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驗主義社會學

鎖定
經驗主義社會學是以歷史或現實社會中具體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為研究對象,採用科學的手段蒐集社會資料,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描述社會事實以致推導出社會因果聯繫的社會學流派。
中文名
經驗主義社會學
類    別
學科
手    段
科學
目    的
描述社會事實

經驗主義社會學基本定義

經驗主義社會學並不完全排斥理論建構,但它以描述社會現象和人類的行動為主,用搜集到的資料及其精密的分析來論證理論社會學所提出的概念或範疇,甚至對社會學理論的假設進行必要的檢驗和修正。它的最突出的特徵是重視感性資料的具體蒐集方法和經驗研究的方法論。

經驗主義社會學發展歷程

經驗主義社會學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鋭、社會問題日益增多的條件下產生的,為了對社會進行必要的改造和改良,人們需要足夠的社會信息,這種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的社會需求便成為經驗主義社會學繁榮發展的契機。早在社會學誕生之初,就已經形成了經驗主義社會學的雛形。比利時的L.A.凱特萊和英國的C.布思就曾成功地把數理統計的方法引入經驗研究的領域,特別是後者開創了都市社會調查的新風,為經驗主義社會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世紀以後,社會學的制度化促進了經驗主義社會學的成熟和發展。20世紀初至30年代,美國的芝加哥學派是經驗主義社會學的典型代表。經驗主義社會學在美國早期社會學中呈現為兩種潮流:①在理論上持主觀主義立場,在方法上強調文獻、歷史和人種志學事實並用,以進行定性描述的理解社會學的經驗研究,研究範例是W.I.托馬斯與F.W.茲納尼茨基合著的《波蘭農民在歐洲和美國》(1918~1920);②傾向於客觀主義,運用自然科學方法、定量方法和統計程序的實證主義和自然主義社會學的經驗研究,主要倡導者是F.H.吉丁斯。隨着社會學研究方法、手段的不斷完善和進步,在上述兩個潮流之間逐漸形成了相互寬容、相互借鑑和相互滲透的中間觀點,結構功能主義是這個傳統的延續。
當代經驗主義社會學更加強調方法論的建設,在基本程序化的若干種方法指導下,其研究活動幾乎遍及所有分支社會學的領域。實驗的方法有20~30年代哈佛大學的G.E.梅奧等人在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研究;社會調查的方法有美國底特律地區系列研究;在參與觀察的領域裏,W.F.懷特的《街角社會》(1943)和H.貝克爾對吸毒亞文化羣的探討影響較大。經驗主義社會學方法論的代表人物P.F.拉扎斯菲爾德把方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總結為4點:①説明所研究問題的特質;②揭示社會學概念的意義;③闡明社會學概括和普遍化的邏輯結構;④指出社會學資料的性質。要保證這4項任務的完成,在具體研究中主要是解決經驗層次的概念和理論層次的概念之間的聯繫問題。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在方法論上的努力,有效地改善了經驗主義社會學研究的準確性、可靠性和科學性,並通過方法論的橋樑將經驗研究同理論研究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