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絳樹

(陳代徐創作的雜曲)

鎖定
《絳樹》是神話傳説中的仙樹;也用作古代歌女名,亦借指美女;同時用作珊瑚的別名。 [1] 
中文名
絳樹
別    名
神話傳説中的仙樹
作    者
陳代徐
譯    者
圓圓曲
出版時間
漢代
出版社
古代
頁    數
179 頁
類    別
雜曲
原作品
記憶的紅皮書
定    價
無價
開    本
759*1235
裝    幀
精裝

絳樹詞義

絳樹
詞語名稱:絳樹
詞語解釋:1.神話傳説中的仙樹。 2.古代歌女名。亦借指美女。 3.珊瑚的別名。

絳樹傳説中的仙樹

《淮南子·墬形訓》:“﹝崑崙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 唐曹唐《小遊仙詩》之八二:“絳樹彤雲户半開,守花童子怪人來。”
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行宮開量門的南面,長着一棵巨大的絳樹。絳樹會自己唱歌,常有仙人至此樹下坐聽,聲腔韻節一絲不亂,無不稱奇!
絳者,大赤也。現實中的絳樹指的是深海里的奇珍———珊瑚。仙山玉樹固然好,但它虛無縹緲,而珊瑚卻是凡塵珠寶中唯一有生命的千載靈物。它温潤可人、光澤豔麗,兼具了海的沉靜與火的熱烈。

絳樹絳樹命名

黃帝行宮開量門的南面,長着一棵巨大的絳樹。樹下,住着六個腦袋、遍體杏黃、紅爪的囂鳥,四隻腳的蛟龍和蝮蛇、長尾猿、豹、誦鳥、雕,以及那個不怕割肉的視肉等等。而絳樹自歌,若二人坐聽,聲腔韻節一絲不亂,世人稱奇!後世唐代詩人韋應物曾寫了四句詩:絳樹無花葉,非石亦非瓊。世人何處得,蓬萊石上生。就是指此。他所詠的是古代的珊瑚雕刻擺件。由此可見我國在唐代以前,已有雕藝精湛的珊瑚雕刻。在漢代南越王趙佗所獻的絳火樹,材料就是用紅珊瑚,亦稱為貴珊瑚。 現今的珊瑚透雕,像附圖的絳火樹瓶,不純是用手雕,而是藉助一些機械工具的幫助;不過雕刻工藝師仍極力保存珊瑚雕藝的傳統特色,利用珊瑚枝自然地散開的獨有造型和豔麗奇彩的色澤。自舜以來,虞舜製陶成邑後,就喜歡把珊瑚雕成花瓶、酒樽、香爐、仙女、神像與龍鳳等;但由於珊瑚的硬度不是太好,所製陶瓷及珊瑚的枝條彎曲及粗幼不一,故要保存完美委實很難,它們容易斷裂。而質優的珊瑚比較堅密;若質稍劣者就易破損或有裂痕及至遠古,黃帝行宮開量門的南面生長的絳樹,雖亦高大,卻猶如後世之質優的珊瑚,天界仙神多不以此為食,而只為觀賞或聽其絳樹自歌而異。若某神君大仙興趣高漲之時,亦不免載歌載舞幾千年幾百年的,也保不齊會是這個樣子!説到這兒,大家就可以知道了:中華遠古第一次命名絳樹還是我們軒轅老祖黃帝登基時御封的樹名呢!

絳樹古代歌女名

亦借指美女。
(1)三國 魏曹丕答繁欽書》:“今之妙舞莫巧於 絳樹 ,清歌莫善於宋臈。” 南朝 陳徐陵雜曲》:“ 碧玉 宮伎自翩妍, 絳樹 新聲最可憐。”
(2)唐張鷟遊仙窟》:“韓娥、宋玉,見則愁生; 絳樹 、青琴,對之羞死。” 清吳偉業圓圓曲》:“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 絳樹 出雕闌。”
(3)魏武時之宮女。據説,絳樹表演時,可同時演唱兩支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使二人聽之,此兩聲皆不亂也。比喻技藝神奇!

絳樹絳樹所處時代

絳樹所處的時代説法不一,有説唐代的,有説漢代的,也有説魏朝的。
南朝陳代徐陵有詩曰:“碧玉宮妓(伎)自翩妍,絳樹新聲最可憐”(徐陵雜曲》)
另《樂府詩》中有“絳樹搖風軟,黃鳥弄聲急。”的句子(費昶《長門怨》)。
一位六愚先生解釋説:絳樹,魏時著名歌女。(魏·曹丕《與繁欽書》,“今之妙舞,莫過於絳樹。”)
吳偉業圓圓曲》中有“遍索綠珠圍內第,強呼絳樹出雕欄”的句子,以“綠珠”“絳樹”指代陳圓圓。其註釋説:“絳樹:漢末著名歌女,借指圓圓。”(解釋見:《元明清文學概述》)
《辭源》上面解釋説:絳樹為古代歌女名,姓氏時代不可考。《辭源》同時引用了曹丕的《與繁欽書》。若以曹丕的年代推算,“唐代説”應該是不準確的。

