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分析法學派

鎖定
《經濟分析法學派》是2005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弘道。
作品名稱
經濟分析法學派
作    者
錢弘道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
9787503653438 [10] 

經濟分析法學派內容簡介

經濟分析法學(Economics Analysis of Law),通稱“法律經濟學(Law and Economics)”,是20世紀50—60年代產生於美國並得到迅猛發展的的一個法學流派,後來傳播到西方其他國家。 [1-3]  該學科的奠基人包括美國芝加哥大學亞倫·戴雷科特羅納德·科斯理查德·A·波斯納,以及耶魯大學圭多·卡拉布雷西等人,其中亞倫·戴雷科特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創立的《法律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of Law and Economics)、科斯於1960年在該期刊上發表了文章“社會成本問題(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被視為該學科創立的重要標誌。 [4-9] 

經濟分析法學派作品評價

經濟分析法學派
主張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評論法律制度和法律活動、朝着實現最大經濟效益的目標改革法律制度。
其最響亮的口號是效益極大化,經濟分析法學家們把微觀經濟學的一些概念,原理引入法學領域,試圖以“成本“,“市場”,“交換”,“價格”等解釋法律行為,並進而期望以效益極大化的思路改革傳統的法律制度。科斯所闡明的科斯定理是所有經濟分析法學家進行經濟分析的理論基礎,而波斯納經濟法學是科斯定理運用的最典型表現。
70年代,波斯納出版了他的著作《法律的經濟分析》之後,人們開始用“法律的經濟分析”來表示這種新的法學流派。波斯納是公認的經濟分析法學的代表人物。
經濟分析法學派的主張
經濟分析法學主張“實質正義”,而排除對具體案件的道德考慮。把權利義務的分配作為擴大社會財富的一種手段。在法律權利的分配中,如果沒有一個人的情況壞下去而有更多人的境況好起來,就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社會正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