澀,寒,有小毒。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苦澀,微寒,有小毒。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肝、腎、大腸經。

綠絨蒿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鎮咳平喘。治肺炎咳嗽,肝炎,膽絞痛,胃腸炎,濕熱水腫,白帶,痛經。 [1]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泄肺,除濕利水。治咳嗽,肺炎,肝炎,濕熱水腫。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鎮靜止痛,鎮咳平喘,制痢止血。治胃腸發炎,肝炎,膽痛,白帶,痛經。

綠絨蒿形態特徵

全緣綠絨蒿,又名:毛瓣綠絨蒿。一年生草本,高25~90釐米,粗0.6~1.5釐米,生棕色長柔毛。基生葉多數,叢狀,長達30釐米,寬達4釐米;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漸狹成長柄,具3~5條主脈。莖上部葉無柄,披針形或倒披針形,最上部數枚近輪生。花通常1朵生於莖頂端,其他3~4朵生於莖上部葉腋;花瓣6~8,黃色,倒卵形,長達6釐米;雄蕊多數,長約2釐米,花葯矩圓形,長約4毫米,花絲狹條形;子房卵形,密生黃色糙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蒴果4~9裂瓣。

綠絨蒿分佈區域

分佈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和甘肅南部及西藏等地。

綠絨蒿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或多石礫處。

綠絨蒿藥材性狀

(l)長葉綠絨蒿全草多破碎。根莖及根圓錐形,長5-10cm,直徑0.2-2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黃色,根莖頂端有眾多黃色硬毛及葉鞘殘基,下都有橫向不規則鱗片狀班痕或環紋。莖圓柱形,多扁縮,表面黃綠色或紫棕色,有縱均效;質脆易斷,斷面中空。內表面白色膜質狀。葉多皺縮破碎,兩面均被硬毛。花近長球形,花萼綠色至灰褐色,有疏毛,花冠4瓣,藍色或紫色,雄蕊多數,子房上位。蒴果橢圓形至長卵形,長0.9-3cm,直徑0.4-0.9cm,表面黑褐色,多具7條縱稜。種子長三角形,略彎,長約1.5mm,直徑0.5mm,表面棕紅色,有縱皺。氣微,味徽苦。
(2)全緣綠絨蒿全草皺縮破碎,長25-90cm。主根長10-20cm,直徑0.5-1cm,表面棕褐色。莖單一,直徑0.6-1.5cm,密被棕黃色長柔毛;質脆易斷。基部葉簇生,皺縮;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約30cm,寬約4cm,光端急關或鈍,主脈3-5條,表面枯綠色,被疏長毛,葉柄及葉片略等長,密被長毛。莖上部葉無柄。花單生或是總狀,花瓣黃色,多脱落。氣微,味苦。顯微鑑別長葉綠絨蒿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部分已脱落。皮層窄,細胞切向延長,內含少量澱粉粒。韌皮都狹窄。導管數個至數十個成羣,呈斷續的放射狀排,射線部位常有徑向裂隙。莖根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壁增厚呈乳突狀。皮層窄。外韌型維管束數十個排列成不整齊的環,有少數韌皮束夾於其間,束間形成層不明顯;韌皮部寬大;木質部導管成羣。髓部寬廣。葉主脈橫切面:上下表皮均為1列扁平、外壁角質增厚的細胞。葉肉全為海綿組織細胞。維管束外韌型,導管周圍細胞內有時可見棕黑色塊狀物。粉末特徵:灰綠色。①具刺的多細胞非腺毛,長200-1500μm,直徑80110μm。②導管多為螺紋,亦見網紋及環紋,直徑6-65μm。③花粉粒圓球形,直徑30-35μm。④木薄壁細胞長方形,具紋孔,直徑15-30μm。⑤草酸鈣簇晶,直徑60-75μm。⑥氣孔為不定式,副衞細胞4-5個。

綠絨蒿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

綠絨蒿相關配伍

①治哮喘:綠絨蒿花或果配麻黃根、天仙子、葶藶子煎湯服。
②治腸炎及久瀉:綠絨蒿花或果配火把果根、香蒿、火絨草煎湯服。
③治膽絞痛:綠絨蒿花或果配莨菪葉煎湯服。(選方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綠絨蒿相關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泄肺,除濕利水。治咳嗽,肺炎,肝炎,濕熱水腫。
2.《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鎮靜止痛,鎮咳平喘,制痢止血。治胃腸發炎,肝炎,膽痛,白帶,痛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