絳樹珊瑚的別名

“絳樹無花葉,非石也非瓊。世人何處得,蓬萊石上生”。唐代詩人韋應物歌詠得這種不長花葉的絳樹即是紅珊瑚。在我國古代又稱為“火樹”。
人們還常常將其飾以其它珠寶,製成所謂的 “玉樹”。是一種十分珍貴的寶物。
古羅馬人常把珊瑚掛在小孩的脖子上,祈求神靈保護孩子不出危險。
一些航海者相信佩戴珊瑚可以防閃電和颶風,使海浪平息,旅途平安。
1980年,我國台灣省望安鄉花嶼村的復興號魚船,在中途島附近幸運地撈獲一株特大的紅珊瑚,顏色為桃紅色,高1.5米,主根直徑12釐米,重約60公斤,被一台商以600萬新台幣購得。

絳樹絳樹兩歌

絳樹 絳樹
寒假時候就收到朱老師的郵件,説新作《記憶的紅皮書》已出版,要給我們寄。後來拿到書,草草看完,慚愧的是,關於這本書,我到都沒留下隻言片語。這幾日呆坐室中,想來自己生命中的二十載光陰恍然已逝,而留下的只是空空的軀殼。生命中那麼多的偶然讓人無力,而我們能把握的,只有閲讀。關於這些閲讀的碎片,突然覺得有必要記下點什麼,於是有了這些零碎的文字。
本書簡介:朱大可的話語,被許多人稱作“朱語”,是一種感性和理性交織的隱喻式書寫,多年來受到許多青年讀者的喜愛和模仿。本書是作者20多年來詩歌、散文、隨筆和小説的大部分精華的集成,其中一些篇章堪稱現代漢語的傑作。作者對於歷史和現實的深邃見解,被編織在絢麗而堅硬的語體裏,形成獨特的敍事一闡釋風格。書中圖片亦是隱喻式書寫的延伸,不僅能夠滿足讀圖時代的視覺需要,而且暗含耐人尋味的文化密碼。在文化垃圾氾濫和閲讀焦慮日益嚴重的時代,本書具有不可忽略的典藏價值。

絳樹文學描述

六愚先生關於絳樹的詩句摘抄很精妙,現借鑑一二:
華容婀娜,天上無儔;玉體逶迤,人間少匹。輝輝面子,荏苒畏彈穿;細細腰支,參差疑勒斷。韓娥宋玉,見則愁生;絳樹青琴,對之羞死。千嬌百媚,造次無可比方;弱體輕身,談之不能備盡。”(唐·張文成《遊仙窟》)
絳樹搖歌扇,金谷舞筵開。羅袖拂歸客,留歡醉玉杯。(隋·李孝貞《綠珠》)
絳樹及西施,俱是好容儀。非關能結束,本自細腰枝。鏡前難並照,相將映淥池。看妝畏水動,斂袖避風吹。轉手齊裾亂,橫簪歷鬢垂。曲中人未取,誰堪白日移。不分他相識,唯聽使君知。(南朝梁·庾肩吾《詠美人》,《藝文類聚》)
絳樹自是出色,往往讓人聯想到餘音繞樑的韓娥和雙管齊下的張璪。可上述用典除了廖序用了超羣的意思,其他大多詩人都以絳樹歌女身份作文章,更是紅顏薄命的歌女,如陳圓圓、綠珠等,讓人不禁訝異於文人的不謀而合。

絳樹後記

我有一個朋友,長相出色、學識能力也是一流。而她最反感有人抱怨因長相而被減掉印象分。她説,美與醜關鍵在於修飾,不美不是錯,可是不肯改善就是自身的責任了。而且也不見得都要修飾得美如天仙,只要懂得恰如其分就是品味。反之,長得美麗的女人也有無奈,她們往往要經過比別人更多的考驗才能證實自己的能力。我朋友這種説法難免有身為美女兼才女的驕傲和自戀,但仔細品來亦覺得頗有哲理,而且這種哲理體現在男人身上同樣適用。
出身貧寒的人瞧不起出身好的人,認為他們的成功是借了祖上的蔭庇。但是出身好的人同樣厭惡出身卑微者的“主上蔭庇論”,認為那個別人的酸葡萄心裏,他們往往感覺自己辛苦掙來的成就,就被人輕描淡寫的歸功於老子叔伯們的“稍加提攜”了。
這是一種很微妙的心理,我在這裏多説無益。各位看官不妨在辛苦一天後的飯餘閒暇中稍加品味,置之一笑。
參考資料