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絹毛木蘭

鎖定
絹毛木蘭(學名:Lirianthe albosericea (Chun & C. H. Tsoong) N. H. Xia & C. Y. Wu)是木蘭科、長喙木蘭屬常綠小喬木。樹皮灰白色;葉革質,橢圓形,狹橢圓形,倒披針狀橢圓形,先端漸尖而鈍頭,基部楔形或狹楔形,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花被片9,白色,外輪3片較薄,近革質,背面有稠密的乳頭狀突起,近基部有白色絹毛,內部兩輪6片,厚肉質,倒卵形,背面基部有白色絹毛;心皮狹橢圓體形,背面有褐色毛及不明顯的乳頭狀突起,中部具淺縱溝直達頂端。聚合果暗褐色,橢圓體形或倒卵圓形;蓇葖革質,狹橢圓體形;種子紅色,三角形,不規則三角形,側扁。花期4-5月,果期8-9月。 [1] 
分佈於中國海南、廣西、廣東;越南也有分佈。 [3]  生於海拔500-800米的潮濕的山坡、溪旁,常綠闊葉林中。 [1]  喜光,喜高温高濕氣候, [5]  喜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 [4] 
絹毛木蘭枝繁葉茂,花潔白美麗,適在庭院及道路兩旁栽培觀賞。 [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7年 ver 3.1)——易危(VU)。 [3] 
中文名
絹毛木蘭
拉丁學名
Lirianthe albosericea (Chun & C. H. Tsoong) N. H. Xia & C. Y. Wu [2] 
別    名
梭葉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木蘭目
木蘭科
長喙木蘭屬
絹毛木蘭
命名者及年代
(Chun & C. H. Tsoong) N. H. Xia & C. Y. Wu,2008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同義學名
Magnolia albosericea Chun et C. Tsoong

絹毛木蘭形態特徵

常綠小喬木,高達8米,樹皮灰白色,幼嫩部分密被白色絹毛。葉革質,橢圓形,狹橢圓形,倒披針狀橢圓形,長18-30(-40)釐米,寬6-9(15)米,先端漸尖而鈍頭,基部楔形或狹楔形,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色,被白色柔毛;中脈兩面有稀疏長絹毛;側脈每邊15-20條,葉柄粗壯,托葉痕達葉柄頂端。 [1] 
花蕾卵圓形,長4-5釐米,花梗長1.5-2釐米,密被絹毛,有約3苞片脱落痕。花被片9,白色,外輪3片較薄,近革質,長圓形,長4-4.6釐米,背面有稠密的乳頭狀突起,近基部有白色絹毛,內部兩輪6片,厚肉質,倒卵形,有爪,中輪的長4-5釐米,背面基部有白色絹毛,內輪的長3-4釐米;雄蕊長9-12毫米,花葯長6-8毫米,內向開裂,藥隔伸出成短尖頭;心皮狹橢圓體形,長8-13毫米,背面有褐色毛及不明顯的乳頭狀突起,中部具淺縱溝直達頂端。 [1] 
聚合果暗褐色,橢圓體形或倒卵圓形,長4.5-8釐米;蓇葖革質,狹橢圓體形,長2-2.5釐米,頂端具向外彎的長5-7毫米的尖喙,背面具淡褐色短柔毛和乳頭狀突起;種子紅色,三角形,不規則三角形,側扁,寬與高7-10毫米,頂端具微細的小孔,腹面具淺狹縱溝,基部鋭尖。 [1] 

絹毛木蘭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海南(保亭吊羅山 [1]  )、廣西、廣東;越南也有分佈。 [3]  生於海拔500-800米的潮濕的山坡、溪旁,常綠闊葉林中。 [1]  喜光,喜高温高濕氣候, [5]  喜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長適温18-30℃。 [4] 

絹毛木蘭生長習性

  • 物候
原產地:花期4-5月,果期8-9月。 [1] 
華南植物園:4月上旬葉芽萌動,5月上旬開始展葉,6月中旬進入展葉盛期;9月上旬現花蕾,次年4月底始花,5月上旬盛花,5月下旬末花;10月上旬果熟;10月下旬進入休眠期。 [7] 

絹毛木蘭繁殖方法

用播種、高壓或嫁接法繁殖。播種以即採即播為佳,早春適合行高壓和嫁接法。 [8] 

絹毛木蘭栽培技術

栽培土質以肥沃濕潤、土層深厚的壤土為佳。大樹移植宜在半年前做斷根處理。春至夏季每2-3月施肥1次,以有機肥為佳,或施少量氮、磷、鉀肥。 [8] 

絹毛木蘭主要價值

該種在2-3米高即開花,花大,純白色,在傍晚頃刻盛放,呈淺碟狀,較美觀,為優美的庭園觀賞樹種。 [1]  適在庭院及道路兩旁栽培觀賞。 [4] 

絹毛木蘭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7年 ver 3.1)——易危(VU)。 [3] 
  • 種羣現狀
截至2007年,儘管絹毛木蘭的種羣信息很少,但據認為其數量很少或少於1000株。 [3] 
  • 瀕危原因
截至2007年,尚無已知的直接威脅,但生境地的喪失和城市化土地轉變對絹毛木蘭的數量產生了影響。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