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綠水海軍

鎖定
“綠水海軍”指發展“中型導彈艦艇”為重點的中型兵力,開闢獨立的海上戰場,實現從“近岸防禦”到“近海防禦”的戰略轉變。 [1] 
國際上習慣將近岸防禦型海軍稱為“黃水”海軍,將近海遊弋的海軍稱為“綠水”海軍,而將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海軍稱為“藍水”海軍。走向深藍,是世界各國海軍的夢想。 [2] 
中文名
綠水海軍
特    點
從“近岸防禦”到“近海防禦”的戰略轉變

綠水海軍基本介紹

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在最靠近陸地約200海里以內的海域,由於海水中混雜了泥土而呈現黃褐色,被國際海洋界冠以“黃水”或“褐水”的俗稱。從褐水區域的終點延伸至數百海里以上的區域,海水較“褐水”純淨,而被定義為“綠水”。“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是指以主要在“褐水”和“綠水”等靠近海岸的大陸架海域活動、依靠大陸基地支持的海軍力量,主要任務是保衞本國海岸線安全,因此又被稱為“沿岸防禦型海軍”和“近海防禦型海軍”,“褐水海軍”和“綠水海軍”裝備以陸基武器和輕型艦船為主。
綠水區域以外的深海區域,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專屬經濟區和毗連區,海水相對“褐水”和“綠水”較純淨,受陸地雜質影響少,海水基本呈藍色或藍黑色,因此被稱為“藍水”。以藍水海域為戰略重點的國家海軍力量是“藍水海軍”。藍水海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本國的海洋權益和海洋安全,與威脅本國海洋安全的敵對勢力在外海較獨立地完成作戰任務。藍水海軍具有兵力投送的性質,可全球部署,規模龐大,自給能力較強,裝備以大型水面艦艇為主,一般都擁有可實施水面、水下、空中立體火力打擊和兵力投送能力的航母艦艇編隊。 [3] 

綠水海軍發展歷程

印度海軍
印度軍方在積極打造航母戰鬥羣的同時,還在加強海上核打擊力量建設和對印度洋的監控,並裝備先進戰機和預警機,以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加速打造“藍水海軍”。
通過威懾形成“力量均勢”
印度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大的專屬經濟區。進入21世紀後,印度加快了推進“印度洋控制戰略”步伐,在通過政治、經濟、外交等方式增強其在印度洋影響力的同時,把海軍建設和發展作為實現“遠海殲敵”的重要途徑。主要包括:一是針對印度洋地區,具備絕對軍事優勢,要有能力戰勝對手;二是強調保持“威懾”能力,即通過威懾形成“力量均勢”,一旦爆發戰事,能夠有“遠海殲敵”能力。
多管齊下構建攻堅力量
印度實施的“三航母戰略”,主要依靠現役“維拉特”號航母、購買並改裝俄製航母以及自建一艘航母來實現。但“維拉特”號將在2010年左右退役,印度就此宣佈將增加建造一艘國產航母,於2017年之前裝備海軍,以保證“三航母戰略”延續。
為適應建設“威懾”海軍的需要,印度將對從俄羅斯購買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進行系統的現代化改造。印度在2006年已經開工自己建造“藍天衞士”,並計劃在2012年正式服役,而第三艘航母將在2010年開工建造,2017年進入海軍服役。屆時,印度將擁有3支航母戰鬥羣,使其海軍作戰能力大大提升。據外刊報道,印並不滿足只是自行建造一艘航母,可能再決定自行建造兩艘,這意味其未來將可能擁有更大的航母戰鬥羣。
加強“三位一體”打擊力量
綠水海軍著名戰艦 綠水海軍著名戰艦
據悉,印度還加緊進行以核潛艇和潛射導彈為核心的海上核力量建設。印海軍新學説就是強調要發展海基核力量,特別是戰略核潛艇和海基彈道導彈。印度海軍曾透露其目前已提出實施一項為期22年的海軍現代化建設項目,準備投資600多億美元以全面升級其水面艦船、潛艇以及海軍飛機等。國際評論認為,在未來數年內,印度海軍將進入一個艦艇高升級和高淘汰的時代。據英《簡氏防務週刊》報道,印計劃在2012年前淘汰至少百分之七十的主力戰艦,使遠洋戰艦跟近岸戰艦的比例達到6∶4,這將使印度海軍海上防線會在現有基礎上向外大大推進成為實力雄厚的遠洋艦隊。屆時,印海軍將有可能成為世界第6個擁有陸、海、空“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從而建成一支以“航母加核武”為特徵,既能全面控制印度洋又能走向太平洋的“藍水海軍”。
不斷增強遠程監控能力
外電新近有評論指出,近年來印度海軍力量在不斷加強艦艇裝備建設的同時,還積極加強對印度洋地區的監控和向海外拓展勢力。為此,印度海軍把對外採購艦載戰鬥機與預警機提上日程,以提升海軍的聯合作戰能力。
此外,為提高遠洋作戰和保障能力,印度還十分重視加強遠洋艦隊的支援基地建設。而印度海軍建設的重點則是在印度洋地區的“力量投放”上,為推行這一計劃,印度海軍還積極參與國際軍事合作,以進一步增強其參與力量,從而建設一支具有強大威懾力量的“藍水海軍”。

綠水海軍海軍分類

分類海軍的作戰類型用海洋地理學進行區分,通常可細分為:內河海軍褐水海軍、綠水海軍和藍水海軍四種類型,後三種類型的海軍是現代海軍的主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